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錯誤——李泰祥的歌之旅
一 美麗的錯誤
詩是詩歌,原本是可以唱的。所以李泰祥彈著琴唱起了鄭愁予的詩句,低吟長歌間:天地人、你我他混沌晴空陰雨,也無所謂時空交錯——順流而下,逆流而上……放歌千萬裏! 李泰祥,1939年出生,台東馬蘭人,阿美族。開始他師從陳菁瀅先生學習小提琴,由於少時家裏比較貧困,陳老師不要他繳學費,(因為他是個勤奮的少年,而且天賦過人),後來果然不負師望,李泰祥考上了國立藝專……據說:在校中曾為了一個女孩子,他發奮練琴……大師年輕也這樣啊。在“民歌年代”李泰祥是一樹鮮明的旗幟,直到今天,他的很多精彩之創作及製作仍無人可以超越。
鄭愁予第一次聽到李泰祥;他的《牧羊女》作的曲時,就對他很有信心,而李泰祥的朴拙和田園氣息的歌聲更適合唱他的早期作品。於是,李泰祥懷著興奮的心情開始了《錯誤》之旅……鄭愁予原名文韜,河北人,1931年生,在臺灣新竹長大,畢業于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口工作多年,瞭解水手及下層人民的生活。詩集有《夢土上》、《窗外的女奴》、《雪的可能》等。許多人都認識;鄭愁予的詩中間有著音樂,將有音樂感的詩譜成曲應該是比較容易的,那年,李泰祥怎麼認識的呢?“……鄭先生的詩基本上很容易譜曲,但也容易濫用,鄭先生的詩有很多層次,一般人常注意表像而忽略他深沈的一面,一個作曲家如果不能體會詩中更深一層的含意,作品就會太浮躁了
。”李泰祥在音樂上深受了哥仔戲(臺灣地方戲)、貝多芬、山地音樂等的影響,從一開始他就在意識上融入本土音樂的理念,心中也一直生存著自己的民族歌唱的強烈渴望,之所以中國詩歌作曲,應是這種意識所驅使。李泰祥在作歌的同時也教授著聲樂課,所以在聲音的表現上,他更明白音色的重要性。
在《錯誤》專輯中他努力的嘗試著讓自己用一種完美的形式來表達……
《錯誤》這首主題曲很好地完成了李泰祥對鄭愁予詩歌的正確理解: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
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問晚
跫音不響
三月的春闈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羽音蒼涼開始,心事徐徐展開,一個走字打開了那個多事的歲月:江南本是如花似玉,可是在過客的心事裏卻如舊花的開落……“你”是舊日的愛人,昏黃的小城、久別的故鄉、無盡的感傷。人生就是一座座驛站,能回到那裏去呢?我,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確實很多的錯誤是美麗的,因為;我”我不是歸人——緊接著商音漸隱般地斷緒出“是個 過客——”,一切一切的所有都不是我的,我一直在回路上,只是個落寞的過客……從《錯誤》中開始李泰祥就唱進了鄭愁予的心裏。
而《旅程》是一部書:“
對我說
微溫的夕陽如懷孕的妻的吻
在去年
我們窮過
在許多友人家借了宿
可是
總得有個巢才行
在明春雪融後
香椿芽兒那
地曾短暫地被喜愛
而今年
我們沿著鐵道走
……
多想吃那腐葉
而先
病蟲害了的我們在兩個城市之間
夕陽有照著了
可是妻 妻——
被黃昏的列車碾死了……咳
就讓那嬰兒象流星那胎殞罷
別惦著姓氏
與平存嗣
反正
大荒年之後
還要談戰爭
我不如仍去當傭兵
我曾夫過父過 也幾乎走到過”
