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2 03:27:44| 人氣6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文分享:與萬物誠信依存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黃念謹

看著這篇文章
不禁想起大學時代在泰雅族部落的日子
與大家分享部落的美好...
這篇因為是電子報部分轉載,沒有全文
覺得不錯,就去買本張老師月刊喔!
~~~~~~~~~~~~~~~~~~~~~~~~~~~~~~~~~~

轉貼自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文=里慕伊‧阿紀


因貪而消失的美好的年代

我們泰雅族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是敘述遠古時代泰雅族人曾經擁有的「快樂年代」。我紋面的外婆告訴我這個故事,後來我就把故事重新編寫,收錄在我的 神話傳說故事集《彩虹橋的審判》裡的〈神奇的呼喚術〉。
傳說古時候的泰雅族人過著非常快樂的生活,他們不需要辛苦地為三餐勞碌奔波,肚子餓了,只需拿出一粒米,放進鍋子裡,就可以煮出一大鍋的白米飯;人少的時 候,甚至只需要半粒米就可以吃飽了。如果要遠行拜訪親友,就把白米裝在耳管(用竹管做成的耳飾)上路,完全不怕餓肚子。
想吃肉的時候,只需要呼喚:「bzyok~bzyok~」(豬~豬~),山豬便會自動跑到面前,人們在牠耳尖切下小小的一塊肉,放在桌上用竹簍蓋起來,再 掀開竹簍,就會變出一大鍋的山豬肉。用這種呼喚的方式,不管是山豬、山鹿、羌、羊……,都可以呼之則來,甚至烹煮所需的柴薪、清水,調味用的鹽巴、蜂蜜, 都可以透過呼喚取得。據說,生活在「快樂年代」的泰雅族人不必工作,整天玩耍、唱歌跳舞,就像是生活在人間天堂。
後來,有一個貪心的人,把山豬喚來之後,把牠的耳朵整個切了下來。山豬大聲哀嚎地逃到森林裡去,把這件事告訴所有的野生動物,野獸與人類之間的互信從此瓦 解殆盡,自此,人們要吃肉就得憑本事獵取;懶惰的女人下了一大把白米在鍋子裡,結果變成一整鍋麻雀飛走了,從此人們必須自己耕作才有稻米可以食用,還得防 範偷吃稻穀的麻雀。柴薪也被一個愛作弄人的男子嚇得四散奔逃,不再應人們的呼喚自動前來;人們要上山砍柴、要到河邊汲水,才能烹煮。總之,無憂無慮的「快 樂年代」就這樣結束了。
我在小學從事泰雅族語教學的工作,常常會把這則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每個孩子聽著過去那樣心想事成的神奇生活,眼睛都睜得跟嘴巴一樣大。當然,我會把呼喚的 內容多加一點,像是:「巧克力~巧克力~」、「冰淇淋呀~冰淇淋~」,孩子們聽了更是垂涎欲滴,心嚮往之,「里慕伊老師,那個人好討厭喔!都是他太貪心 了……」故事結束之後,孩子們都會很惋惜那樣美好年代的消失,對破壞規矩的人感到生氣。


順應時節,人與自然相互依存

泰雅族人生活在台灣中部以北高海拔的山上,以種植農作、狩獵、採集等方式取得食物。外人印象中的原住民都是善於狩獵的,所以許多人認為原住民是「狩獵的民 族」,事實上,種植作物才是我們主要的生計來源,田園終年到頭都有農事要忙,人們必須很勤勞地工作,才能得到溫飽。
狩獵是男人在農忙之餘的活動,而且獵取什麼動物都有一定的時節,並不是隨便就可以上山打獵的。泰雅族人對於山林土地的感情完全是天生自然的,彷彿在泰雅族 人的血液裡就傳承了祖先對大自然環境依存的情感。當然,人們會自然愛上他最初接觸的一切,包括人和生長環境。泰雅族人對山林、土地和大自然,是以珍惜和感 恩的心情,用順應大自然的方式從山林土地中擷取生養、繁衍生命的資源,不會耗盡地力,對土地超額利用。
