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中午,突然下起小雨,值班室的前後門打開著,讓風自然流竄整個空間,心也相對自由起來。
電話線那端傳來一個男子聲音,讓我替他擔心,以下是節錄我們的對話內容。
.
「我可以跟你談談嗎,我懷疑自己有憂鬱症。」
「嗯,您有一些自我發現。是什麼讓您有這樣的感覺?」
「我最近沒有工作,之前的工作也無法持續很久,有一些壓力吧。」
「您說,最近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覺得心煩、很有壓力;憂鬱症,您指的是什麼樣的情形?可不可以請您多說一點。」
「我常常睡不好,作惡夢,突然驚醒過來。」
「嗯,您有睡眠上的障礙,還有其他的嗎?心情呢?」
「我有時會覺得很難過,覺得找不到工作,生活快過不去下了,會有死掉算了的想法;我也很容易發脾氣,例如職訓所的工作人員,我會突然對她生氣,大罵、怒吼。」
「您是說,您會產生自殺念頭,以及您去職訓所,請他們幫您找工作,會突然覺得無法控制而發脾氣,以致於跟人家吵架。是這樣嗎?」
「如果用十分來表示,零分代表沒什麼困擾,十分代表非常非常困擾,您會給睡眠障礙及脾氣爆躁各打幾分?」
「大概睡不好,我打7分,我還可以吃的下東西;脾氣暴躁我也打7 8分。」
「我覺得您很勇敢,能夠這樣清楚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很不簡單。您有去看過醫生嗎?這情形多久了?」
「我沒有看醫生,大概半年有了。」
「嗯,這半年來想必您不是很好受的,您是怎麼面對這些的?」
「我會看慈濟節目,叫自己要放輕鬆一點,我也會用意志力來壓住這些現象。」
「嗯,我猜想您是一個很有行動力的人,很有毅力想幫助自己,也懂得用一些方法想解決問題,包括今天您打電話來找我們談,我都覺得您是一個很想幫助自己的人,也很有積極態度;可是我不明白,您為何沒有想要去找專業的醫生來幫助您自己?」
「沒有。」
「太太知道您的情形嗎?她怎麼說?」
「她知道的,她叫我放輕鬆一點。」
「那您覺得用之前您說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有效嗎?」
「其實,我蠻擔心您提到有自殺或想死掉的想法產生,這種現象如果是跟憂鬱症有關係的話,那其實還蠻嚴重;甚至您已經忍耐半年之久了,我猜您也是個很能吃苦、忍耐的人,可是脾氣卻很難控制住,這可能不只是憂鬱問題。還有其他問題讓您覺得困擾嗎?」
「我前天睡前跑到廚房拿刀子,亂揮亂砍。」
「是什麼讓您這樣生氣?」
「我聽到有人對我說話,是那個女的,都是她在亂說。」
「大概我24歲的時候,我曾拿刀子割自己的手臂。不是割腕,是拿菜刀;只有一次這樣做而已,後來也沒有去看醫生。」
「您是說,前天晚上您聽到有人在您耳邊說話,所以您去拿刀子想趕走她,您並不是想去殺人?」
「○先生,謝謝您讓我知道您的情況。我還是想說,您很勇敢,也很堅強,可以忍耐這麼久;如果說,您的情況是所謂的生病了,十多年前您可能是第一次發病,只發病一次;但最近約半年前,可能因為失業關係或種種因素,您自覺、知道自己不太對勁,我覺得您是很有病識感的,這不簡單。
我舉個例子說,如果您發燒、咳嗽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來控制身體,讓它不發燒或不咳嗽嗎? 是的,這種是我們無法自我控制的、無法用所謂的意志力來壓制而不讓它發作的;又如果,病一直拖,嚴重到變成肺炎又不治療,是可能死掉的;所以,您的確是生病了,至於生什麼病,我不敢武斷說,您可以需要更勇敢地去找專業醫生來幫助自己。
不要再拖了,電話一放下後,馬上就去醫院掛診,好嗎?」
‧
這個個案很有可能也夾雜有精神疾病,嚴重躁鬱症的臨床跡象有時也會伴有幻聽、幻覺產生。
一般人忌諱去看精神科,以為不看病、可以視而不見;其實,所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勇敢就醫的話,在各方面控制得當下,病人是可以正常生活;較擔心的情況是時常發病,病人無法處於穩定狀態,就可能越來越嚴重,也越來越棘手。
‧
我們共同的心聲,是對於精神個案的無力感,也相對有著這樣的感想:「我們都幾乎受不了他們了,那他們的家人,一定更辛苦。」
其實,病人何嘗不辛苦?
‧
這裡只簡略帶過個案的臨床症狀、與發病史、發病時間,更詳細的診斷有一定的檢測項目。
今天報紙又報導一個高二生上吊自殺身亡,顯示我們的青少年,其憂鬱指數很高;現代人的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尤其近日油價上漲,各方物資調漲~~我們可要多關心自己的情緒喔。
許多精神疾病並不那麼可怕,最擔心的是當事人沒有病識感,這樣就無法進入治療與痊癒的可能性,更別談改善症狀或做其他的生活安排。
如何讓病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生病,往往是臨床上最困難部份。
因為一個人若能接納自己,就沒什麼不能跨越過去的生命缺憾。
‧
很多的精神疾病預後與發病時間有關係。
青少年精神疾病增加率有越來越多跡象,可能跟現代人各種壓力過大有關吧。
我曾在一個公家性質的專線值班,一個23歲的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子就有精神疾病,不知是她的家人對這種疾病認識不夠,或是家人感情關係破壞殆盡,女孩的就醫情況不佳;每次打電話來抱怨生活中的不順遂,總會在我的同理之後提出一些規勸,要她為了自己,一定要去就醫。
也有一些媽媽煩惱、傷心地來電,表示她那國中、高中的兒子脾氣異常暴躁,生活習慣不良、行為偏差甚至會出手打人;他們只以為是管教出了問題,卻不知道是孩子的精神已生病了。
有的父母雖知道孩子有異常情況,也看了醫生,卻不鼓勵孩子按時吃藥,甚至禁止孩子就醫吃藥;我曾接到孩子打電話來,但問題是她的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
我們的身體會生病,心理也會生病,當然精神也會生病。
有很多是可以知道原因,但也很多不明原因的;請不要對這樣患者苛責,我們對發燒咳嗽的孩子關心、著急,會帶至醫生處就診,為何對精神、情緒生病的孩子遮遮掩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