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TVBS .中時電子報 .聯合新聞網 .中廣新聞網 .中央社 .華視 .人間福報 .卡優新聞網 .淡江時報 .新視波有線電視 .企業公關稿 .中央廣播電台 .中正e報 .歷史上的今天 .歐新社 .KingNet .汐止文化網 .民視新聞 .PChome新聞
宅男分等級 弱勢和強勢
2007-08-02 15:01/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御宅族」從日本跨海到台灣,是針對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次文化的人,源自於日本1960年代出生的族群,他們從小看著卡通長大,到了20多歲時仍沈迷於卡漫動畫。對於有類似嗜好的女性,或是經常涉獵男同性戀作品的女性,就被稱為「腐女」或「宅女」。不過到了台灣逐漸演變成網路「宅男」、「阿宅」等新用法,泛指為一天到晚關在家裡,依賴網路生活的族群。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表示,日本對於「御宅族」已有許多深入研究,所謂的「宅」不應單只動漫特定族群,而是在發展成熟的消費社會中,商品多元化下,每個人找到可以迷戀的事物,賦予人們可以專精沈迷的領域。
李明璁指出,外界對於所謂的網路宅男往往認定為不擅言詞、打扮邋遢、甚至拒絕和社會互動的一群人。但他認為,網路阿宅出現的動機是來自於社會的緊繃壓力,「現實生活越苦悶,幻想力量就越龐大」,年輕網路世代透過網路找到生活出口,在網路世界中尋求一個沒有攻擊性、沒有負擔的個人小宇宙。
儘管社會對於網路阿宅離群索居的現象感到憂心,自認宅男的台大國發所研究生馬同學卻說「我沒生病!」,由於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同好,除了添購食物外,他即使不出門也完全不影響生活作息,更沒有作奸犯科或妨礙別人。
馬同學表示,宅男的定義已經被模糊了,即使是日本,最近也將宅男分成軟派、硬派二種。前者是迷戀於女僕系列動漫的宅男,另一種則是沈迷於三C產品的宅男,後者甚至對軟派宅男感到十分不滿,還發起要驅逐軟派宅男的聲浪。
馬同學說,台灣的宅男常是指理工背景的學生或科學園區的宅男,儘管不善於人交際,但多半有不錯的薪資。像他這樣來自社會科學領域的宅男,幾乎可說是弱勢宅男。
李明璁表示,網路阿宅對社會感到的挫敗或無力感,社會大眾不應過度怪罪於宅男宅女的行為,反而更應該檢討究竟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讓年輕世代需要尋找遁逃的出口。原因可能是來自於經濟不景氣、就業挫折、人際關係或是教育體制而導致。
還分軟硬咧,日本人的文化風總是會在亞洲造成一定的風潮。我想過不久會有所謂的宅男腐女正名運動出來了吧,照這種理論來斷的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