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該沈著的時刻,卻越容易心浮氣躁,在開店前的倒數第二天,孩子們似乎按耐不住雀躍的心情,無法冷靜的製作餅乾和蛋糕,今天在這兩組,同樣都有不斷的紛爭產生,我真有一股衝動跟孩子說:
「店不開了!」但是在這種時候說這種話,像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在負氣。可是我沒有辦法停止孩子們的爭吵,這讓我感到很挫折、很失望,為什麼到了這種時刻還在吵?不是該要團結合作的時候?現在可是只得成功不準失敗呢!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的爭執呢?孩子的本性就是如此嗎?歷經了兩個月的練習,還是沒能將這愛爭吵的毛病改掉,反而有變本加厲的感覺,我究竟培養了什麼樣的孩子啊?
蛋糕組分成兩組製作,為了做出足夠的量,必須要分成兩組才行,峰和弘各領一軍,峰那一組紛爭不斷,而弘這一組相形之下就安靜許多,但是安靜就沒問題嗎?其實還是有,萬弘共有三個組員,但是做事的都是弘,其他的組員必須等弘秤所有材料之後幫忙攪拌,這之間,所有挖麵粉、看磅秤、看食譜、打蛋…工作全由弘負責,也有孩子想要做事,但是弘卻不準,孩子只好安靜的看著弘做,不然就是弘一聲令下:
「去拿湯匙。」小女生就趕緊去拿。
「去洗抹布。」小女生趕緊抓起抹布往洗手台衝。這算是分工合作嗎?開始有人小聲的抱怨了,廷說:
「為什麼都是弘在做?」是啊!為什麼?我以為廷會去跟弘協調,但是也沒有,默默的看著弘忙碌,幸好還有打蛋白這件事情分散一點事情做,不然,還真是無聊到極點!明天應該找萬弘來討論一下所謂的分工!
而另一組呢?看了我就頭大,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這一組的孩子都很聰明,動作也很快,因此,他們打蛋白的時間足足比另一組早了將近10分鐘,但是最後卻比另一組卻晚了近20分鐘才送烤箱,為什麼?因為蛋白打不發!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一直休息來吵架!每每看到蛋白被晾在桌上沒人理睬,我就好想過去幫忙,但是我不行,雖然在這最後的關鍵時刻,幾乎是只許成功不準失敗的關頭,我還是得沈住氣才行,孩子已經很浮躁了,如果我也表現出我的緊張,孩子會不會更加躁動?作失敗了,就少賣一點,這結果該是由孩子承擔,而不是老師來負責!
峰這一組從一開始就有了爭執,打蛋時,如需要果盤來放蛋殼,如說:
「峰,請你幫我拿我果盤。」
峰:「為什麼是我?」
如:「為什麼別人願意?」
峰:「那請願意的人啊!」果這時候說:
「我願意。」於是果去拿了果盤,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這一段對話聽起有某些地方讓人很不舒服?
快速的量好了蛋白所需的材料,開始打蛋白,淳一個人負責蛋白,看淳打的上氣不接下氣,其他三個人忙著秤材料,我忍不住又介入了:
「只有淳一個人打蛋白,沒有人可以幫他喔?」
峰:「是她自己說要打蛋白的。」
如:「我們先量好這些東西再去幫他。」這…這樣好嗎?等你們量好七、八項材料,淳早就累垮了!不過淳也很會利用時間休息,一旦有紛爭產生,馬上停下手邊的蛋白加入戰局,這一停,有時候會長達五分鐘之久,一開始我會提醒:
「蛋白會打不發喔!」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是孩子該要自己去注意的,所以我也就忍住不說了。不過果很不錯,會隨時注意蛋白的狀況:
「不要休息啦!要打很久耶!」然後便動手幫忙打蛋白,這樣也不行,淳會說:
「ㄟ!你又不是打蛋白的!」奇怪,你自己要休息,別人過來幫忙也不行嗎?這些小紛爭不斷,從兩個月前到現在,依舊沒有改善,是我沒有引導好?還是孩子的特質本是如此?可以用什麼方式來減少這些紛爭呢?正在愁苦之時,又聽見峰大聲喊著:
「為什麼我要聽你們的?」爭執的原因是峰想要將麵粉、太白粉、泡打粉一起過篩,所以必須調整磅秤的指針,但是其他的三個組員不肯,不肯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瞭解峰的意思吧?如和淳說:
「我們想要一樣一樣過篩。」
峰:「這樣很麻煩ㄟ。」
如:「可是我們不想要用你的方式。」
峰:「為什麼我要聽你們三個人的?」如果要以民主的方式:投票表決的話,峰很明顯的輸了,但是我不想要請他們用表決的方式,因為已經知道結果,況且表決並不能說服峰,我只對峰說:
「你不想聽他們的,那他們為什麼要聽你的?」總不能因為盛氣凌人就可以逼迫他人屈服,總得說出一些理由吧?峰說不出話,場面僵住了,我不知道我這樣的介入方式對不對?有沒有不妥之處?或者是有另外更好的方法?我已經因為這些孩子的爭執而有了情緒的起伏,可能沒辦法做出最恰當的處理,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後來我先離開了一會兒,三種粉已經攪拌好了,誰妥協了?峰!
弘那一小組緩慢的進行著,卻比峰那一小組快一步完成,安靜的開始縫製圍裙,廷說:
「誰叫你們愛吵架。」
峰:「你憑什麼管我們這一組?」
廷:「我又沒有管,我只是說而已啊!」連這個都要吵,我真是服了這些孩子!當峰小組終於要混合蛋白和蛋黃麵糊時,我輕描淡寫的說:
「明天你們都不用做了,就坐在旁邊看另外那一組是怎麼分工合作的?」
如哭喪著臉說:「不要!」其他孩子也趕緊跟著大喊不要!其實這是我最不想用的方法:用禁止參與活動當作懲罰,這麼一來真的會讓孩子知道該怎麼樣避免吵架嗎?真的讓孩子學會分工合作了嗎?我不知道,或許在當下會相互提醒,但是這提醒很消極:不可以吵架喔!不然就不能作蛋糕了!難道不能讓孩子打從心裡改掉吵架的這個壞習慣嗎?這是一種習慣嗎?還是某些人組合在一起就是會引起心中吵架的慾望?
「峰對不起。」
「沒關係。」
「如對不起。」怎麼開始互相道歉啦?現在會用這種可憐兮兮的方式相互道歉,態度相當的柔軟,為什麼剛剛不是這樣?明明就可以很溫柔,為什麼要隱藏溫柔的成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