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高溫使人容易疲勞,揮汗如雨的天氣,精神特別感到倦怠不已。在這樣的高溫酷暑季節,我特別偏好飲用鮮豔殷紅色澤的洛神花茶飲,那特別酸的口感,能一下子把疲憊的情緒喚醒。
●消除夏日疲勞
洛神花煮成茶飲後,會呈現紅寶石般的美麗茶汁,口感特別酸,能將夏日的無力倦怠感一掃而空。
具有美麗殷紅色澤的洛神花飲,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女性臉色紅潤漂亮,堪稱是最受女性歡迎的夏日人氣飲品。
洛神花中含有蘋果酸,所以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對於過度疲勞或運動後的體力衰竭,皆具舒緩的幫助。在夏日應酬多喝兩杯的人,也可以藉由洛神花飲的豐富維生素C來紓解宿醉的不適感。
●抵抗力的優質花朵
我們所飲用的洛神,其實是花朵外面的花萼片。洛神的沖泡方式很簡單,只要將乾燥的洛神花片放入杯中,以滾水直接沖泡約五分鐘,就可以直接飲用。
酸度足以使人提神的洛神花飲,其實是富有微鹼性的飲品,因此可以調和過於酸性的體質,是平衡人體酸鹼性的優越飲品。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洛神花,還可以幫助我們改善體質,使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干擾,是增強抵抗力的優越飲品。
●調節夏日暑氣
夏日是最為容易上火的季節,不僅情緒容易暴怒,體內也往往因為節氣運行之故而顯得較為燥熱。容易上火的體質,飲用洛神花則特別適合。
洛神富有鎮靜人心的作用,冰鎮過後的紅色茶飲深沉又清涼,能幫助鎮靜在夏日過於高張火爆的情緒,由此更能舒緩身體的燥熱現象,將身體內部累積的夏日暑氣予以清除,使人身心安定自在。
健康要「食」在 慢性病患停.看.聽
文/俞麗錦
正確的飲食方式不但是治療的良藥,也是預防疾病上身的法寶;而不當的飲食可能導致病從口入,或加重疾病症狀,尤其有慢性疾病者,更應對飲食的禁忌有所了解。
臨床診療時,常接觸到慢性病患詢問有關飲食禁忌的問題,以下是個人的心得與想法,提供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膽囊炎及胰臟病患,因為消化脂肪的功能降低,不宜吃肥肉、肥雞、蛋糕等高脂肪食物。
●心臟病人不宜食用西瓜、椰子水等富含水分的水果,也不適合飲濃茶,因為茶會使人興奮、心跳加速,而喝入的水分會更增加血液體積,加重心血管負擔。
●高血壓患者,忌食肥肉、動物內臟、酒、菸、冷食,以避免增加血脂肪,使血液流通困難。
●脂肪肝類患者是因為脂肪囤積在肝臟,致使肝硬化、肝功能衰退,所以,基本上應控制澱粉類、脂肪類及膽固醇過高的食物,例如秋刀魚、雞蛋、辛辣、堅果等食物應少吃。
●皮膚炎患者若吃了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蒜、辣淑、酒等,會刺激感覺神經,使血管擴張,讓皮膚發紅、更癢,而蝦、魚、蛋、牛奶等食物含有特異性蛋白,極易引起過敏,也應極力避免食用。
●過敏體質的病人,對海鮮、芒果等含致敏原的食物,食用時須特別注意。
●胃炎患者宜少量多餐,保持胃中有適量食物,用以中和胃酸,凡是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濃茶、咖啡、辣椒、菸、酒等,應儘量避免,減少刺激。
●痛經婦女應避免寒冷的刺激,如游泳、冷飲使血管因冷而收縮,使經痛更甚;又肝主疏泄,若情緒不穩,經期間發怒,鬱悶不樂,及大便燥結更會加重經痛感;而蘋果、濃茶、蓮藕等有收縮作用的食物也要少吃,應防止大便燥結,因不通則痛。
●糖尿病患不宜吃糖量過高的食物,像糕點、蘋果、梨等,也不宜吃肥甘味厚的食物,如油炸物、辣椒、蛋黃等。
●腎炎病人忌吃高鈉鹽食品,如豆瓣醬、榨菜、豆腐乳等。
●哮喘病人忌吃刺激性食物,若熱喘者忌吃羊肉、薑、鵝肉;寒喘者不宜吃芹菜、生梨等。
要提醒的是,凡事適度即為上上之策,所謂的飲食禁忌在於,長期或大量服用才會影響身體,食物固然有其食用缺點,但也有營養價值在。
另外,也可以嘗試泡SPA,放鬆身心,那麼所有病症的煩惱當可迎刃而解。(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理事長、台北世樺中醫診所中醫師)
美膚人生/防汗斑 常保乾爽
文/黃毓惠
每到夏天,喜歡從事戶外活動或容易流汗的人,都有可能為身上白白花花的小麻煩─「汗斑」所困擾。尤其對熱愛水上活動的男性們來說,在穿上泳褲裸露上半身後,不免對身上的汗斑被看到,感到有些尷尬。
夏天因為容易流汗,所以是汗斑最好發的季節。得汗斑的人在最開始會發現自己胸口、背部及上臂的皮膚上,有淡紅色的脫屑斑塊,隨後,這些斑點會轉為棕色或白色。
引起汗斑發生的皮屑芽孢菌是黴菌的一種,屬於人體皮膚上正常的菌落。平常對人體無害,但可能因個人體質,或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大量增生就會形成汗斑,所以汗斑的最佳預防方式,就是隨時保持身體乾爽。
