陸港觀陸港觀盤-陸股政策面落底後 離場並非好選項
離場並非好選項
2018年11月20日 04:10 工商時報
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
大陸股市歷經8個多月的波動,終在看到政策的轉捩點後前景轉趨明朗,大部分的風險也都已經陸續釋放,只是投資人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信心。歷史經驗顯示,在政策面落底後,接著是基本面底部及市場面底部,我們預期明年上半年可望見到基本面底部。在這樣的時點上,投資人應該是逢低分批布局,而非選擇離場。
若觀察EPFR的資金流向統計,可看出當前國際專業投資人對大陸股票市場採取逢低加碼的策略。據EPFR統計自11月7日到14日當周,資金淨流入大陸股票基金的金額為9.39億美元,這不僅是連續第7周淨流入,也是在整個新興市場中連續第6周淨流入規模最大的地區,顯見國際基金逢低湧入大陸股市的買盤持續升溫。
目前股票市場(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仍低於過去5年、10年的平均水準,股價可說是便宜的,如果宏觀因素能有效緩和下,預期市場有機會回到平均的估值水準。
只是市場經過8個多月的迭宕起伏,不會一下子就重返牛市。但若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政府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將會給大陸經濟帶來極大的正面影響。
在政策面落底環境下,此時投資人應逢低尋找好買點,而非選擇轉身離開。投資標的選擇上,建議仍以新經濟板塊為首要考量,且首重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因為在經濟環境充滿變數下,行業中龍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其他企業強很多;因此在操作難度提高的環境下,投資人應更著重在高品質的優質公司。
至於在新經濟板塊中,包括教育產業、醫藥業以及金融業等,後勢仍值得留意。
今年以來整個教育板塊都歷經一波調整,就連體質優秀的企業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是監管政策變化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因此市場先反映監管政策可能對公司帶來的風險預期。但目前發現監管政策對公司經營的實際影響並不如預期的大,之前市場可能因為恐慌而致過度反應。
我們還是看好教育產業的長期發展,且趨嚴的監管環境會加速行業的分化,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將因趨嚴的監管政策而退出市場。龍頭公司會吸收部分退出市場的中小公司的市場,所以長遠來看,現在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醫藥產業亦是長期看好的行業之一。今年上半年的醫藥產業表現較好,原因是這個板塊防禦性較佳,致上半年估值明顯偏高,因此當時我們操作團隊暫先減持部位。
但日前因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藥品價格控制,致醫藥行業估值出現明顯調整,很多醫藥企業的股價在回檔後,投資價值陸續浮現。當然估值僅是投資時的考慮因素之一,因隨著產業面臨監管的變化,未來藥品行業開放程度會更高,藥企將面臨海外優質產品的競爭,藥品品質要求會更高,企業自身研發能力相當關鍵。以此來看,長遠仍看好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在金融業部分,因為目前估值非常低,之前大家都擔心大陸經濟硬著陸,且進一步也將這個疑慮反映在股價上。但以目前來看,短期內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已大幅下降,政府有相當能力化解經濟當中的風險以及推出刺激經濟的措施。同時金融行業很大,短期內整個社會仍將不脫「以銀行為主,間接金融為輔」的融資環境。因此在當前的估值水準下,投資人亦可留意部分優質的金融股,包括銀行與保險等。
(工商時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