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鳳凰衛視製作的專業主題 民國風雲人物在台灣開始談起,有很多 比如 陳立夫,白崇禧,陳誠,于右任等諸多曾經在民國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人物,不止是於軍史上更甚者於文化等各類事蹟上有令人響亮的過往。而在談論訪談之中,透露出來的是萬般無奈。因為這些和大陸有著相當聯結的歷史人物的過往,它們全部最後落腳在台灣。而我們相當的可惜的是,這類的文化的軟實力該是由我們所作,由我們所發起的。
但是在所謂的『本土文化』風行之下,這些都是被視為『外來政權』下的文化和人物,請試問現在有多少仔子了解誰是白先勇、金大班最後一夜這些曾在台灣文學和歷史上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上的人、事、物上,沒有的只因它們的成份是『中國』。我們的人物喊著台灣第一本土,但事實上又對這些屬於我們本土歷史『外省人來台灣各方文化融合為一,形成最豊富的大陸和台灣文化的新結合衝擊有大陸的內在但是又顯得不同有台灣的特獨性在』有多少的宣傳和理解在呢??
而台灣當局執意於 口號和所謂的理念治國宣傳下,殊不知自已該走的路子是什麼,那個很有名的 孟代爾諾貝爾的得主提出來為台灣的把脈的建議其中一個就是 利用台灣所擁有的和大陸文化的人物事的聯結在『大陸的文化精華幾乎在文革時期被摧毀殆盡』,台灣則是在這個時期中保留和發展出來許多令他們現在極其拜服的文化產物。像是林懷明的仙草『不熟,不是吃的是戲』、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子所寫的金大班等物,這些軟文化的輸出實力幾乎是台灣人從製作團隊、架構整個成型下全是我們台灣人。
可是政府沒有認識到這個重點,要成為『中華文化輸出最力的重鎮』搭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風文化的風行『阿六仔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孔子學院二百多個教人學中文』,台灣有這些被民進黨看不起的外省來政權下的外省人所留下大陸哈的要死的缺乏的那一塊,但是我們不珍惜和反攻不利用這些其實是前輩人留下來的無形財產好好利用,不善用我們所擁有的仍沈在自已的文化之中,我們這一輩沒有屬於自已文化和內在的想法的一代,實屬可惜。
台灣一直說要走出去,可惜的是真正擁有的優勢和立基點不知善用加大和放大。增加軟文化和這種不是以國力以及所謂的國防領地卻能夠影響大陸甚至所有對於中華文化的人來加以成為它們必來的朝聖地,而是拋棄過往的一切台灣不知善用這些和抓準時機來影響對岸和全世界對這有興趣的人,我只能說時間會證明一切,就是這種默默的時間的流逝之下也許當那天我們才會驚覺,原來我們真的有機會、『曾經』可以影響和掌握世界重要文化位置的一部份。
最後以陳文欠的一句話來作結尾
如果能夠讓台灣文化和軟實力輸出去 就算是宣傳印度文化我也要作
呵只要能讓大陸人覺得,台灣有著大陸所需乏的文化最精華的內在必來朝聖拜拜,那麼所謂的外來文化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之一嗎?? 整日看著喊愛台灣實則只是挑動分裂的民進黨嗯 看了很無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