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觀後感 — 性場面以外
文/希
電影「色,戒」之所以爭論性大,在於觀眾緊張那三場僅十分鐘的性愛場面。到底男主角梁朝偉暴露了陰囊多少?男女主角是否來真的?沒有找替身嗎?場內場外皆討論不完,滔滔說法皆印證了惟一的事實:香港觀眾平均膚淺,其色情與藝術的界線模糊不堪,看戲只為尋找潮流話題,埋沒導演編導等心思(針對其餘二小時二十多分鐘的劇情來講)。
說一下我,我是一個女人,王佳芝(湯唯飾)有的東西我也有;我是一個成年女人,易先生(梁朝偉飾)有的東西我也看過,那可以說我看「色,戒」並非為那三場性愛場面。
依照慣例,當我有意看一齣改編小說的電影,我必會先看小說,再進戲院看戲。可是,這陣子課業挺忙,加上剛看畢小說版《霸王別姬》及張愛玲的《沉香》,思緒尚未平伏,那就改一改習慣,找媽媽伴我去看戲先。從另一角度看,我是久仰李安導演的大名,想觀賞一下他的執導技巧,如何把據稱是魔咒的張愛玲作品改編成一電影。
雖然陶傑於本年9月23日於蘋果日報的專欄上道了其對「色,戒」的意見 —
「《色,戒》的情慾場面,就此開展一場性心理的辯論:女人在性愛中得到了快感,甚麼家仇國恨、鋤奸誅惡的大計,通通可以放到一邊。因為任務在身,才與易先生歡好的,是性高潮令王佳芝愛上了易先生,而不是對易先生的愛而產生性高潮。此一意識,在張愛玲的原作中隱藏至深,表達得很隱晦,導演李安把張愛玲的性心理刻劃出來了。」,
但我有感王佳芝愛上易先生非只因性高潮,更重要的是他倆乃天涯淪落人,同遭人出賣拋棄,難算將來如何。王佳芝身為特務,被遠走英國的父親拋棄,被有好感的鄺裕民(王力宏飾)及重慶幫首領所欺騙,她也不知自己有否命苟存。至於易先生,其身為汪精衛偽政府的漢奸,當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美國的參戰使汪政府自知朝不保夕,其政府要員(包括易先生),在夾縫中惶惶不可終日,「未來」可謂奢侈的詞彙。
「最羅曼蒂克,但卻不一定是愛情;最水乳交融,但卻不一定要肉帛相見」
聽過這句話了嗎?這一次,「色,戒」裡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場面不是那三場性愛,而是王佳芝在一家日本餐館唱(天涯歌女)給易先生聽的那幕。後來我才發現有人也很喜歡這幕。
博友Dai-lo於其部落格「大佬博錄」說:「這段由李安加插的清唱確是神來之筆, 在一家日本料理的館子, 杯盤狼籍─ 從一路走過來時的廂房情形推測, 宴請的當是皇軍的軍政要員─ 飯後, 他累了, 顯露出絲絲疲乏, 心知肚明這樣子粉飾太平歌舞昇平的日子過不了多久。然而, 他沒有離開, 反而把心愛的女人找來陪伴他, 周遭隱約傳來日本藝伎的歌聲, 不像哭喪也像哭喪, 那一剎那, 他不再是甚麼漢奸持務頭子, 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年男人,只有她, 她是他的女人, 內心深深處, 她比誰都能體會到他的抑鬱無奈, 回不了去的悲涼。 家山北望淚沾襟, 連這麼一個陰沉可怕的色中餓鬼的眼眶也都濕了。」
而林邁克(「克社會」專欄作家)亦表達了其對那幕的意見:『「色,戒」最好的一場戲原著沒有:王佳芝在一家日本餐館唱(天涯歌女)給易先生聽。湯唯不但在造作與真誠間拿揑得恰到妙處, 整個節奏的控制也教人嘆為觀止, 一收一放渾然天成, 洗熱水澡洗出了大頭佛, 情不自禁的矛盾表露無遺。她既在娛樂他, 也在發洩自己, 周璇的首本名曲像是為她的心情寫的, 尤其是第二段:『家山呀北望, 淚呀淚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 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珠寶店電光石火的轉念根本沒辦法拍, 那種無奈都藏在歌詞裏, 他聽着不會不動容 ─ 不必把她送上斷頭台, 已經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 死是他的鬼」的優越感了。這一刻, 意亂情迷的她再分不清國仇和私愛,「雖然她恨他, 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 只是有感情。」』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 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王佳芝於歌唱中重覆了三遍,聽者不僅有梁朝偉,也有我,心中的悽酸壓抑不了,連我也為他倆遭受的處境一一拭淚,也為自己逝去的初戀黯然,那真誠懵懂的自己。
「色,戒」嚴格來講,是一齣優秀電影,惟美中不足,乃易先生與王佳芝漸趨曖昧之闡述不夠詳細。輕輕一幕雨太大,王佳芝傘翻了巧遇易先生,就這樣述了他們有好感之始。之後一幕雙雙到西式製衣店量度衣碼、易打麻雀窺看電話號碼,就這麼述了王已成了易情婦,太省略了吧?
假如李安導演能增加易、王關係的闡述,稍減些性愛場面也無損此片的吸引,這因為性愛場面不過是點綴,讓觀眾更能明瞭及代入易、王的心理狀態,對此電影有更深體會。
觀戲前,在報章上讀過王力宏感謝李安導演使他對電影有興趣,產生一番新體會。觀戲後,我猜測他謂拍後抱著李安導演一起大哭的場面,是鄺裕民繼同伴屢次用刀刺殺老曹(錢嘉樂飾)不遂,不諳殺人的鄺鼓起勇氣,把老曹脖子扭斷,當場死亡。
一大導演最成功的地方,不只是把劇本詮譯得有神采,在選擇演員時更要審慎,將演員們的演戲才華發揮到最精緻。揀選王力宏去演鄺,我認為李安不只考慮同鄉因素吧,更重要的是想發掘他的另一面。李安就是要證明王力宏除了是個chink-out的嘻哈男,也可以是個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愛國青年。
曲終人散,凡事皆有始末,「色,戒」亦然。
可惜觀眾眼光只集中於三場性愛場面,對於戲末,王佳芝之生死,隱隱討論也不見。
鎂光燈徐徐亮了,影幕開始映了李安導演等台前幕後的名字,觀眾卻急不及待離開戲院,可能是晚飯時間,可能佳人另有約。
追溯之前,還在戲末之際,許多問題已浮現我腦海。為什麼易先生的手下既然知道王佳芝是特務,縱使有感易跟她的關係很親密,也不至於隱瞞,讓易對王泥足深陷?其次,十二時鐘聲響起,是否代表王佳芝及鄺裕民等六人已被槍斃?最後一幕,易先生注視王往昔床鋪,未知他是否去救她?若是救她又未嘗不可吧,因為汪政府已朝不保夕,他不再是漢奸,只是個普通男人,救回心愛的女人遠走他鄉,改名換姓過新生活,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