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7 09:15:28| 人氣1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二次試做~蛋糕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分組之後,我帶著蛋糕組的孩子到黏土教室,先不急著製作,回顧昨天的蛋糕,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

昱說:「很平,沒有很大。」(配合昱的手勢,我知道昱說的是蛋糕不夠澎,太扁了。)

峰說:「沒有彈性,太硬了,刀子切不下去。」

平說:「兩個蛋糕顏色不一樣,一個比較好吃,一個不好吃,太硬了。」

我問:「弘,你昨天吃了感覺怎麼樣?」

弘:「沒味道,麵粉太多了。」

昱說:「不好看。」很不錯唷!注意到了外觀。

峰說:「太矮了,太少蛋。」

昱說:「蛋是固定所有東西不會掉,變澎要用發粉。」很好,還記得發粉。

峰說:「加太多麵粉了。」

昱說:「加太多糖了。」


其實孩子很急著要開始動手,自己親手製作蛋糕是一個很新奇的經驗,所以孩子很沒有耐性討論,但是我仍堅持要回顧,因為回想昨天失敗的經驗,讓孩子知道該怎麼改進,如果沒有討論就直接製作,那麼不管做再多次都一樣,孩子仍然用自己的方法在做事,在討論的過程中,成人的角色是一個提問者、鷹架者、問題發現者,藉著成人的提問,讓孩子去反思為什麼沒有成功。急著動手,並沒有好處!我不知道孩子知不知道討論的意義,也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知道,還是因為我有著教育目標(讓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就可以壓抑孩子的衝動而要求孩子坐下來討論?就像我規定九個孩子分成兩組,一組五個人一組四個人,為什麼?孩子不能三個人一組然後分成三組嗎?孩子不能自己決定要分幾組?幾個人一組嗎?分組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每次都要為了分組的事情讓孩子之間起了爭執?我的活動目標是什麼?藉著做蛋糕讓孩子學習:分工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分組和活動目標之間的關連?真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我想不到說服自己的理由!


仔細想一想,分組主要的原因是想將特幼分散到小組裡面,規定四&五個人是不希望到最後變成特幼們自成一組,但是分成兩組之後,特幼還是沒事做,到處遊走,因為小組裡面的事情和特幼沒有關係,他們根本不關心小組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需要規定孩子必須讓特幼參與嗎?比如說打蛋時必須有特幼的時間,甚至是規定特幼要做什麼,其他孩子負責其他工作?老師的介入可以有多深?琳其實可以參與,但是她的意願不高,我問其他孩子為什麼琳都沒事做?他們說必需要自己數數,才可以輪到打蛋,可是琳都沒數!所以小組裡面是有規定的,孩子必須要遵守,但是對於彰,孩子就不會這麼要求,反而還會讓出時間讓彰打蛋,只是到了加麵粉、加糖這些令人手忙腳亂的時刻,孩子就無暇顧及彰了!該怎麼讓特幼融合進活動中?獨立開一組老師親自指導?到餅乾組操作較簡單的流程還可以捏塑創意餅乾?真傷腦筋!

我再問:「今天要怎麼做呢?」

峰說:「所有的材料都要加到。」這時候就開始爭論要加多少的麵粉?糖?昱似乎被大家尊重著,他的意見幾乎等於大家的意見,而且這時候孩子們出現了”公克”這一個量詞,怎麼知道的?可能是我昨天有提到吧!孩子又為了分組的事情吵了一下子之後才開始動作,打蛋、加發粉、加糖、加麵粉,這些程序和昨天一樣,只是多了”發粉”這個東東。先來看看A組的過程,光是打蛋,就有很多問題產生,每個人都爭著要打,峰說:

「我們來分工好不好?」

昱說:「好啊!真負責擦桌子,峰負責打蛋,平負責量,我負責挖麵粉。」

平說:「可是我也想挖。」

峰說:「我休息換誰?」

昱說:「大家輪流嘛!不要吵了啦!」但是還是會吵吵鬧鬧的,峰打累了就要別人幫忙,一加入新的材料又急急忙忙想要攪拌,其他孩子抗議說:「為什麼都是你?」峰不以為然的說:「是昱分配的啊!」孩子之間的爭執不斷的在上演,我處於觀望的角色,想知道他們怎麼平息這些紛爭,這是最真實的問題呈現,孩子必須自己學會處理,要與他人共事,必須學會尊重別人、相互分享、妥協退讓,這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功課呢!不給孩子這些機會學習,要等到什麼時候學?原先我還在想,要不要幫他們分工,也就是我幫他們分配工作,等於是示範一次怎麼分工,之後在慢慢放手,但是孩子既然已經有分工的概念,只是實際運作上出現了協調上的問題,那就讓孩子自己去練習協調吧!


