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buck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2004
親愛的,
喝了一杯咖啡,很多天沒這樣做,避免夏天太亢奮,但,今天,看見被匆匆留在桌上的、涼了的咖啡,覺得它挺寂寞地呼喚著,就…一口喝了!然後…看了你大學放榜的雀躍文字,少年時代的記憶突然湧出,像是一種進入連續劇的情緒…
前幾天翻了書架上的舊書,看見大學時,自己隨手留在書頁空白的鉛筆字,…
那是一本叫做”濱海茅屋札記”的書,恐怕已絕版,作者孟東籬寫滿了回歸自然的心境。又哲又禪。那時自己超愛這本書,想來應是中毒很深。
對於“大學”這個字彙,從小就,一直,很迷惑。
學校就學校嘛!小學中學也就罷了,來個”大、學”,
是怎樣大呢?
校區大?學歷大?學術大?…
年紀大了才來學的?
然後還先入為主地唸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句子,植入腦筋…困惑!
結果,大學,是---
學、大!
每個人說起大學聯考這個人生關卡,都有一篇精彩的得失帳本,回憶起來酸甜苦辣百味雜陳。
當了六年束縛感的中學生,呼吸困難的青少年學校生活,一天到晚說”等考完大學,就要…”,一天一天,覺得時間過得真慢!
等到進了大學,突然有了一大把在自己手裡、可以自管的時間,哈!解放了!
卻開始瘋狂大量讀書---“課”外書。
從小被老爸告誡不准讀的紅樓夢,高中時還是偷偷左一點右一點,讀了一堆看不懂的紅學研究,高中生根本不知所云,現在終於解禁,狠狠生吞。那些沒時間又不屑讀的連續劇原著小說,利用不喜歡上的課,速讀(這麼受歡迎,大家究竟在迷什麼?金庸,瓊瑤,三毛...)。至於原本醉心的作家、作品,更是任性貪食…西洋文學居多。
完全沒系統沒脈絡,感謝圖書館的存在,走進去,看到什麼順眼就讀什麼,滿足了一種莫名的渴望、好奇。現在想來,沒變成書癡,或者,變成學者。還真,
怪了!
自己解釋說,可能是因為早早就有自知之明,吃不下成為學術一員、做學問的寂寞辛苦!那時還不了解,不論選什麼都是寂寞的,這和將來選擇怎樣的工作生涯,或選擇什麼行業,一點關係都沒有。
唸了一個樣樣通、樣樣鬆的應用雜系,讀什麼、看什麼都說是有關學習。好奇、叛逆、又單純無知,卻真是如魚得水!
文學、音樂、戲劇、電影、美術、建築、…這些可以拋棄分析理論、直觀的,圖書館的書和雜誌、期刊上大量圖片,(當然還有電影圖書館),自己可以”看圖說故事”了!別說古代的,就連現代的,一輩子看不完…那時網路不發達,要不然大概也是沈迷其中,連圖書館都可以不去了!至於歷史、時事、社會參與,在自認”自己還小”、強說愁的幼稚期,最好是保持距離…以免失去作為學習者的客觀…(這個想法在那時還沾沾自喜哩!)
之後再也不曾這樣---擁有自由的時間、空間去做關於”讀書、學習”的事!更別說後來成了工作奴,沒救了!就算持續地讀書學習,都是”有所為”而為之、少不了目的,怕漏鉤沒跟上而孤陋寡聞被稱LKK、一定要把握最新資訊先天下之知而知…純閱讀純欣賞的時間空間都被壓縮了!
完全忘記悠遊學海的快樂!
對於要進大學的你,真心的想告訴你…那是黃金四年!真的!
這四年,從”未成年”變成”成年”(民法上的啦!)。
這四年,浪漫純情的戀愛;刻骨銘心或者相知一生。
這四年,遇見現在或以後,可能志同、可能道合、有趣或者相砌磋、競爭或者合作的朋友,走一輩子、或將來在某個場合、某個街角偶遇…。
至於,讀書---
大、學,真的是一個
學、大
的環境,
學習大、寬,
學習視野、胸襟,
都是在這段時間奠下基礎。
親愛的,
我有責任,必須狡詐地告訴你,關於那些陶冶心性的一切陳腔濫調,都是
真的!
進
大、學
去
學、大
還是得要儲備一個 心情 的啦!
HAPPY SUMMER DAY!
love
Autie
Oxford, 200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