那個年代已經很遠地過去了,遙遠地只能從角色中間找尋一些似曾感識的人與……。李泰祥分明是“我”,是“我”在荒蕪歲月裏的行走的腳印:沈緩、沈重。又牽著需要溫暖的小手,歌聲是悲哀的,是需要幫助的,而最終是沒有人幫的。何況是那冰涼的鐵軌!……如今,也有人沿著鐵道走,也有人被黃昏的列車碾死了。《旅程》的曲調是起伏不安的:輕吟,長歎,啜泣,悲嘶著,從嗚咽的簫到沈重的提琴無不是;“我”而鳴不公,是啊,再苦也要活著——除非“你”碾死“我”。《錯誤》專輯中第三首歌是《情婦》,也是學生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本來在印象中“情婦”這個詞是個惡毒的,然而,在《情婦》中我卻聽讀到一種異常的美:
“在一青石的小城
住著我的情婦而我什也不留給她
只有一畦金線菊
和一個高高的窗口
或許
透一點長空的寂寥進來
或許……
而金線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和等待
對婦人是好的
所以
我去
總穿一襲藍衫子
我要她感覺
那是季節
或候鳥的來臨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
”李泰祥的聲音是幸福的,在這裏,情婦是最愛的是唯一的。
金線菊的普通和素樸,藍衫子的平常和浪漫……小調的柔美開始,“我”似飲著一杯陳酒坐在驛站的陽臺上,望見了小城的那個高高的窗口,還吻到了金線菊的香……“所以,我去……”分明是在奔跑中呼喚,雖然是奔著相反的方向。在這裏沒有所謂“學院派”,只有民間。我想:泰祥先生至今還會想著《情婦》和那些年輕日子的,因爲在他的旋律中滲出的都是新鮮的。
專輯中還有《野店》、《牧羊女》、《邊界酒店》、《天窗》、《雨絲》無不是李泰祥的心血之作。本來專輯中還有已經譜好曲的《小站之站》和《夢土上》,由於唱片容納不下,只好犧牲了。
《錯誤》專輯的作曲、編曲由李泰祥一個人完成。在樂器的運用上,他分別使用了小、中、大低提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吉他、鋼琴、琵琶及笛、巴烏和簫。他沒有按照西洋民謠的形式去表達,因爲西洋民謠根本違背了鄭愁予詩作濃厚的中國韻味。但是他把西洋的明亮、深沈取了過來,與中國的內斂、遙思膠合在了一起。
二 最美的遺憾
世紀創作作品之《最美的遺憾》專輯是聚集了李泰祥衆多弟子獻聲的作品集,對於聽了衆多的流行歌曲的人們來說,裏面有熟悉的人有陌生的人也有意外的人。李泰祥的流行樂創作是與很多人完全不同的,所謂商業因素是不存在的,所有專輯創作與演唱都是在一種藝術的氛圍下完成的。……似乎現在的1999-2000是沒有想象的那種藝術氛圍的,只有傷的商業,象曾經的國營售貨員的冷漠自傲和曾經的個體買賣者的熱情欺騙……。《最美的遺憾》告訴大家: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是完全一體的,雖然社會的籠罩是無情有力的。但是,只要我們向前看,回回頭,發現真實的自己,就已足夠了。所以,這裏只有情感,哪怕是最美的遺憾……
《過時的舞步》(詞:錢懷琪 曲:李泰祥)是第一首歌,錢懷琪演唱,她對於我們似乎是完全陌生的,但她的聲音卻沒有因爲陌生而微弱,一首感懷青春的歌唱得如此心潮澎湃、風起雲湧,沒有想象到。歌中的過時舞步是每個人所謂的青春,而所謂的青春只是一首稍縱即逝的歌……李泰祥的曲子象匆匆的腳步弛過:青春只不過是過時的舞步!過時的舞步!急促的旋律的向上卻充滿了無奈的回頭。《你是我所有的回憶》(詞曲:李泰祥)是我仰慕已久的歌,很久就聽說了,開始是因爲齊豫,後來是因爲李泰祥和她了。前段日子,《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專輯還被評爲臺灣百佳專輯中的前三名(作曲)。……在1964年,李泰祥曾去拜訪音樂家許常惠,許先生就鼓勵他爲自己的民族作曲,這對李泰祥後來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自己”這個概念總是很清楚。