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她時,外表美麗、身材勻稱。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手臂有一條條像拉小提琴一樣的烙痕。已經結痂了,但那疤痕總是與她的美格格不入。
她在病房大吼大叫,因為跟某個案起了衝突。但諷刺的是,原先這兩個人是病房內公認的「好朋友」。後來因為一點小口角,把病房鬧得不得安寧,她又揚言要自我傷害,所以我們在保護室見到面。
這就是邊緣性人格的表徵之一。
我問她的狀況,她氣憤的說:「為什麼總是我被欺負!?」我還原當時衝突的狀況,她不想回憶,說了一句:「在我的世界沒有灰色地帶」。她很誠實,因為這種人格特質的人,對人看法鮮明的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我問她手臂的「小提琴痕跡」怎麼回事?她蠻不在乎的說:「就寂寞啊,而且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鮮血流出來會很興奮,因為那證明我還活著」。
我看著她,心中不免感概起來。
有邊緣性人格特質的人並不少見,他們內心常感到寂寞、空虛,需要極多大量的愛,但又不相信自己可以獲得天地之間的永恆。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情緒上基本無法與人有連結,因為感覺「靈魂」已經死了,所以必須透過「肉體」的痛,看到血湧出來,才能安心自己居然還是「活著」的。所以詢問這類個案割傷自己時的感覺,得到的答案幾乎一樣:「不會痛啊,而且看到血跑出來會很興奮…」。果然,她的情緒轉變極為快速,剛才的蠻不在乎、堅硬,在我準備要踏出保護室時,突然轉為嚎啕大哭。她大叫:「我要死!我要死!妳不知道嗎!?妳居然就放我在這要走…」讓我不得不又轉身,處理她突然轉變的情緒。
沒有人可以把人格疾患的形成做一個合理的解釋,大約只能說也許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也或者是遺傳部份佔了位置;而成長後某些創傷加劇了這樣的人格特質鮮明化。總之,邊緣性人格的自我傷害來自威脅的警告,更多是為排遣內心的空虛與寂寞;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他們的自我傷害,往往會弄巧成拙,造成終身遺憾。
不管任何人格疾患是如何形成的,我始終認為家庭教育真的相當重要。即便是人格疾患也好,是犯罪的惡魔也罷,在這之前,每個負面的行為在出現問題前都曾經是天真無邪的天使。而這些天使最初都是拷貝父母的行為而內化成自己外顯的表現。
別忘了,[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孩子到這個世界來,最初的他們是個美麗的天使。父母的教養方向,可以把一個孩子帶到對社會有幫助的有益處的人,也可以把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帶向一個行為出現偏差的人。無論是怎樣的蛻變,孩子的人格與思想發展,都是先來自做父母的關愛或者忽略。
在選擇踏入婚姻之前,就要想清楚婚姻的目的。它已經不再是每天煲電話情話綿綿、你儂我儂、說個性不合就分手的關係了。愛情是火花,婚姻是責任。是兩人必需共同為高舉基督做美好見證的使命,更是為孩子將來人格正直形成重要的起始與加油站。
家庭何等重要。讓愛住在家中,住進孩子的心中,讓孩子懂得如何愛與被愛,進而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避風港,別讓自己站在懸崖邊。
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