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遠東:超級經濟世界
整個遠東經濟生活從1400年以後即被納入一個極遼闊,卻又極脆弱的超級經濟世界中。布勞岱觀察到這個超級經濟世界的匯合點只能是位於亞洲邊緣的南洋群島(CMEC,V3,P604)。當印度與中國兩個遠東大國處於太平盛世,並致力於對外活動時,遠東的重心就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會在馬六甲、蘇門答臘一帶。
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葡萄牙人想獨占馬六甲的貿易利益,但被驅趕到亞齊的回教徒立刻在此地發展出競爭的中心,擺脫競爭是資本主義的特性,當時的競爭城市有勃泥(文萊)、柔佛、爪哇的斑丹,原本在此地的貿易商繞過蘇門答臘另一邊(便不會受到馬六甲葡萄牙人的阻饒),結果竟使蘇門答臘、爪哇西岸,開闢出與中國直接貿易的商路…馬六甲因此衰微…1641年荷蘭人借馬六甲競爭對手柔佛隻力而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馬六甲 。
在中國或印度,甚至在當今許多史學家的眼中,東南亞是發達世界的邊緣地區,只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民族在此,然而是什麼因素使布勞岱或貢德佛蘭克認為這裡,在某些時期,是遠東這個超級經濟世界的重心呢?
布勞岱對「經濟世界」的核心與外圍的看法其實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模式,前述我們選用hierarchy這個關鍵詞,現在這個詞將被擺在地圖上,屠能—克里斯圖勒的(Thünen—Christaller )中心區位模型 將向我們顯現世界經濟的hierarchy,布勞岱提醒我們,要將「不平衡」的概念(CMEC.V3,P29)也一起疊上去,一切經濟世界都由若干相聯繫卻又位於不同水平的區域排列集合而成。這個空間裡會有三種類型的場地,即一個狹小的中心、一個相當發達的次等地、以及一個廣大的外圍地帶,這些廣大的外圍與中心之間表面上看起來是以種種貨色與貨幣而聯繫,事實卻是被種種金融信貸與證券等影衍生性金融商品所聯繫,中心要避免被另一個競爭對手所取代,就像葡萄牙人贏了穆斯林卻輸掉馬六甲,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借著次等敵人成功贏得馬六甲而獨佔東南亞香料市場,但維持這種獨占利益的代價很龐大,1662年與鄭成功打了一仗、1669年攻打望加錫(Makassar)、1682摧毀萬丹港、1740年與當地華商集團發生嚴重衝突…但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吃不消的竟是來自荷蘭的其他投資者在當地的競爭。
歐州商人看到遠東貿易短期獲利率高,於是引來了新成立的公司投資在遠東的貿易,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荷蘭人資本。另一方面投資者開始抱怨,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經營得很順利,但他們實際所得的紅利卻微薄,在投機客的炒作下帳目變得越來越神秘,而十七董事方面也不願公開帳目,東印度公司一次又一次失去增資機會…(CMECV.3,P248~249,273)
當競爭引來更多競爭時,利潤將大幅下降,原有的經營者退出或轉向,歐洲人看見越過赤道,中國製造業有著更多高產出低成本的商品,18~19世紀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白銀秘窖(白銀資本.P166),濱下武志認為中國才是當時遠東經濟世界的中心,但是在布勞岱的地圖上遠東中心來自於管制或規則的稀少,它處在印度與中國的邊緣,大國威權難以君臨,便能容納外向本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布老的立論與濱下武志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相反,但結果卻相同,開放與封閉的癥結都在Weltwirtschaft這個字的概念裡,作為一個自在自為的區域具有它自身發展的基體,東南亞有其自身的Weltwirtschaft與中國的、日本的不一樣的中心區位,在布勞岱的地圖上恐怕仍是回到他自身特殊的島嶼環境,以及與亞洲大陸的相對位置。
四.附錄(Fernand Braudel生平重要階段與學術經歷簡介)
从1902.8.24生於法國東北部洛林省的Luméville en Ornois (Meuse)小村。
布勞岱從小由祖母在農村帶大,直到念小時時才搬到巴黎與父母同住,他的爸爸是位小學老師,教數學。
从1923原想學醫且對歷史毫無興趣的布勞岱卻在巴黎大學(Sorbonne)取得歷史文憑。
从1923~1932 通過歷史國家會考,被分發到北非阿爾及利亞擔任中學老師,他在阿爾及利生活了10年,這段期間他開始關於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外交史研究,也開始對地中海產生興趣,慢慢構思他眼中廣義的地中海(結合地理與歷史)。
从1933~34開始在西班牙、義大利、環地中海各國旅遊並收集當地資料、照片。
从1935-1937 在巴西的聖保羅 (Sãn Paulo) 大學教書。這段時期是他研究題材的轉變,可說是他「生命中的重要時期」。
从1937 年回巴黎輪渡中結識Lucien Febvre,與Febvre相談甚歡,此後改變Braudel的生涯(Febvre建議將論文重點由菲利浦轉到地中海)。
从1939九月歐戰爆發,Braudel入伍。
从1940七月馬其諾防線(Maginot Line)崩潰,布勞岱成為戰俘,在Lübeck俘虜營裡被關了五年,這段期間他與Febvre一直保持通信,Febvre寄書給他,他將手稿寄給Febvre審閱。三種層次的歷史時間概念處理地中海的論文題材就是這段期間的結晶。1945獲釋。
从1947進入高等實踐研究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从1948年與Lucien Febvre一起創辦第六部,經濟與社會科學部,(原本進入時是第四部)。同年完成地中海史定稿,通過國家博士學位。
1947 1949出版地中海史
从1950 接任 Febvre 在法國最高榮譽教學機構 — 法蘭西學院講座(Collège de France) 的教職,擔任現代史教授至 1970 年。(事實上是,Braudel與Febvre一樣都被拒於巴黎大學外,但受到法蘭西學院提名,所謂法蘭西學院提名的意思是,只有榮譽職而沒有學術權力。)
从1949 原創性著作《地中海與菲利普二世時期的地中海世界》 (La Méditerranée et le monde méditerranéen à l’époque de Philippe II) 出版。
从1956-1972 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 (EHESS) 院長; 1956 年 —1969 年間獨立主持《年鑑學報》;
从1962 年設立人文科學之家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在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皆有他的門生,使年鑑學派在法國學術界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也影響了法國本土之外的學術界。
从1979 《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 15-18 世紀》 (Civilisation matérielle, économie et capitalisme.XVe- XVIIIe siècle) 三大冊出版。
从1984.6 當選法蘭西學院的 Académie Fran?aise 院士。
从1985.12 辭世。
年表資料來源:
賴建誠譯著,年鑑學派管窺(上)(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1996 年)
Immanuel Wallerstein,布勞岱‧歷史學家‧局勢中的人/ 劉北成譯 台北:當代雜誌30期1988.10.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