象這首《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創作手法是用的西洋調式的,但感受情緒上卻完全是自己的:“……雨在風中/風在雨裏/你的影子在我腦海搖曳/雨下不停風/風吹不斷雨/風停雨停/然揮不去想念的你/看小雨搖曳/看不到你的身影/聽微風低吟/聽不到你的聲音/眼睛不開/耳朵不聽/你是我所有的回憶……”李泰祥的含蓄悲傷、齊豫的低吟淺唱、縱聲高歌,無不是那種內斂、熱情,無奈、悲傷的傾情體現。這也許是齊豫一直以來是李泰祥的代表弟子的原因了。此專輯中所有的演唱者都是女性,想必也不要奇怪。
第三首《酒與歲月》(詞:李格弟 曲:李泰祥 演唱:許景淳),女詞人李格弟原來出道已經多年,而且出手不凡。華語歌壇上有氣魄、有感覺的詞作者太少了,而格弟女士當屬翹楚。……究竟是歲月還是酒?感歎是何等的悲壯,又是如此的宿命……。演唱者許景淳出生在一個教會家庭,從小在教堂唱聖歌。1985年與李泰祥合作《相遇》專輯,當年也參加了李泰祥《傳統與展望》系列舞臺演出。她的聲音自然的有一種世塵之外的感覺。再談談《相遇》(詞:姬秀愚曲:李泰祥)這首歌,這是一位47歲的男人和23歲的女人相遇的故事,沒有世俗的尷尬,他和她卻感覺兩人相遇的正是時候…… “雖然相遇你的時候/已經非常的遲了/你已四十七/我已二十三/但卻正是時候/(男)如果早了你是別人的/(女)如果晚了我是別人的/就是在這個時候相遇/(男)你才能是我的/(女)我才能是你的……”
曲中男聲是李泰祥,女聲是許景淳。我看上去這些似乎有些不明白……或許離我過於遙遠,還是心底隱存驚羨?再想,在這階級鬥爭不鬥爭的、門當戶對不對的社會裏,哪里有這,正是時候的相遇?47歲的是什麽樣的男人?23歲的是什麽樣的女人?……但願人長久啊,但願有嬋娟啊!……正是時候的相遇是美麗的,而且永遠……雖然有時會是場夢。
B面的第一首是李泰祥、唐曉詩演唱的《告別》(詞:李格弟 曲:李泰祥),這首歌在1999年被齊秦翻唱過。唐曉詩的聲音與齊豫、許景淳是不同的,她的音色更多的透露出一種清純,據說,李泰祥開始作歌手是想做唐曉詩的。唐曉詩在專輯中還演唱了《愛的迷朦》(詞曲:李泰祥)、《分離的夜晚》(詞:呂啓瑞曲:李泰祥)和《爲你唱一首我們的歌》(詞:姬秀愚 曲:李泰祥),是專輯中唱歌最多的歌手,聽的出來唐曉詩的表現是不凡的,不知她現在如何……想,不管何等行當都應是高境界的。前面說的意外的人是葉倩文,以前也知道她曾是臺灣歌手,但真不知她當時的聲音是如此的感覺良好,環境真的可以完全的改造一個人,《瀟灑走一回》中的葉倩文與《一根火柴》(詞:林雄曲:李泰祥)的葉倩文真是不一樣!這一面李泰祥自己也唱了一首歌《請你》(詞:李格弟 曲:李泰祥),還有齊豫唱的《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原來,這些都不是所謂流行的。想必大家也明白我的意圖了……不一定。這張專輯取名《最美的遺憾》用意是明確的。真是的,這是一張最美的遺憾:你的,我的,曾經的你的、我的……,或許,對於歌中的每一位都是一種宿命。
三 與海拔河的人
事實上,在流行樂壇上,李泰祥是孤獨的,象一個拉長的樂影。隨著季節的流逝,影色漸淡……留下的只有不盡的音樂。消瘦的李泰祥更似一個轉世的古者,思慮多,傷愁也多了些,他站在很遠的地方望著,世間的人們……。在他自己的世界裏,李泰祥也在匆忙地遊走,有時豪爽一吼,有時大哭一場;他望著世間的女子一個一個的爲愛感傷、放蕩,他的眼睛是濕潤的,沒有哭是因爲他人太多。在自己的鋼琴邊才放肆地把淚流淌……那裏面有著舊日歡顔——因泰祥先生不言笑的面孔下隱蘊著一顆善感的心。……近些年泰祥先生的眼神漸漸離開了人們,他把自己留給了自己,他也不再願和人們交流,因爲他一直是孤獨的。爲泰祥先生祈禱!(文:北塚寫於1999年6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