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7 14:46:41| 人氣2,1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 林少華解析村上春樹新作《1Q8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 林少華解析村上春樹新作《1Q84》
編排/希



如果上海譯文出版社如願談下版權,村上的“御用翻譯”林少華則應該仍是《1Q84》的當然人選。林少華對本書也已先睹為快,時代週報記者日前專訪林少華,就《1Q84》探聽一二,以慰國內“村上迷”的念想。



T:(時代週報記者)
L:(譯者林少華)


綜合小說的體現

T:村上春樹說,《1Q84》將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您認為,這個重要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L:自2002年推出《海邊的卡夫卡》以來,村上春樹始終有一個念頭揮之不去,那就是想寫一部“綜合小說”,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那樣的“綜合小說”。當年7月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我的目標就是《卡拉馬佐夫兄弟》。……有種種樣樣的人物出場,帶來種種樣樣的故事,縱橫交錯,難解難分,發燒發酵,從中產生新的價值。讀者可以同時目擊。這就是我考慮的綜合小說。”而剛剛出版的大長篇《1Q84》,他認為雖然不能說完全吻合,但“在某種意義正在接近”他所定義的“綜合小說”。也就是說,村上六年多來始終追求的文學理想或創作目標終於實現了,可謂夙願得償。因此,《1Q84》對於村上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綜合小說”這點上。




使命感帶出作品的靈魂
  
T:在您看來,《1Q84》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可否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它的文學價值如何?

L:據村上介紹,《1Q84》從2006年聖誕節動筆,寫了兩年,改了半年。寫作期間,每天夜裡兩點至四點之間起床,連續寫四五個小時。兩年多時間裡只外出旅行休息不到二十天,幾乎天天伏案寫四五個小時,寫得“相當辛苦”。

日文原版《1Q84》分兩冊出版,1050頁。篇幅大大長於《海邊的卡夫卡》,但沒有超過《發條鳥年代記》。小說圍繞邪教團體展開,有難以置信的暴力、情感及懸念。女主人公青豆漂亮而雷厲風行,男主人公天吾高大而謹小慎微。背景雖是1984或1Q84(Q與9在日語中發音相同),但作者顯然著眼於冷戰結束後陷入混沌(Chaos)狀態的世界格局。在日本,1995年初連續發生了阪神大地震和奧姆真理教地下鐵沙林毒氣殺人事件,而美國的“9•11” 事件愈發加劇了這種混沌以至混亂。這點既是《1Q84》的創作背景和契機,又同小說的主題密切相關。村上在一年前接受《每日新聞》採訪就曾由此談及這部長篇的主題:“我認為當今最為可怕的,就是由特定的主義、主張造成的類似‘精神囚籠’那樣的東西。多數人需要那樣的框架,沒有了就無法忍受。奧姆真理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此外也有各種各樣的圍欄或囚籠。一旦進去,弄不好就出不來了。”
  
在這個意義上,《1Q84》可以說是村上在世界語境下對當今日本社會問題的一個認識和總結,也可以說是通過邪教等諸多日本社會問題,對於世界現狀以至人類走向的擔憂和思考。更可貴的是,他認為文學乃是,也必須是對抗“精神囚籠”的一種武器。他作為小說家的職責就是打磨這種武器,即寫出好的故事。因為“好的故事會加深和擴展人的心靈。有了這樣的心靈,人就不想進入狹小地方了”。依我看,這也就是這部作品最主要的文學價值,或者不如說是文學的力量。這意味一個傑出作家的使命感或社會擔當意識,由此帶出作品的靈魂。



T:您認為村上春樹的這本新作,與他以往的作品相比,在風格上有何不同?有何突破與創新?

L:這要看同哪些作品比。如果同《挪威的森林》等所謂中國讀者所說的“小資”情調的作品群相比,風格固然有所不同;但若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尤其同後期的《發條鳥年代記》和《海邊的卡夫卡》等作品群相比,則感覺不出明顯區別。筆調同樣那麼洗練、冷峻、睿智和幽默。不僅如此,有的出場人物說話語氣都極為相似。如《1Q84》中的邪教頭目深田保同《海邊的卡夫卡》中的Johnnie Walker、《1Q84》中的牛河和《發條鳥年代記》中的牛河的口吻幾乎如出一轍,後者名字都一模一樣。情節也有相仿之處,如深田保和Johnnie Walker最後都主動要求對方殺死自己,而且死前都大談特談富有哲理性的話題。寫作手法倒是有所不同,最明顯的是過去的主要長篇均採用第一人稱,而這部長篇則採用第三人稱,從而有了更多的機動性。