要加發粉了,加多少呢?

「應該一點點就好了吧?」這一點點,孩子也是憑感覺,拿起發粉就往鋼盆裡到,

「再一點點,還要再一點點。」所以就加了一大點。加了太多的發粉會怎麼樣?呵!呵!真好奇!

要加糖了,加多少呢?昱說:

「50公克。」拿來了磅秤,上面的刻度只有100、200…,沒有中間值50,峰說:

「應該是要到這裡吧?」手指的地方是500。我的天啊!50和500分不清楚啦!這一組的四個孩子全都不知道50的真正位置,我該介入嗎?真的很疑惑,不過我還是告訴孩子正確的位置在哪裡,讓他們仔細的去測量,昱一湯匙一湯匙的將麵粉放到磅秤上,其他孩子提醒多了還是少了?最後再加入尚未打發的蛋液中。


攪拌了一會兒,要加麵粉了,又是要加多少呢?

「昱,要加多少?」峰問著昱,他說昱比較懂。

「和糖一樣!」一樣是50公克啊!孩子們又開始七手八腳的量著麵粉的克數,這一次,他們知道應該要量到哪裡才是50公克。加到鋼盆裡面,攪和了一陣子,發現好像不像昨天那麼樣的黏稠,於是又用湯匙挖了幾匙的麵粉加進去,

「為什麼還要加麵粉?」

「因為不夠黏啊!和昨天的不一樣。」不過昨天是失敗的啊!為什麼要依循昨天的腳步呢?

「那不用再量一次加進去多少嗎?」

「不用。」昱很果決的說。

「還要再加糖。」昱發號施令請其他孩子拿糖過來。

「為什麼還要加糖?」

「加了粉啊!就要加糖,不然會不甜。」一邊說一邊放糖,哇喔!真是豪邁到了極點,像是糖不用錢一般。

「加這麼多,會不會又像昨天一樣太甜?」

「好吧!」孩子又去拿了麵粉過來加。

「為什麼又要加麵粉?」

「怕會太甜啊!」原以為這一組成功的機率會高一點,因為一開始有比例的概念,但現在,這麼隨性的加粉又加糖,結果應該還是像昨天一樣吧?

B組呢?在打蛋時顯現了他們的堅持,

彥:「變白了。」

弘:「還沒,那只是泡擋住了。」

紘:「對!下面還有黃黃的。」這些對話不斷出現,因為他們要打到變白色!不過當然是不可能啊!但是今天的B組有令人驚喜的進展,加了發粉和糖攪拌之後,黏稠度產生,表示已經有一點點要打發起來了,但是孩子不以為意,以為本來就應該這樣,告訴A組的孩子B組孩子的進展,A組的孩子沒說什麼又繼續做著他們正在做的事,而B組的孩子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他們參考過書籍,或是看過專家示範,知道這樣就代表快要打發的話,反應應該不是如此。何時該讓書籍或是專家進入呢?怎麼引導孩子去參考書籍?昨天品嚐之後,孩子大喊我們失敗了,

如說:「我們可以去問麵包店的師傅怎麼做出來的啊!」

我說:「很好的意見喔!不過啊!我們要先自己練習幾次。」

如說:「對啊!我們先自己練習看看,如果真的不行,就去問他們。」孩子知道有專家這一項資源,也知道可以運用,很不錯!但書籍呢?

B組詢問著A組要加什麼?加多少?一切都以A組的意見為意見,這麼一來做出來的東西會一樣嗎?當然不會!蛋打發的程度不一樣、加東西的量不一樣,怎麼會有一樣的成品呢?

「老師,我們還要一顆蛋。」峰來向我要蛋。

我問:「為什麼?」

峰說:「昨天不夠澎,因為蛋太少啊!」孩子發現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就讓他去嘗試吧!我給了他一顆蛋,不過我想,應該還是澎不起來。

送進烤箱,到了下午品嚐的時間,孩子們都很期待,顏色看起來是都很漂亮,但是吃起來呢?還是有一大段的距離,兩組的問題都還是在於:太硬了、沒有澎起來。

廷說:「我覺得已經很好了耶!」這樣就夠了嗎?

我說:「已經有進步了喔!下一次我們再做一次,應該會更接近蛋糕。」孩子們很期待下一次的製作,下一次我要怎麼調整我的問話?我要孩子注意什麼?還是讓孩子這麼自由的發揮嗎?該介入嗎?該提醒嗎?好困擾!

台長: 巧妙
人氣(1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我和孩子做蛋糕 |
此分類下一篇:重新選組
此分類上一篇:初體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