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8月11日,農曆6月24日是關聖帝君聖誕,高雄湖內區黃帝神農殿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演出「八仙傳奇」。
該劇的主軸是張果老與藍采和捨己犧牲的兄弟情誼,描述了人性中的善與惡的對立,執著於權位的殘暴與無私付出的情操,兩者之間鮮明的對比﹔最終惡人雖然得逞,但被處死的張果老和撞石碑身亡的藍采和感動了蓬萊六仙,遂將兩人接上蓬萊仙島,成為家喻戶曉的八仙傳奇。人間的善行雖以悲劇收場,但在來世得到了救贖。
在高雄仍偶然會有機會看到廟前演出的歌仔戲或布袋戲,但觀眾通常寥寥可數,甚至有時候一位觀眾都沒有。這類演出的目的是酬神,至於演出內容精采與否就不是重點。
小時候住台北,印象中未曾觀看過廟前的演出,到了高雄後,看到演出的機會多了,卻不忍卒睹,和想像中的差距太大。
野臺戲的舞臺、布景、音響、服裝、道具等設備精良與否,倒不是無法欣賞的重點,最重要的是台詞聽不懂,更遑論唱腔的詞。倒不是聽不懂台語,台語是我的母語,而是戲劇中的對白與唱腔,不同於一般口語說話,話說回來,如果戲劇演出如同口語說話一般,那也不精采。明華園的演出在舞臺旁會有螢幕,利用投影機將字幕投映出來,於是語言就有了意義。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啊!
物質生活不斷的進步,但是再多的物質滿足無法帶來精神的愉悅、平靜與滿足,於是信仰在精神領域有了重要的地位。人們雙手合十或手拿一柱香在神明前,是祈求與慰藉的神情,是懷著感恩的容顏,是臣服於神明的謙卑,膜拜人們的虔敬總是觸動著我的思緒。
前陣子NASA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西方科技讓人類可以向外探索宇宙,但是西方科技無法提供人們探尋自我的方法。
明華園的演出除了要求演出者的角色演出、身段、唱腔、武術等傳統技藝的表現,更突破傳統在舞台技術、服裝設計、舞臺美學、劇場技術層面有突破的進步,除了傳承更多了創新。這次演出是一場結合聲光色的視覺饗宴,印象最深刻的是布景的流暢變換、匪夷所思的吊鋼絲、極佳的音響效果,另外還可以在舞臺一隅看到團長陳勝福指導燈控人員操作技巧,其認真嚴謹的態度正是明華園成功的主因。
廟會演出是最貼近庶民文化的表現。武生精采的翻筋斗可以全場鼓掌喝采,無敵小生孫翠鳳一出場也是滿堂采,完全沒有拘謹與拘束﹔坐我旁邊一對年輕夫妻抱著一位包著尿布的小娃兒,吃著香味撲鼻的鹽酥雞,不禁想起年輕時的自己也愛吃常吃,現在因為健康、熱量及衛生的因素,好久沒吃了﹔看演出的同時,周圍的攤販不時傳來陣陣撲鼻烤魷魚的香味,啊!也好久沒吃了。
我認為最精采的一幕是隨著戲劇演出的同時,所有觀眾專注的表情,遇到精心設計的笑梗時全場哄堂大笑,以及散場時洋溢著笑容與滿足的每一張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