過去的泰雅族人採取燒墾的方式整理出一塊種植地,在這塊地上種植作物大約兩年,頂多三年之後便會停止種植。他們種下「iboh」(赤楊木)讓土地休息,然 後轉換到別處去開墾新地種植。赤楊木的樹幹砍下來可以種植香菇,也很適合當柴薪,即使剛砍下來的生木也很容易燒。此外,赤楊挺直的樹幹、堅硬的質地,是很 好的建材,最重要的是它堅韌的樹根抓地力強,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可以改良土質。
祖先不知道什麼「根瘤菌」,就只是知道要在舊農地上種植iboh。泰雅族人對農作物的味覺特別敏銳,吃得出新墾地種出來的作物特別鮮甜甘美,會說 「blaq balay niqun tuwil qani,sn-gaqaw balay」(這黃瓜真好吃,有新墾地的味道)。n-gaqaw就是原始山林的新墾地。人們都知道土地用久了會疲倦,要給它休息,舊的墾地叫做 nqumi,nqumi種出來的作物不但瘦小,吃起來也淡而無味。
對於現代農業技術改良出來肥碩而甜度高的蔬果,老一輩的泰雅族人並不是很欣賞,他們認為那些蔬果充滿了化學肥料的味道,會抱怨說「ana nasi ru buwl ga mtnaq kwara,ini soki ru ini baqiy sa nanu nyux niqun la.」(不管是水梨還是芭樂,味道都一樣,不知道到底是在吃什麼東西)。
當然,現行國家的土地法規讓泰雅族遊耕的墾植方式不能維持下去,人們只能固定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土地用老了也不能隨便換新地開墾。老人們很懷念 n-gaqaw的味道,卻很難再重溫舊夢;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反而沒有新墾地可以種植了。


再先進的文明,抵不上原鄉最純善的呼喚


我教孩子們泰雅族語言,會把大量的泰雅族文化元素融入學習活動中,希望讓孩子們對自己族群的文化精神有更多的認識。我相信當他們愈認識自己的文化,就會愈 愛這個族群,就更願意用心去學習一切,包括語言。
學期結束前一周,我讓孩子們觀看一部改編自我寫的散文〈山野笛聲〉的電視單元劇「哈勇的王國」。劇中描述泰雅族的退休教師與弟弟共有的山林被遊樂區開發商 人看中,商人想盡辦法上山遊說,希望購買這片山林,開發成休閒遊樂區。弟弟因為家境困難想要脫手,哥哥卻不想把土地賣掉……。
這樣的戲碼在原住民真實的生活中的確不斷在上演。我靜靜地讓孩子們觀賞,完全不做任何引導和評論。讓我很驚訝的是,看了這部片子的孩子都表示,土地不可以 賣給商人。當看到劇中舌燦蓮花的商人在遊說,很多孩子忍不住叫:「不要,不可以賣掉土地。」
這些孩子雖然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離鄉背井到都市生活,卻對山上部落的一切很自然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孩子常常會告訴我說,他們好希望回到山上念書,雖然都 市的學校不管是師資還是軟硬體設備都比原鄉完善,但身為泰雅族人,我完全可以理解孩子希望回到山上的渴望和想法。
擁有神奇呼喚術的「快樂年代」因人們的貪婪而消逝了,每當我為孩子們講述這個故事,就會想到,人類對大自然環境若是以如此殺雞取卵的方式繼續下去,未來的 孩子將要用豔羨的眼神聽大人告訴他們:「從前從前,人們的生活非常舒服,水龍頭一轉開就有乾淨的水嘩啦啦流出來,人們不必戴這防毒面具,也不必買氧 氣……」。 

台長: 深藍
人氣(658)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吾愛 |
此分類下一篇:好文分享 - 帝寶貴婦與賣菜阿嬤
此分類上一篇:好文分享:40歲的哲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