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照例又去體育館打羽球,偏偏今天晚上跟學姐有約要看電影---「四眼天雞」,只好,「少」打一些時間。呃,什麼?叫我乾脆不要去打球,放慢心情與腳步去好好看電影?嗯,我還是想要盡情地流汗、在球場上撒野耶。所以囉,一場球打不到40分鐘,我就匆匆地離開球場,換洗一身浸濕汗水的衣服,忙不迭停地趕往下一個地點---電影院。錯過了影片放映前的10分鐘新片預告,一進影廳,螢幕上就開始了「四眼天雞」,我們倆也開始忙碌地吃起了漢堡套餐。
四眼天雞的英文片名是“Chicken Little”;在台灣將主角翻譯為「雞丁」,大陸呢,翻譯成「小小」。誰翻得好咧?嗯,就我的感覺來講,「雞丁」在中國菜或傳統台式料理中,就是將雞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形狀,而「丁」這個字本身,有「小」的意思存在,所以,「雞丁」就是在形容「小小的」意思。而大陸的翻譯就直接照字面翻---「小小」---簡單明瞭、不用深思。所以好像是大陸取勝喔?!畢竟,當我一看到「雞丁」二字時,想到的是餐盤上令我垂涎的好吃菜餚,而無法與之連結到劇中可愛的主角身上。也許,別人有不同想法。
「雞丁」在片中是一個超級、十分、非常、很「小隻」的角色,想像一下壘球的大小吧,他在劇中的size就是這麼大。他在一次發現「天掉了一片下來」,惹來村民誤解,以為他惡作劇,從此被貼上「好惹事端者」的標籤,也因此被村民恥笑了整整一年。加上「雞丁」體型小隻的關係,他常常被學校同學欺負,而學校裡也有一群跟「雞丁」類似、不被重視且被欺負的伙伴---鴨比、魚乾跟乳豬。他們四人就是一群弱勢團體,成天受到學校裡強壯高大的同學們欺負。而學校裡的老師們,並沒有特別照顧弱小、追根究底,反而都傾向於「不相信」被貼上標籤的雞丁。雞丁為了想扳回一城,他加入了學校的棒球隊(不過,雞丁的size跟「壘球」一樣大喔),很努力地訓練體能,就希望有一天可以站上打擊區有所表現,能夠像他爸爸當年一樣是個棒球好手。…總之,他跌破眾人眼鏡打出了全壘打(原本只是個安打,卻因為敵隊輕視雞丁而失誤連連變成全壘打),成了球賽得勝的關鍵人物,也總算揚眉吐氣。…之後的劇情,應該請看官們自己去戲院看電影,以免所有的劇情被我寫完,就沒有吸引力了。
不過,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劇中人物,就介紹片中四個「弱勢」角色好了。先介紹雞丁吧,他除了小隻以外,其實非常聰明,善於利用周遭隨手可得的物件來幫助自己的缺點,也都達到了他想要做到的目標。鴨比是一個長相不佳的女生,大家嫌她醜,給她貼上「醜小鴨」標籤,老師也因為她醜而不喜歡她,但她的思考邏輯犀利且清楚,善於與人溝通、給予建議與幫忙,更常常鼓勵朋友。魚乾是一隻「在陸地生活」的小金魚(呵呵,他有戴上「怒海潛將」的圓形頭盔,頭盔理有足夠的水),他一樣是小隻、講話不清楚(想像你在水中講話咕嚕咕嚕,會有人聽得懂嗎),但是他身手敏捷、勇氣十足,沒有畏懼強勢,也善於利用自己的身手來對應強勢同學的欺負。乳豬生性膽小、又神經質十足(按學姐說的,他有嚴重的歇斯底里症狀),他長得很胖很胖,體積的龐大讓他行動處處受限,在躲避球場上又是大家「注意」的打擊點,可是他很擅長唱歌跳舞,一旦他開唱擺動起身體,他就不再懼怕或扭捏。
其實,在我們生活裡,常常也有這樣的一群人,弱勢、並被貼上「不受歡迎」的標籤。想想,小時候班上,是不是有些同學特別瘦弱而常常被欺負?有些同學肥胖被嫌棄動作慢而不想跟他分到同一組做運動類競賽?有些同學長得比較「不可愛」就被大家排擠?說真的,在我成長的過程裡,還真有這麼些人物,而且還不少呢。
有時候,我們慶幸著還好爸媽沒有把我生成那樣、還好我不是易胖的體質、還好我夠強壯,可是,在想過這些「還好」之後,有多少人是願意伸出善意的手,拉對方一把,甚至給予對方鼓勵、加油的?
受教育,原本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們習得與人為善、保持善意、做一個好人、對人關心體貼;但在習得教育的時候,在受教育的場域---學校---中,我們也習得了何謂「弱勢者」的樣貌(例如:長相醜陋、身型肥胖、說話口齒不清),以及什麼是社會不能接受的類型(例如:穿著邋遢、懦弱膽小、動作太慢),以上這些都是在習得如何「分類」誰是弱勢者的原則。知道分類的原則後,我們又開始習得一般人對於這些人會有的對待,包括態度與行為;而這些態度與行為,是「異於」我們平時與人正常交往下的原則。
習得這些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會開始讓自己不要像這樣的樣貌或類型,即使自己「可能是」或「快要是」這樣,也要盡量掩飾與避免;否則,我們也會開始被施以「非正常」對待。例如:在學校裡,雞丁因為瘦小,所以大家都欺負他,如果你不跟著一起欺負他,你就會被勢力大的主流團體歸類為跟雞丁同一類,然後一起被欺負。啊,還有個例子,就是流星花園裡,女主角杉菜被F4貼上紅布條,然後周遭同學都遠離她,只因為怕幫了她之後,自己會被牽扯進禍端裡頭。
弱小的族群,永遠只能被欺負而沒有翻身的機會嗎?其實還是有的,例如雞丁努力練身體、訓練體能,達到一般人可以辦到的事情、甚至是超越平常人可以辦到的水準,例如:擊出全壘打,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辦到的。可是,這些都不免落入什麼才是「正常」、什麼才叫做「標準」的框框裡,而努力想要做到這些,對於先天上本來就很難辦到的人來說,又不免太辛苦、或是太苛求了,例如:要求一個有心臟疾病的人,跑步的成績要合乎「標準」,這可是會要人命的!最最重要的是,周遭的人是否有站在弱勢一方的角度為他們的狀況設想的念頭,甚至是成為她/他的朋友,在她/他最需要幫忙的時候支持她/他。所以,友誼網絡對於弱勢族群來說,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面向;而矛盾之點也在這兒,她/他們也因為自己的弱勢而找不到朋友。
仔細觀察,也許你周圍正有這樣的人存在著,你的一點善意,也許可以挽救她/他的一生也不一定。而如果你是弱勢族群,趕快去找朋友並努力發覺自己其他的優點,充分發揮,也許會找到你的一片天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