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9 00:58:55| 人氣1,598|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告別昨日】文學很忙,網路很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於2007年12月號《文訊》

文/張耀仁


●告別昨日恐龍:降生人機複合體


而今,回顧1986年侯孝賢執導的【戀戀風塵】,不免令人微微一驚:那因為服兵役的男主角每日寫信給女主角,竟使女主角愛上了那一送信的郵差——又或者,1994年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代號223的年輕警察何志武,在他5月1日生日來臨之前,不斷回撥電話詢問call機中心:368覆機,密碼:愛妳一萬年——請問,今天有沒有人找我?(沒有啊,整天都沒有人call你)



而今,寫信與call機,它們全成了網路世界裡的昨日恐龍——太過於遲鈍、單一、緩慢,最終,當然是消亡——再怎麼說,誰能料到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網路儼然成為這一世代的新寵與依賴。根據經濟部委託資策會調查,截至2007年6月底,國內經常上網人口數為999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44﹪,較諸十年前106萬人次,期間共增加近九百萬人,平均每年成長九十萬人,顯見網路傳播已是當代各界無法漠視的重要媒體。




其中,因應網路世代而衍生的「網路原住民」、「宅男」、「腐女」等詞,完全印證美國學者Haraway於1985年所提出的知名概念:「賽伯人宣言」(Cyborg Manifesto),其宣稱通信技術將把世界變得符碼化,以致機械和生物的界限更為模糊,人們遂形成所謂「人機複合體」之物種——亦即「人造人」不再僅存於科幻電影或小說,人們早已離不開電腦、離不開手機、離不開MP3——任何與C開頭、與網路相關的產品形成人體器官的一部分,造就宛如人機複合的混種人類。



綜言之,網路即訊息(message),網路即按摩(massage)。(註一)




●彷彿在諸神的城邦:從電腦詩到明日報



那麼,置身於此一高互動、閱讀快的介面中,向來標榜「慢慢感受」、「慢慢書寫」的文學傳統該如何自處?尤其晚近強調雙向溝通、即時通訊的Web2.0技術,更使得網路業者宣稱未來世代將以圖像思考為主,則文學是否在網路科技方興未艾中,如何展現其原本悠緩、深邃寧靜之美?又呈現何種新興型態?
耙梳網路文學(internet literature)在台灣的發展狀態,約莫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發展時期(註二):




其一,從詩的聲光迄電腦詩:早在八○年代,現代詩壇即引發一場多媒體整合運動,諸如「視覺詩」、「詩的聲光」乃迄「電腦詩」等,皆為後續的網路文學提出基礎理論架構。其中,1988年張漢良主編《七十六年詩選》,選入詩人林群盛以電腦符號書寫的短詩<沉沒>,引發當時諸多爭議,「主要質問的焦點就在於整首詩以電腦語言寫成,可以說是由符號構成的,究竟『能不能』算是『詩』」(註三)。迄1995年5月,詩人杜十三在《八十三年詩選》序<用詩抵抗陸沉>一文中介紹歐美電腦網路正流行「佐克之詩」(poetics of Zork)之遊戲,「網路創作」和「電腦詩人」的概念遂被提出,造就日後網路上的新詩發表產生更形不同以往的面貌。




其二,電子佈告欄(BBS)的興起:約起於1992年,網路書寫活動即已在BBS上開始活動,迄1996年、1997年間「更可說是BBS文學創作的黃金時期」,九○年代中葉後陸續出現文學專業站台,諸如橫跨中興法商、東海大學與清華大學的「晨曦詩刊」、架設在中山大學的「山抹微雲藝文專業站」、海洋大學的「田寮別業」等,其中,1998年出現的「痞子蔡現象」,將BBS的書寫風潮推至高峰,後經由紅色文化出版實體書籍,更是掀起書市熱賣,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暢銷網路小說」(註四),影響所及,使得最具盛名的「貓咪樂園」全國連線板(storynet)之作品發表數,從1998年的1191篇,逐漸增加至2003年的2822篇,成長了近二倍以上。




其三,從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迄部落格(Blog,一譯部落客、博客):相對於BBS純粹以文字為主的書寫介面,1996年後,隨著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逐漸普及,次第出現相當具規模的文學專業性網站,在現代詩部分有《創世紀詩刊》、《詩路:臺灣現代詩網路聯盟》等,在個人網頁方面,則有米羅.卡索(蘇紹連)的《現代詩的島嶼》、陳黎的《文學倉庫》、向陽的《向陽工坊》等。




