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8 23:29:01| 人氣1,87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漢寶德談美》 文/斷章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漢寶德談美(網路圖)

希望透過教育培養國民之審美能力,處身於工業科技發達的時代中,人們的感性需求急增,而藝術教育更應正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一個全國性的藝術教育計畫,能將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視為同等重要,培養成為一個具有藝術素養的國家。使人人都有創造與審美的能力與欣賞之眼光。

 

本書序言說明藝術教育推動之重要性,以〈藝術教育救國論〉一文為代序。而後將書分為:

輯一:為什麼要談美

輯二:先學著張開眼睛

輯三:美感不是美學

輯四:美要從茶杯開始

輯五:抽象美的世界

跋:說明本書是由〈明道文藝〉雜誌專欄集結而成

 

輯一:為什麼談美

國民美育是國家大事,美感是文明的基石,美開啟了啟蒙時代理性的內在動力。在此一輯中,作者的某些想法,我帶有些疑問?只是有些疑問也未必有真正的答案。

此輯中作者又分為五個小節來談:我為什麼要談美?藝術與美之間;好看就是美;美,需要距離嗎?生命的美感。

 

作者認為美育很重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美的崇高力量創造了文明,美是啟蒙時代理性的內在動力。傳統的中國只將美視為生活的點綴,而沒有把美感轉變為文化的力量。多數人所認知的美,僅停留在美觀,藝術是為美服務的是西方藝術古典傳統的末流,藝術與美分家在現代藝術興起之後。美具有時空性;美與距離可以是真實的、新奇的、虛幻的,可以是一段時間的沉澱與反視。作者喜歡談的是入世的現實之美,而人生經驗的豐富才足以有欣賞文學深度心靈之美。

 

什麼是美的價值呢?藝術與美之間,美感與快感,誘惑與欲望,美的距離,這些可以提供思考。而美與藝術之間的困惑,作者認為並不需要理論的辯論,而都在大家的直接經驗之中,而美是藝術的主要內涵,當美成為一種生活品味,可以成為力量,使人超凡脫俗,美感的體會是一種本能。

 

輯二:先學著張開眼睛

思考“古典美”,從雕像美中體會到的古典美:美得沒有瑕疵;美得超乎感情;美得高貴典雅;美有大眾性。而我所看見認知的“古典美”又該如何思考呢?作者認為“傳統中以美感為罪惡”舉商王紂因妲與春秋時代吳王因西施而失國,對於這些看法個人不認同,歷史雖是如此,但並認為這樣的說法太偏頗了。

 

美感教育的第一步是張開眼睛。“張開眼睛可以看到萬物,是否能看到,則視「心」有沒有要我們看到”。我們要改變視而不見的習慣,重新恢愎觀察力,培養注意力與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學習行為的開始,要放大眼界,不再有標的偏見,而著眼於環境的整體。設計的審美教育可以使年輕人張開眼睛,認識世界。

 

輯三:美感不是美學

了解美從感官開始。“照物質、精神一元論的看法,感官接受刺淚所產生的舒暢的感覺,屬於快感或美感,完全看此感官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定。凡直接與延續生命有關的,就以快感為主,美感次之。並不一定與生存相關的,美感的成分就提高,與生存的相關性越低,美感相關性的序次就越高。”人類的四大感覺之中,觸覺與味覺均介乎快感與美感之間,而聽覺與視覺的美感需求,產生了藝術的概念,最早被精神化的是聽覺的美感,那就是音樂。思考品味的時代意義與精神生活及其文化意義。美除了外表還有功能性的思考,設計哲學需從事物的本然出發,合用可在無形中增添美感。美感不是美學。美的判斷:鑑美需了解、靜觀;距離在美的判斷上的意義(距離通常指時間與空間);在體驗時需要介入,在判斷時仍需要保持距離。美的多面向至少三個向度,視覺的、功能的、記憶的向度。自然美與大自然的美。恬適生活之美:“恬淡舒暢是悠閒生活中的一個境界,到了這個境界才能「悠然見南山」,才能看到「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但是這些美的感覺並不會產生讚嘆的聲音,只是淡淡的,對大自然節奏的一體會而已...”

