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原本和孩子討論賺來的錢要分成兩部分:一部份買餅乾糖果來開同樂會,剩下的全數捐給孤兒院,但是黃老師提醒我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存錢的概念,而且要給孩子一個觀念:留一點錢當作成本,才能再一次進行製作。這是我沒考量到的部分,我一心想著要讓孩子想做好事:將錢捐出去,卻沒有想過讓孩子有存錢的觀念。於是今天再一次和孩子討論錢的運用,我問孩子:
「我們的錢共有1320元,花去360元買餅乾糖果,還剩下960元,我們要不要存一點錢下來?如果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用?」
孩子:「好啊!」
我:「那存多少?」
峰:「捐100塊錢,其他的存起來。」
我:「你是說捐100塊錢,剩下860元存起來?」
弘、如:「捐的太少了吧?」
如:「我們存一張一百和兩疊十元,其他的捐出去。」
我:「你是說我們存三百,捐660元?」
峰:「你也捐太多了吧?」要說孩子不懂錢的價值嗎?孩子知道數目的大小代表錢的多寡,這樣算不算懂金錢的價值呢?
我:「我有一個想法,我們把960元分一半,480元存下來,480元捐出去,你們覺得怎麼樣?」
盈如:「我覺得可以。」其他孩子也贊同這樣的意見,或許孩子並不是很懂這樣分配的意義在哪裡,他們可能知道把錢分成一半是最公平的方式,所以贊同這樣的意見,那如果我不是這樣提議,這一場討論可能會沒完沒了,因為孩子對於這麼龐大的數字沒有運算能力,也不知道喊出來的數字實際上代表多少,因此會變成隨性喊數字,之後又用表決決定的方式來進行討論,孩子的表決就只是為了表決而表決,但是,用我的意見來徵求孩子的同意,這樣有比較好嗎?孩子真的知道我說出來的480元是多少嗎?對於錢的價值要怎樣才算是瞭解?知道480元可以作什麼?知道480元可以買多少東西?如果不是透過反覆練習以及實際操作,怎麼會明白錢的價值?成人不就是透過反覆的運用才會知道我口袋裡的50元要怎麼用才能讓我吃飽?一碗麵、一個便當、一包泡麵加上滷蛋…,有很多方式可以運用,而這些方式就是經驗的累積,若以孩子來說,要怎麼樣才能讓他們明白呢?如果一開始用的是假錢,孩子的體會會這樣深刻嗎?真假錢對孩子來說意義在哪裡?或許是收到之後可否再運用吧?現在收的是真錢,所以孩子會希望用一些錢來娛樂自己(買東西吃),也用一些錢幫助其他人。如果用假錢,孩子在作這些規劃的時候會有這麼實際的思考嗎?
唉唷!腦袋打結啦!!反正現在決議是這樣,那麼接下來該煩惱的是同樂會的進行方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