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在人際互動的過程,需要敏銳的觀察力來解讀對方心意,從「習慣」就能看穿一個人的性格
你一定要懂得看人「眼色」,才能成功突破他人心防、達到深入人心的境界。
當社會快速變動,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會變得比較複雜,經歷的心理轉折也會比較多,這個時候,如果懂得如何洞察人心,便能幫助自己跟對方相處時,快速又安全的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之道。
想要深入了解一個人,最寶貴的線索就是觀察對方的各種習慣,再探索這些習慣背後,隱藏哪些重要訊息,可以準確評估對方的心理健康程度。
◆從生活習慣洞察人心
◆從人際習慣洞察人心
◆從金錢習慣洞察人心
◆從飲食習慣洞察人心
◆從特殊性偏好洞察人心
◆從不良習慣洞察人心
本書特色
◆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從食物、用餐、車子、娛樂、休閒、潔癖,可以更了解自己跟別人的生活型態,也能更清楚自己跟別人的「心理定位」,讓生活更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洞察人心不只是消極的趨吉避凶,而是積極的看懂對方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轉折,書中深入淺出從戀愛對象看內在需求、從寵物洞察心理需求、從飲食習慣看心理需求,輕輕鬆鬆就能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找對方法跟對方建立關係。
◆超準心理測驗 看出隱藏的性格。從你喝的咖啡、做的運動、吃飯的地點、逛街的態度、自拍……,窺探到隱藏的祕密。
真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林文雄( 1111人力銀行總裁)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徐西森(高雄師範大學 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作者簡介]
林萃芬
擁有專業諮商心理師的證書,多年來推廣心理學不遺餘力,除了「洞察人心」系列書籍獲得數十萬讀者的熱烈迴響外,更為企業界量身設計「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師」的課程,協助企業界提振員工的自我效能。為什麼她可以橫跨企業界與心理諮商界?事實上她曾經擔任文化及服務業顧問近十年,她表示,這是個心理學時代,人與人的接觸越來越短暫,如果缺乏辨別他人意圖的讀心技巧,不僅人際溝通常會面臨尷尬挫折,更會導致生涯發展錯失良機。有鑒於此,她致力於融合各個心理諮商學派的精華,活用於生活、人際、工作,輕鬆掌握人際優勢。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主任、「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著作:鍛鍊心理肌力:15項心理鍛鍊,擺脫那些職場與人際間的控制
[句子摘錄]觀察要有耐心。
要豐富人生的體驗來自細心的觀察,而觀察則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
觀察要投入感情。
觀察人何嘗不是這樣呢?用情用心,比什麼都重要。
明朝《菜根譚》作者洪自誠:「觀察需冷眼觀物,勿輕動剛腸。」,以及「冷靜觀人,理智處世。」
不管是觀人或觀物,都要頭腦冷靜,情緒平靜,嘴巴安靜。若不想辦法讓自己靜下來,你什麼東西都看不見。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對話是思想和性格的宣洩(出口)。」
孔子:「聽其言而觀其行。」
擅長「裝可憐」的人,就是利用別人的「同情心」來操控對方,他們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卻會藉著一句又一句的「可憐台詞」讓別人「心生憐憫」,進而以為瞭解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
心太軟,小心惹禍上身,務必設下停損。
[讀後感想]觀人必觀心,綜觀全局,而習慣則是一個人日常的言行舉止,遇到言行不一的人,務必小心察證,一般情況下大都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爭辯,唯有遇到漩渦似的被捲入,連帶危及身旁親友的人生,茲事體大,人多嘴雜,只會牽連到更多人,唯有提醒靜止,懂得理智冷靜,心緒平靜,保持安靜的靜觀周圍一切,置身事外,旁觀者清,真相才有可能浮出水面,懂靜才能止,心如止水,收放自如,反省自己,唯有自己能制止自己,以靜制變(動),反求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