相比之下,題材和立意的不同卻是顯而易見的。同樣描寫惡和暴力(編者按:正確來講,該為性與暴力的描寫,相關村上訪問可參考讀賣新聞網站),但無論《尋羊冒險記》還是《發條鳥年代記》抑或《海邊的卡夫卡》,都是以歷史事件為題材,而《1Q84》則是現實題材。在立意或主題方面,前三部作品主要將惡和暴力的源頭歸於日本戰前的軍國主義體制,因而那種惡和暴力是絕對的、毋庸置疑的;而《1Q84》則在日本以及世界當今格局中尋找惡和暴力產生的土壤。而且,這種惡往往是相對的,即善惡之間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不清的。就這點而言,既可以說是一種深刻和突破,又未嘗不可以認為是一種曖昧和“妥協”。因為,在善惡難以判斷的情況下,人類難免失去道義的根據、行動的理由和前進的方向。就此而言,這部作品並非沒有缺憾。





向奧威爾致敬

T:據村上春樹自稱,《1Q84》是向奧威爾《1984》致敬之作,這兩本書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L:今年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最具20世紀烙印的不朽之作《1984》問世60周年。村上的《1Q84》於今年5月29日出版,奧威爾的《1984》在1949年6月8日刊行,就日期來說,僅相差10天;奧威爾的《1984》開篇第一句為“四月間,天氣寒冷晴朗,鐘敲了十三下”,村上的《1Q84》BOOK1標明“4月—6月”;《1984》以“老大哥”(Big Brother)隱喻獨裁者,《1Q84》以“小人兒”(Little People)暗示某種邪惡力量。很難認為這些完全出於巧合。

更重要的聯繫或共通之處在於,兩者都向整個人類社會提出警告。奧威爾是有名的左翼作家,一貫持反帝立場。就寫作背景來說,《1984》為西班牙內戰、二戰的浩劫及戰後的廢墟;《1Q84》則是冷戰後尤其“9•11”事件後的“混沌”世界。奧威爾的《1984》預言的是一個極其荒唐和恐怖的世界:“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在“老大哥”無孔不入的獨裁統治下,人們談戀愛和寫日記都受到嚴厲管制和監視。以致人性泯滅,六親不認,自由被剝奪,思想被控制,最後墮落到自覺接受所謂思想改造的地步,淪為沒有思想和靈魂的行屍走肉。而村上的《1Q84》所描寫的名為“先驅”的邪教團體,其情形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甚至在其異端邪說的蠱惑之下自願把年僅十歲的親生女兒交給教主姦淫。顯然,兩位作家所著眼的都是更廣闊的人類前景,為此敲響警鐘。用村上的話說—恕我重複—當今世界最可怕的就是“精神囚籠”。
  
魯迅的影響?


T:藤井省三指出(《村上春樹心裡的中國》的作者,東京大學教授),由於村上非常喜歡中國作家魯迅,因此《1Q84》裡有魯迅的影子,因為“1”在羅馬數字裡是“I”,所以這個書名可以看成“我叫阿Q”。您認為這本書受魯迅的影響嗎?


L:藤井省三先生是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教授和有名氣的學者,見解自有其道理。不過坦率說來,我實在沒有看出《1Q84》同魯迅筆下的阿Q有什麼聯繫,哪怕蛛絲馬跡。同“智商”也似乎無關。若說智商,書中的人物—正面也罷反面也罷不正不反也罷—哪個都智商極高,遠遠不止“智商84”。藤井先生是魯迅研究專家,在此之前就在村上的短篇《完蛋了的王國》(中譯收於《遇到100%的女孩》)中的Q氏和魯迅的《阿Q正傳》的阿Q之間發現了“血緣”關係。去年10月末第二次見村上時,我當面問村上是否看過《阿Q正傳》,他回答看過,而且不止一次,“很有意思”。關於他筆下的Q氏是否受其影響,他說那是“偶然一致”。但他對魯迅懷有敬意這點是不能否認的。而村上顯然又對俄國文學、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懷有敬意—就這點而言,在精神層面村上和魯迅未嘗沒有相通之處(想必那也是世界所有優秀作家的共同特點),但在《1Q84》中我確實沒有找出魯迅的影響,對“我叫阿Q”這一論斷更加感到費解。


村上春樹新作《1Q84》,中國內地版何時出版?

T:中國讀者什麼時候能看到《1Q84》的中譯本?譯文出版社會不會引進這本書,您還會是《1Q84》中譯本的譯者嗎?

L:上海譯文出版社已經引進了39種村上作品,出版了33種,即將出版《遠方的鼓聲》和《邊境近境》2種。因此,沒有任何理由不引進《1Q84》。出版社負責人已經對媒體表示,屆時仍將找我翻譯。1050頁,平均每天譯10頁,初稿譯完要三個半月,校對和寫譯序要一個月,加上編輯印刷時間,所以即使明天談定版權,中國讀者也至少要在半年後才能看到這本書。


編者按,

本文經過部分修飾,主要將內地譯版的名字改為繁體版本的名字,如原文中的《奇鳥行狀錄》會改為《發條鳥年代記》。
另外,一些中譯名字亦盡量以英文原名呈現,如George Orwell。

本篇內容原載於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982840/

台長:
人氣(2,1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關於村上 |
此分類下一篇:[TRANSSHIPMENT] 3rd book of '1Q84' to be released in April
此分類上一篇:[ TAIPEI ONLY — 另一個妙妙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