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還是接受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最多的國家,如今,已經和美國並駕齊驅成為對外貸款最多的國家之一。
中國是怎麼做到後來居上的呢?
俄羅斯經濟科學和商業研究院準會員在網站撰文分析稱:中國對外貸款瞄準西方忽視的國家,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利率也遠比西方優惠,發展中國家自然傾向於選擇中國,放棄美國「捕鼠器中的奶酪」。
他也指出:中國的對外貸款策略與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相輔相成,戰略考慮長遠,中美之間的競爭可能將更加激烈。
中國常年在國際借貸市場上的舉動,已經引起美國的關注,美國財長努欽希望中國配合IMF行動。
美國財長梅努欽在今年春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和世界銀行(WB)春季會議上,談到了一個微妙的話題: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向IMF和WB成員國提供貸款。
梅努欽稱:這些國家是「不透明的債權人」,他們的(貸款)行動和IMF不一致,搞亂國際貸款市場,給債務國的債務重組製造麻煩。
梅努欽這種論調背後,是對中國在國際借貸市場上和美國「對着幹」的不滿,這一點美國官員從不掩飾。
美國人利用受其控制的IMF,主導國際借貸市場多年。
梅努欽隨後暗示:希望在IMF給某些特定國家貸款的問題上,中國能夠配合美國。
下面這些數據,可以佐證美國對中國以金主身份積極介入國際市場,是多麼的擔憂。
引用了由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研究實驗室,與美國哈佛大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專家的聯合研究報告。
報告分析了全球140個國家4300個獲得中國融資的項目,時間跨度是2000-2014年(15年)。
這期間,這些項目從中國共獲得3500億美元的資金。
中國對外貸款在這15年裡也穩步增長,從2000年的 26億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373億美元,2009年(696 億美元)是對外貸款最多的年份。
美國在同期對外貸款總額為3946 億美元,比中國略高。不過,美國對外貸款增速遠不如中國。
2000年,美國提供了134億美元海外貸款,2014 年增長到294億美元。最後四年裡(2011-2014)中國對外貸款每年都超過美國。除了量的差異,中美國際融資性質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將重點放在有償貸款上,輔之以財政援助(無償或部分無償貸款)。美國對外貸款中,財政援助占主導地位。
聯合研究報告的作者將贈予金額超25%的合約和項目定為財政援助,而少於25%則定為有償貸款。
研究員還對涉及中國的合約和項目進行分類,將無法確定贈予比例的資金定為「模糊融資」。
根據這一定義,中國在這三項資金中的比例分別為:財政援助811億美元,有償貸款2163億美元,模糊融資570億美元。
美
國財政援助3664億美元,有償貸款281億美元。
財政援助占美國國際貸款總額的92.5%,而中國這一比例為21%。
那麼,為什麼中國有償貸款比美國財政援助更有吸引力呢:贏在策略。
首先,本世紀初,中國發現了一片沒有被美國、其它西方國家、IMF或世界銀行貸款所占據的處女地。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許多發展中國家亟需海外資金,但無法滿足「華盛頓共識」的嚴格條件。
美國的做法出於政治動機,而中國是商業性的。
中國宣布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貸款沒有附加條件,比美國所謂的財政援助更有吸引力,因為後者看起來像捕鼠器中的免費奶酪。
烏干達總統就表示:他喜歡中國人的資金,因為「中國人不會問太多問題,而且資金雄厚」。
更重要的是,在2000年代,中國每年發放的貸款年利率為2.5%,遠比西方優惠。
同時認為:中國對外貸款也服務於國內的經濟建設。
在對外貸款策略中,中國側重於受援國那些直接或間接推動中國經濟的行業和經濟部門。
按照行業劃分,2000年至2014年,中國對外貸款分布如下:
能源1341億美元;
運輸和物流888億美元;
採礦和製造業,建築業303億美元;
農業和林業100億美元;
其他行業743億美元。
中國對外貸款的目標國的地理位置也很有意思。
以下是中國財政援助的主要受益國:
古巴67億美元,
埃塞爾比亞37億美元,
津巴布韋36億美元,
喀麥隆24億美元,
尼日利亞31億美元,
坦桑尼亞30億美元,
柬埔寨30億美元,
斯里蘭卡28億美元,
加納25億美元。
以下是中國有償貸款的地理分布:
俄羅斯366億美元,
巴基斯坦163億美元,
安哥拉134億美元,
老撾110億美元,
委內瑞拉108 億美元,
土庫曼斯坦101億美元,
巴西85億美元,
斯里蘭卡82億美元,
哈薩克斯坦67億美元。
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有償貸款的接受國,約占中國有償貸款的17%。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看,中國通過對外貸款,增強了對美國政治和軍事壓力的抵禦能力。
可以看出:中國對外貸款主要對象中,計劃實施的「一帶一路」項目沿線的關鍵國家紛紛囊括在內。
中國過度依賴其東部海岸和狹窄的馬六甲海峽,大部分進出口都通過該海峽,包括中國80%以上的石油進口。通過建立通過巴基斯坦和中亞的貿易路線,中國增強了對美國政治和軍事壓力的抵禦能力。
「一帶一路」項目將使中國利用其龐大的外匯存底(超過3兆美元),為中國企業提供訂單,並支持該國就業。
據估計,該項目已經投資了3000多億美元。
未來幾十年,中國計劃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再投入1兆美元,在未來10年內在歐亞大陸建立一個廣泛的運輸和物流基礎設施。
中國在國際借貸市場的驚人表現,讓西方有些措手不及。中美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將比以往更加激烈。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近年來讓出了在許多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作為放貸人的地位,政治影響力大為削弱。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走到最前沿的速度。目前,中國向發展中國家發放的貸款,比世界銀行還多,在1980-1990年代,中國自己還是接受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貸款最多的國家。
在一些國家,中美之間的競爭很激烈,比如巴基斯坦。2014年,巴基斯坦是美國資金的第三大接受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後)。
同一年,巴基斯坦是繼俄羅斯之後,中國資金的第二大接受國。
2015年,中國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開始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亞投行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是三大股東,投票權分別為26.06%,7.5%,5.92%。
由此可見,中國在亞投行的地位,比美國在IMF和世界銀行集團(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和國際發展協會)高得多。美國在這些機構的股份約為16-17%。可以預見,中美之間的競爭將比以往更加激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