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篇文章完整閱讀
0 e元 |
作者 :
林之晨 |
更新時間 :
2010/08/24 19:15:54 |
|
(2010-08-24)【創新策略】透過網路世界裡每一則發言、動態、更新,就能塑造一個「個人品牌」?究竟「知名」可以如何被量化和分析,創造有影響
力品牌價值? |
|
![](http://www.brain.com.tw/Upload/News/14454.jpg) |
圖/www.peerindex.net/ |
(Brain.com 2010-08-24)【創新策略】「個人品牌」
其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我甚至強烈懷疑從有人類開始,這件事情就已經存在。舉凡遠古的蚩尤、黃帝、大禹、商鞅,到春秋戰國的孔孟、老莊,三國時代的諸葛、
趙雲、呂布,一直至到今日的王建民、徐熙娣(小S)、孫芸芸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個人品牌的作用,就是讓你聽到這個人的名字,雖然沒見過本人,也聞風色變、
肅然起敬、甚至願意「掏出腰包」。
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也就是說,跟所有「品牌」
一樣,個人品牌的主要功能,就是影響人們的決策;換句話說,在商業社會品牌讓消費者更願意買單。所以,既然經營品牌這件事情有利可圖,當然從古至今就會有
許多神棍、假權威、假專家的出現。這些人靠著說謊、作弊、蒙騙、造神運動,搞出分身、羅盤、顯像、聖水等把戲,來騙取人們的信任,最後換得他們口袋中白花
花的鈔票。
然而由於資訊的不對稱性,神棍知道自己是神棍但你卻不知道,所以這件事情往往淪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旁人雖然為這些受害的人心急,卻沒有辦法證明他們其實已經受騙上當。
直到網路的出現,帶來了資訊供給的解放,媒體不再稀有,也不再受到少數人的把持。於是資訊的不平衡才逐漸消失,神棍一個個的被踢爆,而相對的,像酪梨壽司這樣的「網路原生名人」也一個個的誕生,但這只是網路對個人品牌帶來的第一場革命。
Web 3.0 與個人品牌
時序進入後 Facebook 的 Web 3.0 時代,大家的人際關係通通被網路化,並且可以透過 FB Open Graph 和 Twitter @anywhere 等平台來存取。於是,我們看到類似同儕指數Peer Index 這樣的服務開始出現,讓個人品牌的權威和影響力,除了可以被感受,還可以被量化和分析。
Peer Index 的概念其實很簡單,他蒐集一個網路「名人」的發言和行為,透過科學的方法去分析、比較,然後產生這個個人品牌的權威、活動和群眾強度等數據,最後再歸納出一個「同儕指數 (PeerIndex)」,讓你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個人是不是專家、有沒有權威。
也就是說,在 Web 3.0
的時代,一個「個人媒體」的影響力將不再只是用「感受」的,也不再只是百萬人次到訪這樣無意義的數字。我們可以用很科學的方式去衡量一個專家的權威性,以
及群眾對他的信任度等資訊。這樣的架構,會讓真正專業的意見和評論更容易的顯現出來,也讓灌水膨風的專家逐漸被埋沒。
![](http://mrjamie.cc/wp-content/uploads/2010/08/peerindex-400x322.png)
未來還會怎麼走
當然,就像很多新領域一樣,Peer Index 也絕對只是 Web 3.0
個人品牌分析的起點。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量化分析工具出現,我甚至認為更專業,分工更細的「影響力溫度計」也會被開發出來。這些工具將會幫助我們去
蕪存菁,在茫茫的資訊海找到更正確、更值得我們信賴的信息來源,讓我們吸收、消化資訊的過程更有效率,而這不就是網路創新,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所以,有興趣在這個領域嘗試的創業人,我認為現在是開始的大好時候,可以好好研究,加油加油。(本文轉載自Mr. Jamie 看網路與創投──Web 3.0 帶來全新的個人品牌時代)
作者小檔案:
Mr. Jamie 看網路與創投是一個寫給網路人和創業人的網誌,作者 Jamie (林之晨)
目前是 appWorks 創投的創辦人暨合夥人,正全力推動中文市場 Web 3.0 的發展,曾多次成功創業,於 99
年創辦中文知識管理第一品牌碩網資訊,06 年於紐約創立北美著名旅遊網站 Sosauce.com 及遊戲入口
Musegames.com,有完整創投經歷,曾先後服務於 HSS Ventures 以及 All Asia
Partners,是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企管碩士 (MBA, NYU Stern) 和台灣大學化工學士。
|
|
|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445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