其中,2000年2月15日由號稱華人最大的第一份網路原生報《明日報》推出的「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註五),其開放、免費、簡便的介面,引發另一波網路書寫風潮,創立不久即有二萬多個報台出現,並直接影響了日後部落格(blog)的介面設計。而晚近興起的部落格,更意味著使用網頁(Web)書寫日誌(log)的時代已然來臨,作者得以透過網路書寫分享自身價值體系,並經由分享過程,部落格不單是個人書寫園地,甚至形成一種「彷彿在諸神的城邦」之凝聚力,迄2007年4月為止,全球部落格數量已突破七千萬個,且每日以十二萬個部落格的速度往上攀升,平均每秒即新增1.4個(註六)。




●在□□的中心呼喊:網路很忙,文學很忙


如此打破傳統守門人機制、隨寫隨貼的傳播新型態,使得傳統平面文本產生形式及實質內容發生「雙重變化」,也帶動了網路文學的存在與勃興,「致使既有的實體社會的文學社群發生場域和權力的相對移動,從而孕生跨媒介的新世代社群現象」(註七)。




就前述網路文學發展時期來看,風潮正盛的部落格無疑是當代最受矚目的「全民運動」。其著重於留言互動、即時貼文、上傳影音圖片、單篇文章即時回應等功能,大大彌補了早期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只有留言板」的互動缺憾,也導致BBS之書寫吸引力及熱度被削減,連帶促成部落格在當代「勇於表現自我」的重大意義。正是植基於此,書寫不再是苦悶的象徵,而是眾聲喧嘩、百家爭鳴之歡快;書寫不再是貴族的權力,人人都有發聲管道之自由;書寫同時也打破了時空、語言等隔閡,成為隨時隨地之跨界展演。




而從網路小說吸引眾多讀者目光,乃迄晚近部落格日誌撰寫熱度不減,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概念即是:網路社群的形成。以BBS為例,批踢踢(PTT)實業坊已成為台灣無可忽略的網路現象,目前註冊人數約為六十萬人,每日有上萬篇新文章被發表與閱讀(註八),其中包括Hate(黑特)版、beauty(表特)版等,皆已成為主流媒體挖掘新聞與引述消息之來源,也引發記者是否有權未經同意即引述網友意見的倫理爭議。其發展出來的獨特文化及用語,諸如「Orz」、「鄉民」、「丟水球」、「好閃」等,一度列入大學學測國文科試題;而包括懲罰規則、賺取批幣制度等,也凸顯批踢踢實業坊儼然已是一個存在於網路的社會型態,影響力可見一斑。



再就早期的明日報來說,由年輕詩人所組成的「詩妖逗陣網」,以及帶動彼時網路懷舊風潮,由多人合著的《五年級同學會》(圓神出版),同樣是當年知名寫手集結社群之印證。儘管伴隨著諸多品牌之部落格興起,個人新聞台往往被誤認為舊日黃花,但在工程人員努力下,其互動介面與圖片上傳功能皆已與部落格形式無異,目前台灣地區台數共計有十八餘萬台,詩人向明、小說家東年、已逝小說家袁哲生等皆匯集於此,延續了明日報創台以來的書寫精神: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reporter or sender)。




除了個人新聞台的社群結合,2005年,聯合報系與中時報系分別在網路上推出的部落格,同樣匯集可觀的書寫社群,其中過去被視為只活躍於平面媒體的作家們,諸如季季、袁瓊瓊、蘇偉貞、陳雪、駱以軍等,皆相繼開台撰寫日誌,一時間拉近讀者與作者的互動距離,不單讀者難以習慣,就連作者也還在習學摸索因應之道:「只是我自己不太知道如何處理這種互動……我們也不知道是冷調回應呢,還是裝熟裝可愛呢?^-^,真的是不知如何談起……」(註九)。





這一類從傳統平面寫作進入網路世界的扞格,意味著寫作不再是私領域的成果(effect),更多時刻是與讀者互動對話的過程(process),因而可以看見近年來,專注於文學討論的網路社群越趨多元與成熟,諸如著重探析台灣文學、由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設立的【台灣文學部落格】;強調台灣新世代網路詩場域的【吹鼓吹詩論壇】;以蒐羅文學獎訊息著稱的【文學創作者】;致力推廣全民讀詩的【喜菡文學網】等——凡此種種,皆預示文學書寫版塊的重新組合與鬆動、書寫界線漸形模糊,以及更重要的:誰都有權發聲、誰都能夠再闡釋,沒有所謂中心(central),更遑論邊緣,網路的快速流通使得文學樣貌宛如嘉年華般,繽紛奪目。




●不要喚醒不要驚動:迎向理性美感消逝的年代?



