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班的孩子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特質?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進入融合班?
家長為什麼會希望將孩子送進融合班?
特幼兒的家長是希望回歸主流,那麼普幼兒呢?
希望孩子學習愛與關懷?
希望孩子能了解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同的人?
希望孩子能因為班上幼兒人數較少而得到較多的關注?
我不是家長,我無法確切代替家長回答。
我是個融合班的老師,我想營造一個怎麼樣的融合班?
我希望班上的普幼是怎麼樣看待特幼兒的?
在他們的眼中,特幼兒的定義是什麼?
奇怪?不一樣?好笑?愚笨?可憐?
我希望班上的普幼怎麼對待特幼?
最高的境界當然是希望能同進同出、相互扶持,宛若一家人一般!
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
如果孩子做不到的時候,我該如何要求?我該如何鼓勵?
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以上問題,我很困惑,希望能有個標準答案!
我有自己的見解,卻沒有得到認同!
「雅,請你帶著羽去上廁所好不好?」
「清,請你陪琳在教室看書好嗎?」
常常,聽見老師對普幼下這樣”溫柔的要求”,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樂意接受,但也有不願意的孩子,
孩子不太會直接的說不要,卻會裝作沒聽見,或是尋求另一位老師的協助:
那一天,孩子期待的下課鐘聲響起,
一群人瘋了似的衝向戶外,文跑最後,被老師硬是叫了回來:
「文!文!請你牽著華去散步好不好?」
文緩慢的轉身,走回華的身邊,我看見文的眼中有著委屈。
望著遠方的同儕,看看身邊的華,文有著為難。
實習生適時出現,文向實習生求救:
「老師,我想自己出去玩耶!」
實習生的應變能力真好,當下看見另一位小朋友---宣,
馬上跟宣說:
「你可不可以和文一起帶著華出去散步啊?」
宣很爽朗的答應了,文那委屈的臉上有了一點笑容,
實習生還對文說:
「你可以和宣一起照顧華,如果你累了,還可以請宣幫忙唷!」
文很開心的和宣一起牽著華去散步了!
我佩服實習生的解決方式,我思索著我們的”常態”要求是否合理?
為什麼一定要普幼陪伴著特幼?
如果普幼真的不願意,該怎麼辦?
班上的有位老師說:
「我們班給別人的印象一向是特別有愛心,特別會幫助別人,
怎麼今年的孩子都沒有這些特質?老師應該要多要求才對,
孩子被要求習慣了,就會自然的去幫忙特幼!」
這些話在我心中不斷的衝擊著,熱心助人不是一項個人特質嗎?
那是可以經過要求而被訓練出來的嗎?
帶著委屈的協助會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我很不喜歡一再的強調哪些孩子需要幫助,
一再的”幫助”普幼為特幼貼上標籤,認為特幼就是特別需要幫助的人,
雖然所謂特幼兒,就是有特別需求的幼兒,
但並不表示特別需要幫助,特別需要同情!
我們要求孩子幫助特幼,卻又不斷的告訴他:
「不要幫他做太多,他可以試著自己來!」
六歲的孩子,怎麼懂得去拿捏什麼叫做”做太多”?
帶著特幼去上廁所,細心一點的孩子會幫特幼穿褲子,
老師看見了,笑著說:
「你為什麼要幫他做這麼多?他可以自己穿褲子啊!」
但是孩子就是因為看見他穿不好所以幫忙的啊!
為什麼這種忙不用幫?那我究竟該幫到什麼程度?
其實就連老師,對於協助的程度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才知道的,
怎麼能夠對孩子說出:
「你”看著”他上廁所。」孩子不知道,原來”看著”也算是一種幫忙!
孩子的耐心不像大人那麼足夠,無法靜下心來等待是很正常的,
看見特幼辛苦緩慢的穿著鞋,自然會拿起鞋來幫忙穿上;
看見特幼走在隊伍的最後面,自然會想拉著他往前跑;
看見特幼扭毛巾的方法不對,自然會搶過毛巾來幫他扭乾!
然老師卻說:
「讓他自己穿,他會穿!」那你幹麻叫我”帶他穿鞋”?
「不要跑那麼快,他會跌倒!」但是我很想和大家走在一起啊!
「不要幫他扭,讓他自己試試看!」你不是叫我幫他洗臉?我倒底該做什麼?
我沒有看過前幾屆的孩子,我不知道前幾屆普幼的愛有多大?
對特幼的接納程度有多高?
我看著我帶了兩年的班級,我卻有著深深的感動:
平時桀驁不馴的男孩,輕聲細語的對癲癇的孩子說:
「吃一口,很棒唷!哥哥幫你拍拍手!」
「你要不要飛機?哥哥折一隻給你!」
「弄壞了喔?沒關係!我再做一隻!」
對她,他真的像個哥哥一樣的愛護著她。
「老師!我可以陪著浩去小木屋組。」
連續兩次,盛氣凌人、口不遮攔、眼神凶惡的玉,
總會陪著浩到別的組別,對浩,她變了個人!
「元,來啊!快一點!我們來玩溜滑梯。」
佾陪著元上下玩著溜滑梯,一次又一次,直到元說要玩別的!
「元,你是不是沒有刷牙?」佾看著遲到的元,關心的問。
「張開給姊姊看,沒有刷牙會有蛀蟲喔!」
元乖乖的張開嘴巴,姊姊下課帶他去刷牙。
「華,你會不會口渴?要不要喝水?」佳在自己喝水的時候問了華,
並主動幫華到好了水放在他眼前。
這種類似的溫馨小插曲,在教室裡每天都在上演,
我雖然每天看,卻每次都被感動!
我不是導演,不是我要求他們要這麼做的。
如果是因為他們沒有在下課時間陪著特幼一起玩耍,
沒有在要排隊早會時主動牽著特幼,
就說這些孩子缺乏愛心、缺乏關懷的本質,
這樣的審判會不會太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