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神話
廖曉菁
一、前言
一般人的觀念中,「神話」故事中所發生的內容,對現代人而言似乎是非常遙遠的事情,總認為那是不可能發生或只是編造出來的故事。但是本書中介紹的人物Leenhardt經由他的研究卻告訴了我們New Caledonia的人們生活在神話的世界中,對當地人而言實踐神話是他們的核心價值。而由神話反映出的「人」是與西方觀念中的「人」之觀念大逕相庭,西方世界中的人是身心二元的想法;而New Caledonia地區的人則是認為身心合而為一,例如:在Do kamo一書中Leenhardt提到:「當地人認為人是個空殼子,神可憐人所以把老鼠的內臟裝在人身上,從此以後人開始有了生命」。所以,外面的人若要了解他們就必須經由對人與神的觀念才能進入他們心中。Leenhardt為了傳教所以他開始去了解New Caledonia的「人觀」,原本只是為了傳教目的而鑽研當地人觀的Leenhardt,在與當地人長期相處之下,反而擴展了他對基督新教「神」的看法,並且發展了他的神話思想。
另一方面,從Leenhardt的研究與些作風格來看,呈現的是與經驗主義、求得第一手資料為主,而在寫作上也與當時李維史陀等人為主的結構主義者有著明顯區別,以Do kamo為例內容寫作綿密、雜記式的撰寫且沒有結論,因為Leenhardt並非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類學者,而他的宗教信仰也支持著他要盡量將事實呈現出來,表面的現象即是真實。
二、Person and Myth
本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Nove;第二部分為Do kamo(在地話為:真正的人),內容著重於Leenhardt的學習過程中對「人與神話」的研究,也就是強調1. Leenhardt的田野研究2.人與神話的詮釋3.神話的社會。一直到最後,這樣的過程對Leenhardt有著什麼樣的改變?而他的研究對後來人類學的影響又是如何......等問題?一直是作者想要延伸帶出的。就讓我們先從Leenhardt邁入田野的初期開始。
1. Leenhardt的田野研究:
時值帝國主義擴張期間,Leenhardt為了傳教目的來到了New Caledonia,由於接觸的是異民族為求了解他們的人觀以便傳教,因此他融合了傳教士與研究者的身分試圖讓他們接受基督教。但是,這兩種身分的起源脈絡不同,前者來自於基督宇宙總體的概念,呈現的是積極、改進的態度;後者源自於希臘理性的混合物,呈現的是不干涉、沉默的態度,兩個截然不同的思想當然多多少少會在Leenhardt的心中產生衝突。而且,由於非人類學出身寫作風格呈現的是非傳統性,這在法國學界並不相當受到重視。
但是,Leenhardtt自己認為:他以傳教士的身分來研究時更能看到不同的面相,且他待在田野地的時間長能收集的資料更多;另外,虔信基督教的他呈現的寫作方式是屬於真實的,因此著重表面真實的描述便是他的特點。也由於他關注的地方在於宗教上,他開始對人與神話著手了解,並進而發展與他人獨樹一格的神話思想。
2.人與神話的詮釋:
Leenhardt長期在New Caledonia居住時發現到當地人的「人觀」是需要放在神話中的脈絡中去了解,因為他們對人的觀念較不同於西方,當地人相信神話所以去實踐它成為生活的核心價值,並藉由「圖騰」表達他們自己。由於Leenhardt 的研究較傾向於演化與現象學的方式,所以他認為神話的來源構成是來自於1.cosmomophicism 與2.anthropomorphism的觀念,cosmomophicism的內涵為人與世界是同在一起的,個人與世界沒有明確區分,主體與客體間是相融,New Caledonia的人們便是長期處於此世界中。Leenhardt最感興趣的是到底西方殖民主義進入後,New Caledonia的人們「individual」的觀念是否出現了?同時也是作者想問的:什麼是美拉尼西亞人的基督宗教觀念?