汗斑如果沒有治療,就會在皮膚上越長越多,有時甚至整個背部都是花花的小斑塊。要預防汗斑,最好要保持身體乾爽,如大量流汗後,就須儘快更換衣物,也要穿著棉質吸汗的衣服。
大部分人在經過口服或塗抹含azole類的藥物後,都可以治癒,不過,改變的膚色不會立即恢復,必須等數個月,甚至半年才能恢復正常的膚色。
另外,美國皮膚科醫學會雜誌也曾發表過,洗澡時,將含有2%的Ketoconazole抗屑洗髮精塗抹在身上5分鐘後再沖掉,使用1次,可將造成汗斑的皮屑芽孢菌降到最少範圍,是一個簡單的治療方法。
(本文作者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及桃園分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初期大腸癌難發覺 逾50歲 最好做定檢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導演楊德昌因結腸癌不幸病逝的消息,再度引發外界對大腸癌的關注。根據統計,50歲以上台灣民眾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為5%,且已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三位,民眾不可不慎!
衛生署新竹醫院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沈名吟表示,近來不少名人如藝人楊烈、導演柯一正以及高雄縣長楊秋興也都是大腸癌患者,可見大腸直腸癌的高發生率。
初期大腸癌一般無自覺症狀,通常等到有下列症狀,如大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貧血、腹部摸到硬塊、裡急後重、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常已屬晚期,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
如果平日出現以上的現象,應儘早就醫檢查。為了早期診斷,建議50歲以上、無症狀者,最好每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如果是有瘜肉、大腸癌術後(一年內應先接受一次)、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建議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如果是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幼年型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則建議每年做大腸鏡檢查。
無痛大腸鏡檢查則是透過專業麻醉科醫師的協助,在不會疼痛的情況下接受檢查,可以減少受檢者的畏懼感。
意思是沒有要去屁屁被插一下囉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雖然禮貌的說,這叫「美人痣」,但很多人認為,有痣並不雅觀,特別是臉上,總是想靠點痣或其他方式加以遮掩。
不過,英國十一日公佈的研究,或許會讓嚮往皮膚潔白無瑕的人就此改觀。倫敦國王學院雙胞胎研究所的巴泰爾博士,以雙胞胎為對象進行研究後,發現痣的數目與延緩老化的生物指標間,有著令人驚訝的關聯。
痣多的人,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雖然較高,但似乎比痣少的人還能維持青春容貌,罹患心臟病或骨質疏鬆症等與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似乎也比較低,這項發現似乎能解釋,以唇邊美痣為註冊商標的名模辛蒂克勞馥(見圖,取自每日郵報),雖已年屆四十一枝花的年紀,但外表看起來遠比實際年輕的原因。
痣出現在孩提時期,中年以後可能會逐漸消失。由於痣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巴泰爾的團隊以影響老化速度的重要生物指標─「端粒體」為研究重點,觀察端粒體與痣之間的關係。端粒體是所有細胞染色體尾端的DNA保護束,細胞分裂時,端粒隨之縮短,最後細胞就會死亡。
科學家比較一千八百多名雙胞胎後發現,痣超過一百個的人,端粒較長,痣不到二十五個的人,端粒較短,痣隨年齡消失的時間也較快。有研究發現,端粒長的人,看起來比同年齡端粒卻較短的人年輕。
科學家認為,端粒較長,會讓形成痣的色素細胞分裂時間較長,痣的數目因此較多。研究端粒長度每年消失的平均速度,可推估出痣多與痣少者老化速度相差六到七年。至於痣的多寡為何會造成延緩老化的差異,痣又有什麼功用,科學家還不清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