 

輯四:美要從茶杯開始

我們都要喝茶,茶杯是與我們距離最近的用器,它應該是賞心悅目的。「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句話說得真好,當聲發出後就消失了。然而空間藝術的作品一旦存在,除非外力毀滅,它會一直存在你的眼前,對你造成持續性的影響。這時想到之前讀過的一句話:“建築是大型的公共藝術”,空間藝術對美的人生有更大的影響。思考時髦與美感的關係,突然想到「時髦」與「時尚」算是同義詞嗎?還是有所細的區分?或者只是用語的不同?

 

人類愛美的天性中發展出的美感文化,首先是裝飾之美,其次是古典之美。

素樸之美,是美的高級班,在中國素樸之美仍然存在,卻不是文化的主流,它存在於隱逸的文化之中,是中國文化之中的理想,卻不是現實。

 

奇與美。對年輕的一代而言,新奇即是美。缺乏興趣去分析新奇與美之間的關係,只是感到能激發他們愉快的感官反應而已,使得商品工業生產日新又新。

 

輯五:抽象美的世界

“相信抽象表現主義理論的人,認為抽象形式也可以達到感情表現的目的。只是表現感情,卻不一定悅心悅意。感情有些是令人愉悅的,也有些是不令人愉悅的。喜樂、愛慕等感情固然悅心悅意,痛苦、悲傷等感情則令人激動,而無愉悅之感...”從建築認識抽象之美,建築是最古老的抽象美術。建築有三大要素:穩固、功用、愉悅。比建築更古老更抽象的藝術是音樂。中國的書法藝術抽象之美從文意而脫穎至情感表達。

 

意境之美,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揉合而成。王國維認為「觀我為意,觀物為境」;宗白華認為意是「主觀的生命情調」,境是「客觀的自然景象」都是這個意思。他們都認為兩者是不可偏廢的。這樣的解釋等於用意境為藝術下了一個定義,成為中國人特有的藝術觀。作者認為“意”可解釋“情意”,而“境”是物與物在空間中的關係,意與境之間透過情境經驗的建立而渾為一體,意與境皆有時代性,意境的觀念來自詩。

 

註:簡單的整理作者對於美的看法,提供個人的一些疑問,供大家參考,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突然發現如果要將“美”各家說法有系統的整理,要花蠻久的時間。斷章2012/01/17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58067

台長: 四海先生
人氣(1,872) | 回應(4)|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每月值星閱讀分享書 |
此分類下一篇:《轉山-邊境流浪者》的故事 文/映彤
此分類上一篇:四季時光海讀書會2012年1~6月閱讀書籍

映彤
其實,「美」是一個心靈領域的問題。
一般人以為感性多於知性;但是它又具有相當深度的知性。甚至包含了道德(善)與科學(真)的要件。

美,需要一些理論根據來詮釋,而成為美學,並以哲學加以演譯辨証。
一般人探討的多屬美學;事實上,美的感受,往往只是意會多於名狀。美有時是很主觀,抽象的。更難以捕捉。

個人覺得美感是一種感動心靈的能力,視覺只是橋樑;如文字之於詩,線條之於繪畫,結構之於建築,音符之於樂曲。基本上,它是內在思想,情境上的呈現。

美需要美的心靈去感受,漢寶德談美,較之朱光潛談美,似乎少了一些些感動的說服力。這樣來看美與美感,就不難理解美了。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尚請指教~
2012-01-27 00:47:04
斷章
漢寶德談美有些想法與看法,我也不見得同意..
目前自己是較喜歡讀蔣勳..朱光潛.宗白華也都還ok~

但正因為不一樣的想法,或許亦能激起自己的不一樣思緒..感覺也不錯^^
2012-01-27 02:21:24
映彤
蔣勳近年來的談美,有很大的進步;也許真的是累積多了,加上經驗閱歷,比較能融會貫通,我覺得美也是一種成長,
有其層次與境界的不同。
2012-01-27 08:53:41
斷章
確實蔣勳近年來寫了好幾本關於美的書都蠻好看的~因為貼近日常生活,讀來蠻有同感~~

我自己也買了好幾本~呵呵~^^
2012-01-30 20:07: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