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我有預感今天會是個不平靜的一天,為什麼?不知道耶!每到星期四,總會有一些問題出現,讓我很沮喪。哈!哈!今天也不例外,孩子讓我動怒了。我不希望對孩子生氣,但是看到孩子的表現,我真的忍不住了!先說說整個過程好了,一開始分組,孩子開始為了要跟誰一組而花費了許多時間,峰昨天沒有人要跟他一組,但是今天連弘也跟峰一組,使得其他原先跟著弘的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是追隨著弘而和峰合併,但有些卻拿不定主意,不斷的將位置換來換去,我等著孩子坐定,再開始和孩子討論。孩子們希望看著書做,很好!有利用工具的概念,接下來就看孩子怎麼做囉!
今天的峰因為有了許多的追隨者,和昨天的表現開始有了不一樣,不僅指揮別人做事,還將所有的工作的攔在自己身上,比如說打蛋白他也想要(因為昨天他很奮力的將蛋白快要打發了,今天要再接再厲)、量糖原先是婕的工作,但是他也要搶著看,一不小心,楊婕打翻了,峰和弘你一言我一句的指責婕,並說:
「我想,你還是不適合這個工作。」就將磅秤交給弘,請弘量糖,沒想到弘也打翻了,大家忙著收拾滿桌以及滿地的糖。要量麵粉,峰又想幫忙,放下自己的蛋白不斷的去”關心”別人的工作,結果自己的蛋白也沒打發。
峰將未打發的蛋白交給祺,祺開始認真賣力的打著,峰呢?拿著一條抹布東擦西擦,原先我以為峰是主動清理環境,但是從他的動作看起來,他並不想擦桌子,只是為了讓手不要空著,所以拿著抹布走來走去。這一個小組變成祺打蛋白,婕和琪攪拌糖和蛋黃,廷也從另一組過來加入婕他們的行列,弘和峰呢?到處遊走!兩個最有想法的人卻沒在做事,弘發現我在注意他,想要過去婕那一小組幫忙,但是他的方式引起了孩子的反彈,他一過去就抓著打蛋器說:
「我先拿到的,我要打。」人家三個小女生輪流輪的好好的,怎麼能容許一個外來客這樣破壞?再加上弘的態度是這樣的強勢,小女生自然不願意讓他加入。弘抵不過三個小女生的反對,只好離開,繼續遊走。過了一會兒,我問弘你要做什麼?
弘說:「他們不給我打啊!」
我:「你覺得你用那種態度,有誰會讓你打?」弘應該很少被這樣指責過,眼眶紅了,想要辯解,卻說不出話來,但是他很棒的是馬上過去用溫柔的口氣詢問那三個小女生:
「我可和你們一起打嗎?」三個小女生趕緊讓他加入,老師已經在念弘了,總不好在這時候落井下石吧?
「峰呢?你要做什麼?」他看著祺手中的蛋白,蠻不在乎的說:
「祺要打啊!」一開始祺的確有抱怨說他也想要打蛋白,但是峰都不給他打,峰讓出了,卻也不再碰觸了。祺將手中的鋼盆移到峰面前,峰很隨便的攪了幾下還給祺,祺連數數的機會都沒有(數到20可以換人),可見峰有快速!
其他孩子似乎也感受到弘和峰的情緒,開始放下手中的工作遊走,攪拌的人不知道為什麼要攪拌,沒事做的人開始玩磅秤、玩麵粉,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受不了孩子這樣不在乎的態度,我請孩子停下手邊的工作坐下來,開始一連串的砲轟:
「這一鍋東西還要嗎?還是我要拿去丟掉?」孩子很驚訝我的說詞,趕緊說還要!
「可是我看不到你們的在乎(孩子懂什麼叫做在乎嗎?不管了!生氣的時候無法仔細思考),看不到你們想要做出好吃蛋糕的慾望,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不要做了!大家不一起努力,那為什麼要做?到底要不要開麵包店?如果不想開了就停下所有的活動。昨天大家說好要一起努力讓蛋糕變好吃,今天呢?有在努力嗎?說要看著書上做,那請問蛋白有打到像書上這樣黏了嗎?你們知道現在做到哪一個步驟了嗎?攪拌的人知道自己要攪拌成怎麼樣嗎?我想請你們說說今天的感覺,今天和昨天比起來,感覺怎麼樣?」
弘:「很不好,因為有人很兇的說話。」
琪:「不好,因為有人過來搶走我的工作。」
祺:「不好,因為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大家普遍的感覺都是不好,那要怎麼辦呢?還要繼續嗎?
峰:「要繼續。」
廷:「大家不要很兇的說話。」
我:「那現在要怎麼做?」
廷:「看書上做到哪裡,我們接著做。」
我:「其他人的想法呢?」
孩子:「…」無聲的點點頭。我將鋼盆交給孩子們,讓他們開始工作,現在的氣氛好多了,因為已經快要製作完成,所以孩子們主動的清理。和吳老師分享這一過程時,吳老師說:
「讓孩子知道老闆是想請什麼樣的人?」對喔!可以讓孩子去想一想,如果自己是老闆,會想請什麼樣的人?或許會改善現在的狀況。
另一組是三個小女生,如、淳、果,原先還有廷,但是可能因為搶不到工作所以跳巢,這幾個孩子都很強勢,在家中多屬獨生女或是排行最小,自然有著一股霸氣,大家互不相讓,數數輪流也能有許多紛爭,我並沒有插手,這幾個孩子還需要練習與他人相處,我在一旁觀察,等到如果有人口出惡言或是相互攻擊時我再適時的介入。不過到最後三個小女生竟能和平共處,或許爭執的一段時間找到了平衡的方式吧?爭執的過程就是在相互的協調、說服與妥協!
為什麼孩子會爭吵呢?為什麼昨天不會?真搞不懂!人與人之間的結合很微妙,稍稍一不小心,朋友就會變成敵人,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細微的小事,卻會讓人對自己的看法有所改觀,不得不小心啊!觀察了幾次下來,發現孩子不會分工,峰用自己的方式分配工作卻說是分工合作,孩子在爭吵中達成協調,無法滿足自己希望的孩子會用一種哀怨的眼神看著團體,想要試圖博取同情,如婕、果、廷,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應該要將自己的希望說出來,和其他人討論,取得一團體分工的平衡。老師或許該帶領幾次分工的方式,例如先將工作項目列出來,詢問孩子要怎麼分配?由誰來分配?不滿意怎麼辦?沒有輪到的時候做什麼?示範幾次之後,孩子應該會比較知道什麼叫做” 分工合作” 吧?
孩子回答想開麵包店,是真的想開還是畏懼老師的權威?亦或是為了取悅老師?這個問題,讓我緊張了一下,但是再仔細想想,孩子仍熱中在做蛋糕和餅乾,孩子只是在分工合作上出了問題,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那一小組做出來的蛋糕能成功,若真是為了取悅老師,那麼興致應該不會那麼高昂!
何時讓專家進入?要邀請哪些專家?麵包店的師傅?家長?需要讓孩子來決定嗎?還是老師觀察孩子的興致已經減少,顯得意興闌珊,並且對於自己已經相當沒有信心的時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