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31 17:07:19| 人氣5,8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首我們的時代>讀後感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尉天驄在1949年來到台灣,那時他是個13歲的少年,從小就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著作包括小說、評論集、散文等多冊。

    回首我們的時代,指的是1949年以後,作者憶想相交幾十年的好友,刻劃出6070年代的大時代背景。

    這本書作者刻寫近代23位作家的文情軼事,每篇文章的標題,精確地表達出每位作家一生之風骨,節錄如下﹕

百年冰雪身猶在 記臺靜農先生

蒼茫獨立唱輓歌 說高陽

找回失去的星光 憶子于

素樸坦然一君子 記俞大綱先生

土地的守護者 憶楊逵

依舊是鵝湖風采 懷念程兆熊先生

孤寂的旅程 追念何欣先生

他影響了那麼多人 紀念王夢鷗教授

受業初記 王老師的國文課

懷想那一段歲月 記姚一葦先生

無名氏最後的日子 記無名氏

燃燒的靈魂 懷念唐文標

悲憫的笑紋 記王禎和

寂寞的打鑼人 黃春明的鄉土歷程

理想主義的蘋果樹 瑣記陳映真

府城的李白 懷念葉迪

獨步的狼 記詩人紀弦

詩人與同溫層 小記梅新

掉進豬籠草的飛蟲 大荒和他的詩

那個時代,那樣的生活,那些人 懷念商禽

苦行的旅者 追念楚戈

江湖寥落那漢子 懷念逯耀東

去奚淞家看畫 小記奚淞

愴然的回望 聶華苓<三生三世>的回想


    這些作家多數是作者相交幾十年的好友,少數是長輩,多為同輩。其中多數是外省第一代,但也有本省作家(如楊逵、黃春明)。多數居住在臺灣,少數居住日本、美國,而陳映真目前在中國。其中,多位已不在人世。

    讀這本書可一窺台灣文學史之局部,雖是局部樣貌,確是真實的生命所激盪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藉由瑣碎生活之描述,言談間對信仰價值的實踐,可以真切感受到讀書人的人文精神。所謂的人文關懷、風骨、氣度,不再是空中樓閣式的口號而已,而是具體呈現躍於眼前。

    以前讀歷史,總覺得永遠在年代、事件、戰爭裡打轉,歷史成了枯索無味、冷冰冰、硬梆梆的文字描述而已。但這本書捧在手中超過了它應有的重量,多了友情、情感、價值、甚至血淚,在寒夜中散發出溫暖的關懷,直透人心。讀歷史的態度應該要像書中高陽所說的一段話-讀歷史要有最起碼的感情投入。例如以前讀台灣史學史關於現代詩論戰,唐文標、紀弦等人物只是描述事件中的人物而已,但讀了這本書後,就能投入更多的感情與之互動,因為這本書談的是人,而教科書談的是事件。

    透過文學教授尉天驄對每一位作家的生平簡介、作品剖析、人與人間相互關懷、惺惺相惜的瑣事,進而對作家有了認識的樣貌,而這樣貌不同於讀台灣文學史,也不同於直接讀作家的作品,這樣貌充滿了人文精神。

    書中有多位軍中作家,但並非如王鼎鈞的高階軍官,而是真正的當兵,例如楚戈、商禽乃禁閉室之常客。作者對此現象提出解釋,在那大動盪民不聊生的年代,迫於生計填飽肚子,當兵乃不得不之手段,或者在國民黨撤退中被抓夫當兵(例如管管)。而作家擁有一顆嚮往自由的心,與軍中要求服從紀律互相衝突矛盾,而文學就成了這些人的出口。讀此心中不免感慨。

  讀一本書,就能認識23位作家,並且對1949年後的時代有了認識,進而體會那時代知識分子的寂寞及悲壯之所在,真是莫大的收穫。



台長: 種子
人氣(5,87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張金鶚的都市更新九堂課>讀後感
此分類上一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讀後心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