然而,New Caledonia人是要如何將自己放置在神話的脈絡下呢?「圖騰」是最重要的方式,他們對圖騰的使用是信手拈來的,只要是周遭環境的生物都可以拿來當做例子,由於他們沒有自我的觀念,所以必須藉由圖騰來了解事物。例如以人的生命產生為例,原有的觀念是認為生產源自於男性,但經由圖騰的了解後他們則相信生產是兩性的,男人只是一個強者的角色。更具體的說,甚至連情感的表達都必須藉由圖騰神話才得以說明,書中有一段是這樣描述:「…..男孩身上長滿腫瘡,有個女孩同情他並給他一些錢,因為這個女孩看到的是個健康的男孩。有了女孩的幫助後,男孩做了一個弓箭並殺了一隻蒼鷹,將鳥的羽毛放在自己身上後鼓動翅膀飛翔於天空。之後,他又繼續參加化妝舞會把自己打扮得像是全身長滿腫瘡的賤民,........,女孩開始懷疑男孩的秘密所以到他家.....從男孩手中搶走鳥做的皮膚,....男孩驚恐地說:she find me out!(她發現我了!)」。
這樣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雖然當地人並不懂得表達抽象的情感,但會藉由動物的肢體語言表達他們的興奮,例如:「.... 鼓動翅膀飛翔於天空....」。故事中的最後一段:she find me out!(她發現我了!)呈現出的是當地人的「人觀」中的核心處,亦即自我的存在須透過別人才能出現。
3.神話的社會
更具體地說:「神話中的世界與他們現實生活非常相似。」以圖一來舉例說明,作者所要詮釋的是主角a的關係,必須藉由b、c、d、e、f的互動才能呈現
a的位置出來,亦即與他人有所互動才能生存下來。這種對稱的觀念也反映到他們現實生活的世界中,例如:街道的設計或村莊的格局多傾向對稱的方式,不但如此,在親屬關係上,侄子與母舅並不只在於對稱的位置,還對應到血統與生命的圖騰。所以,Leenhardt告訴了我們New Caledonia地方是不能用「親屬」來架構他們的社會組織,因為正如圖一的說明,並沒有ego的存在,而人在團體中的角色就如人在神話中的位置一樣,需有其他角色的人物搭配才能找到自己。
三、互為主體的世界
本書除了為Leenhardt寫傳記外,作者也舉了李維史陀與涂爾幹等人的學說和Leenhardt做比較,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將他的學術價值重新定位,特別是在神話圖騰與對文化的呈現方式之說明。
在神話圖騰部分:由於長期身處於神話的世界中,Leenhardt漸漸發展出不同於他人的「神話思想」,以圖騰的認識為例,李維史陀從人的思維範疇來談神話,認為圖騰是代表某族群的標誌,且具區分性、是虛幻的、手製的物品;Leenhardt則以宗教的脈絡來談,認為神話是生命的源頭,否認圖騰或神話只是社會的分類層次,圖騰並非外在於我們而是與我們一起,圖騰即是生活的部分,生活表面的現象即為真實,Leenhardt就是經由New Caledonia的生活經驗形塑了他的學說。
另一方面,作者也舉出了Leenhardt對於「文化」觀察的面相他是如何看待,書中有一頁的內容談到了他幫當地酋長拍照,每次拍照的時間不同,但卻發現到酋長從穿傳統服飾漸漸轉變至法國式的衣服,Leenhardt想問的是:為什麼他會改信基督教,而這中間的過程又是如何?以及當他們改信基督教後個人的意識是否出現?在這樣的面相上,相較於李維史陀等人重視用完整的結構來說明文化的深層意義;Leenhardt反而強調的是文化的表現、經驗的實證,對文化的改變採開放的態度。更確切地說就如作者引用Jean Duvignaud的說明:「真實的不同是一種價值、結果,而這種不同(即文化)面對新的事物,它的本質會創造出來,且會經驗性地確立關係、組織與表達形式」,也就是說身為一個美拉尼西亞人,他不見得要穿傳統服裝,也可以穿上現代衣服。
最後,在互為主體的世界中改變的並非只有住在New Caledonia地區的人們,Leenhardt本身對於「神」的觀點也有了與以往不同的視野,因為西方的「神」也可以在New Caledonia一地呈現出它特色,並非僅侷限於以往歐人的信仰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