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兩篇寫兩位女性的新聞報導,挺有意思
自己以前也是記者,給他小小評論一下:
第一篇出自中時電子報
第二篇出自NOWnews(東森新聞)
這陣子,有兩位女性的新聞讓我深受震撼。一位是帝寶貴婦陸勝文,她讓我們看見全球唯一一件五百萬元的名牌皮草長什麼樣子;另一位是賣菜阿嬤陳樹菊,她讓我們瞭解辛苦存到的一千萬元可以如何幫助別人。這兩個故事代表的不同價值與人生風景,值得所有人細細思量。
坦白說,我蠻感謝陸勝文的。如果不是她這麼大方,讓媒體記者進入盡情拍攝,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帝寶豪宅的客廳、書房、餐廳、主臥室、衣帽間、衛浴間究竟是何模樣。拜她之賜,我就像劉佬佬進大觀園般,假想了一下自己是帝寶主人那種無與倫比的奢華感覺。
陸勝文與先生矽谷富豪曹小帆擁有百億身價,因此,五億多的豪宅似乎只是合理配備。她一口氣秀出的五百萬Fendi皮草大衣、總值七百多萬愛馬仕柏金包,都讓人瞠目結舌,瞬間理解月入五萬上班族需要工作二十年才買得起這件皮草加這堆包包。
反觀總是把包包掛在脖子上、將牛仔褲捲起褲管的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她從民國五十二年開始賣菜至今,前後捐出一千萬元幫助孩童基金會及協助母校興建圖書館,並贊助認養台東育幼院三個小孩。
據台東縣長黃健庭形容,走進陳樹菊的家裡,連一張椅子都沒有,訪客只能坐在裝菜的簍子上談話。這種住所與帝寶可說是兩種極端,然而,陳樹菊的「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價值觀,卻讓她榮登《富比士》善心榜與《時代雜誌》全球百大人物。
有錢不是罪惡,努力賺錢更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動力,但資本主義邏輯無限上綱的結果,往往扭曲了金錢價值與人性尊嚴。因此,這種比較不是要貶抑帝寶貴婦,而是要提醒各界:有錢並不代表就有尊嚴。如何看待金錢的價值,以及使用金錢的方式,往往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尊嚴與高度。
我的同事黃哲斌努力完成的「民國九九、台灣久久:起厝一百年」系列專題剛剛落幕,他在專題中闡述的「房子,只是居住的身體」概念,有助於各界在豪宅炒作風潮中重新反思房子與人的基本關係。
至於已經赴美領獎的賣菜阿嬤,她的善行義舉與人生高度,更足以讓我們向後代子孫驕傲述說:因為有陳樹菊這樣的典範,我們才學會如何把金錢用在更對的地方,我們的生命才因而有機會真正發光發亮!
號稱「帝寶貴婦」的陸勝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不但大方秀出自己的名牌收藏,還大談自己的「購物經」,奢華生活令人既羨慕又咋舌。只是,這篇報導對照最近接受《時代雜誌》表揚的賣菜阿嬤陳樹菊,讓網友不禁感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4月底,某平面媒體以報導一名叫做「陸勝文」的女性,她出身平凡家庭,卻因嫁給矽谷富豪、大陸光纖教父曹小帆,在2000年丈夫公司上市後,迅速累積財富,她也跟著飛上枝頭當鳳凰。回憶這段過程,她曾表示:「像『一夕致富』一樣,就是,好像中樂透,比樂透也許還更稀少,就像被雷打到一樣。」
由於她敢說敢做,面對鏡頭幾乎也是毫無保留的展現自己的財富,讓陸勝文迅速成為網路紅人,大家都想瞭解她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生活可奢華到令人咋舌,在鏡頭前展示鑽石時,口中還嚷嚷「我的鑽石很多耶,你要我怎麼記(克拉數)啊!」
生活優渥讓人好羨慕,但陸勝文並不是含「金湯匙」出生,在擁有巨額財富後,她「繳」了不少學費學習如何買名牌,因為花錢花的有智慧也很不容易。好幾次因為一時衝動,買下不適合自己的東西,有一次更以1折的價錢將包包轉手賣出,前後虧了約9萬多元。
鞋包隨便一轉手損失的金額,可是要讓一般上班族不吃不喝3個月;相較之下,讓人想到一樣是因為「錢」而成名的陳樹菊, 她相當於運用陸勝文「兩件」名牌皮草的金額,幫助孩童基金會及協助母校興建圖書館,並贊助認養台東育幼院3個小孩,登上亞洲富比士(Forbes Asia)評選為亞太慈善英雄人物,之後更被《時代雜誌》列為「年度全球百大人物」。
陳樹菊雖然成為國際知名女人,但她依然每天在脖子上掛著包包,穿著深色圍裙,到菜市場賣菜還給殺價,面對善行被大幅報導,她淡淡的表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我又不是在參加什麼比賽」。
一個是上媒體「展示」自己財富的貴婦人,住百坪豪宅還有外傭伺候;一個則是行善不欲人知賣菜阿嬤,每天僅花費100元。兩相對照下,讓網友不禁感嘆「陸勝文的一雙鞋不知可以餵飽多少人」、「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有不少人痛批「看看人家陳樹菊女士,妳這樣招搖也好意思。」
=============================================
大家看完兩篇之後不曉得有什麼感想?
同樣是比較,中時的寫法顯然高明許多
中時的比較,客觀而詳實地描述兩位女性
東森的描述充滿了主觀的貶抑與謾罵
東森寫到最後也只是比較,沒有重心
反觀中時,順勢點出重要的價值觀,令文章深具反省力
功力可見高下...
在美國,地方記者的薪水不算多
但耕耘一輩子、受人敬重者大有人在
好比全國新聞台的資深主播、CBS的60分鐘
他們的報導與言論對社會影響深遠...
新聞記者,是社會的良心
期待台灣新聞界能看到更多令人深思的好文章
而不只是表面的批評與謾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