儘管看似眾聲喧嘩、繁華盛景,卻因為傳播媒介不同,經常上演讀者「看見」作者以及作者「被讀者看見」之拉鋸戰,不僅扭轉了書寫介面的思索與習性,也正全面攻佔宛如私秘花園的手寫世界,使得原本那一靜謐的爬格子時光裡(或獨自面對筆記型電腦出神的片刻),作者突然必須面臨「火線」即時面對讀者留言,讀者偶爾(或經常)失控的情緒也使得網路世界充滿了煙硝之味。




因而,網路書寫透過每日互動形成「近身肉搏戰」,雖說流彈四射中,更能凸顯社群凝聚之「患難見真情」,卻也導致討論題旨動輒失真,往往意在探索某篇文學作品之問題,最後竟演變成作者美醜的品頭論足,這類去理性化、去秩序化的作為,起於網路匿名性、高互動性、超文本、個人賦權等特色,也難怪無論是文學論壇抑或部落格,作者普遍的心聲是:小白退散!鄉民退散!(註十)





除了上述的失序,商業力「介入」網路文學也成為晚近網路書寫的一刀二刃。從早期出版商一窩蜂搶出網路小說,迄近年搶出部落格作品,在市場導向的驅力下,文學創作與討論變得不再那麼純粹,新奇、刺激、情慾等題材成為網路書寫的流行風潮,而大量進站的瀏覽人次與留言,很可能是「一人分飾數角」的結果,等同將現實世界中的文學環境再次複製至網路上,違背了網路書寫強調自由、多元及平等的近用精神。




一切似乎都在被打破之中。一切也似乎都在重建之中。網路書寫成為這個年代最難以承受之重、之輕。這不由令人想起班雅明(Benjamin)的「靈光」(aura)概念,其固然指涉攝影「光暈」之美、手工之美,但班雅明並不為靈光消逝而感到惋惜,反而認為將有另一番新氣象,也因此,面對部落格方興未艾的當下,傳統文學作者或許不屑有之、不習慣有之,但不同書寫介面所引發的不同效應終究難以逆料——一如【重慶森林】裡的年輕警察何志武,終究在準備放棄call機、放棄對愛的想像之際,一通簡訊赫然響起,對方說:




「祝你,生日快樂。」




註釋


註一,改寫自傳播學者McLuhan的名句:「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參見汪益譯(1999)。《預知傳播紀事》。台北:商務。頁33。


註二,主要參考須文蔚(2003)。《臺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柯景騰(2005)。《網路虛擬自我的集體建構:台灣BBS網路小說社群與其迷文化》。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三,須文蔚(2003)。《臺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頁27。



註四,林淇瀁(2004)。<超文本,跨媒介與全球化:網路科技衝擊下的台灣文學傳播>,《中外文學》,33(7): 103-128。頁112。




註五,當2001年明日報宣佈結束營運時,超過一萬五千名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台長發起「搶救報台」活動,堪稱台灣網路史上第一次「網運」。而細究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創設之本意,係將「新聞」概念由傳播者向下延申至閱聽眾,未料卻被擴大成更為廣泛的網路書寫意涵。



註六,參見新華網國際頻道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4/08/content_5946835.htm




註七,林淇瀁(2004)。<超文本,跨媒介與全球化:網路科技衝擊下的台灣文學傳播>,《中外文學》,33(7): 103-128。頁109。



註八,參見批踢踢實業坊首頁http://www.ptt.cc/index.html



註九,參見成英姝部落格http://211.20.186.41/indiacheng/。此為重新所設之部落格,原先引文出處之部落格現已刪除。



註十,「小白」及「鄉民」皆意指網路上不假思索、任意謾罵之人,用語發源自批踢踢實業坊。

台長: 耀小張
人氣(1,598)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評論們 |
此分類下一篇:你這個人真的很煩!
此分類上一篇:【你踩到那些血了】看《憂鬱貝蒂》

耀小張
畫面中的貓咪
是在平溪老街拍攝的
不知什麼原因
斷了腿
還好
還有好心人餵養著牠
2007-12-09 01:00:21
上海
欸,我換新家了。請來看詩文做井邊主婦碎嘴談。
and 我要把你加進好友連結,是加這個嗎?

書念的怎樣總之。
2007-12-09 02:32:17
耀小張
上海
這陣子在改學生的報告
所以很痛苦
整天的頭暈


不知妳都好?
2007-12-10 01:58: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