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明先生,雲南省安寧縣小蝦村人,生於民國三年十一月,卒於一百零三年二月六日,享壽百歲晉一,福德全歸。
純明先生祖上三代單傳,父嶽生娶周積蔭女士,治田二百四十畝,積蔭女士連生三子二女,純明先生行三,繼兄忠明及姐之後。民國初年,匪盜橫行,滇省尤重,嶽生先生田產俱罄,中夜馱馬肩擔逃赴縣城依周氏,純明先生與姐坐擔中嬉戲,不知所以。周氏有鏢局,嶽生先生任文書再起,繼晷積攢,旋開酒坊,小康有餘,乃送純明先生至省城昆明雲南師範,寄光大家聲,純明先生亦志於拔弟元明於隴畝之中,更就大學。
雲南師範二、三年間,嶽生先生月寄大洋數塊,純明先生乃樂以悠遊學業與茶肆戲館間,嫻擅京戲、胡琴、口琴、骰牌諸端,樂如今日大學生。未及學成而七七國難作,蔣中正以「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圖力開滇緬補給線,碎日軍全面封鎖之想,純明先生毅然肄業從軍,保家衛鄉,入孫立人將軍之新一軍,轉戰十萬大山、野人山草莽,與敵奮戰,所部軍紀肅然,以中國遠征軍之困窘,兩人配一軍褲、擁一步槍而未聞偷民一雞一黍者,雲南以是得保,仁安羌以是大捷,滇緬公路以是重開,五千被圍英軍以是脫困,純明先生以是保己鄉,獲盟軍銀星勳章,獻父榮家。勳章以文革時,嶽生先生受批鬥而失,本世紀獲美國詢舊籍重頒,而我國防部無存也。
民國三十四年抗日獲勝,新一軍奉派接收吉林、四平等處,純明先生以營長銜往,率袍澤與日軍善後,間則與吉林女中接觸,得識張貴珍女士,結褵甲子有五年。繼則俄軍懷不軌入東北,拆廠奪器暗助中共,國軍日以艱辛,新一軍支援各方,轉戰不定,純明先生遂與貴珍女士各自一方,迄三十八年分別渡臺灣後,始由貴珍女士抱稚子遍尋軍營,一家團圓。
在臺之日,唯依軍令,舉家轉徙於屏東、高雄、桃園、新竹間,曾與金門長年砲戰防衛,功在國家,唯蔣中正忌憚孫立人將軍儒將有德,治軍嚴整,黜而軟禁之,純明先生受監視,屢赴台北警總自白,慧不敏,拒誣陷孫將軍,失意軍旅,仕止中校營長而外島之功不錄也。年半百有五,受迫退伍,集弟兄眾資欲營工廠,奈性不善商利之事,事業中寢,鬱鬱家居,娛孫聽戲自樂,年逾八旬猶鋸樹、覆房頂,墜地無礙,年九旬則拔智齒、捷運讓座,忘自身老之已至,彈胡琴、飲醇酒,非佳釀不入目,於子孫則教忠教孝、教戰抗戰,四十年不替,家族輒唉之,複誦無誤。
今則福壽雙全,飄歸雲嶺,圓依違父母膝下七十年之憾,息淚別故妻肩畔八閱月之嘆,平劇吟嘯,有兄為伴,吾子孫東海寶島遙祝登天父境,遊故里山。闔門長安,友朋皆歡,保鄉衛國,天地同酣。
~~~~~~~~~~~~~~~~~~~~~~~~~~~~~~~~~~~~~~~
2015.6.19 17:45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祖母,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被迫輟學,在滿洲國轉換成民國、又迅速轉換成紅國之際,隨便找了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兵嫁了,然後,在抄家的亂七八糟中,兵又去戰了,她也被爸爸說再見,跑了。
沒完成的學業,始終沒完成,靠她的猴仔子們去完成,然後,讓她拿去說嘴、吹噓,讓她得模範母親,讓她在家內外端得起架子,藏起那自知的空心。
在兒女上高中前,她還hold得住,罩得了課本和那點子孩提的智識;後來,大石滾紅塵坡,成了中石,在孫子女上國中前,她也hold得住,一句句囉嗦;有一天,全家都上過大學,她黯淡了心志,換成架子和囫圇閒聊輪替,應著不同的場子顯像,頂著那所餘不多的輩份和知能尊嚴。
後輩還是後輩,有些事無以點破,卻望他們有腦早點悟知,這一衷心之等待,看倌您料是幾許春秋?能經幾番夏冬?吾今知矣!那叫陰陽之別,無與季風。
粽香之氣,喚人之憶,家,是金不換的熊寶貝香芬袋。~~~~~~~記於家務和竊觀一堆姐妹電腦交換心得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