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幾位同好會看見,本來想提全所一起去合歡山,可以暢談學習或各種相關事,但提案寫到所辦信箱,大概被認為與學術無關,也就沒下文了。
我所很難得一時間聚齊了各國回來、年齡又相近的老師群:
鐘月岑老師,美國芝加哥大學;李卓穎老師,美國哈佛大學;毛傳慧老師,法國法蘭西學院;邱馨慧老師,荷蘭萊頓大學;馬雅貞老師,美國史丹佛大學;李毓中老師,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王憲群老師,英國牛津大學。(剛好七位,北斗七星嗎?) 其他未列名的老師們,都很重要也學有所長,但因為與我的"問題意識"和"主軸"不直接相關,篇幅所限,也剛好未多接觸,不敢亂"回顧"。馬雅貞老師我因機緣,亦未能多所請益,但整體感覺與六位老師相近,大膽列入大熊星座中。
大熊座七位老師各自帶回國外的學習方式,和他們的研究所成長心路、破關晉級歷程,與在本土安逸成長的我們極為不同,充滿異國風情和辛酸,所以長得也特別壯,活力衝勁十足、腦子思辨快速、言詞直接而切中要害,.....這些都是台灣傳統歷史系不曾有過的體驗,外國的學風和習性。
台灣的聽道、彙整、寫出所想,和國外研究所差異應不大,要找很多資料綜合辯證,應該也一樣;但國外天天問問題,想好主軸才寫一篇文章的方式,跟台灣不太問問題,對什麼主題有興趣,就直接找到什麼資料就寫什麼內容和心得,彙整了一大堆文字後卻提不出文章主軸,很不一樣。~~~就是所謂"邏輯",每位老師都嘔心泣血告訴研究生"你要有邏輯去寫這篇文章",可是所有本土研究生一直體會不到的部分,就是這個。
台灣研究生沒有邏輯,寫完才找文章主軸和問自己"你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的習性,是環境使然,沒什麼錯。但是,既然大熊座把外國學習方式和寫作思維當一股風吹進來,本土人就應該意識到,有所調整。這沒有什麼誰被壓下去的問題,這完全是學術本來就該開放交流的問題,以前我們沒機會或家裡因素、經濟因素、害怕因素、OOXX因素,而沒有出國去讀研究所,現在有這種機會,一下子有這麼多各國回來的老師們,如果還放著他們不去觀察異國情調和差別,我個人覺得極為可惜。
我不介意任何人轉貼,也不怕有批評,倘若我所有這麼多人力資源,卻不被研究生大家好好珍惜運用,銀子放久了它也是會黑掉,何不請去為自己買到最大最多的學術食品,快快、好好地畢業,繳出自己年齡所能達到的"不錯"等級論文?
以下比喻用猴子,因為我屬猴也最喜歡這個動物,覺得牠也最能代表我要形容的。研究所期間的我們,就像花果山的一群猴子,將來誰會變成孫悟空,不知道,但確定的是,猴子不經過訓練,他就只能是可愛又有活力的猴子,他會主動和有興趣找很多花果,也知道排列讓水濂洞漂亮,但是他沒辦法分類讓花果因區別而有更高的賣價---這就是寫文章的"邏輯"。
我從博一到博四其實潛意識裡有邏輯,也隱隱約約知道我想解決什麼問題,但是我說不出來,可是我半有意識間去找來的(或被諸老師引導找來的)各種資料,逐漸地都在解決我愛的那些問題們,只是它們太多太小,我的腦和惰性也每個月或每週只能解決他們之中一個、兩個、或一小串,然後到博五上,終於解決全部的小小的它們,但是它們匯聚成的那個"大它",我還是講不出來。所以我就有了大家都有的疑惑"我真的適合讀這個學位嗎?" "我是不是不自量力,高攀了這個學位?"
但是,太多次的挫敗我都經歷過了,我不想放棄看到終點的那個機會,因為換取這些挫敗的代幣,是我金不換的青春,和我曾經立過的一個誓約。所以就繼續填鴨,我沒有邏輯,但是我相信鴨子塞多了,那個主軸會出來;有其他得到主軸的路,但我只知道填鴨一條,所以就去走。然後,有問號時,我就去人社六樓逛,那邊有大熊座和本所其他星座,他們既然能當教授,一定這條路走得比我多,吃過比較多米---這點我百試不爽。
我所每位老師都已經變成金鋼大聖至少好幾年了,金鋼大聖雖然分等級,但跟跆拳道黑帶以上還分九段一樣,黑帶就是黑帶,它就是比黃帶藍頭、紅帶黑頭什麼的不一樣,黑帶就是一個等級,表示他可以打得過黑帶以下九級的任一級,而我們,正是非黑帶的那彩色九級,不管你是什麼色帶,基本上都是漆顏色自嗨用的。
關於你的論文和學習進程,每位老師都可以是你的導師,他導引你這條路上的其中一段旅程,而指導教授是這整段旅程最辛苦也通常最被討厭的那位車長,他每次巡車都來跟你查票,要你報告,平常妳跳下車去買個福隆便當,回頭車子要開走了,他卻不管你追不追得上同一班車,因為你不是他的唯一,你只是他跟你MEETING那半小時內的唯一,而他生命裡有太多這樣的唯一,你只能靠你自己成長,因為你已經超過十八歲,成年了(即使在學習旅程上,你的程度還只是隻猴子,即使已經變成大猴子,你還是綁彩色九級的大猴子,而不是綁黑帶的金鋼大聖)。
六樓有很多智慧和學習方法,但是敲門的方式卻要主動,而且是你已經又填鴨了一段時間,帶著很多新填充物去找他們,求取智慧。聽演講、修課、約時間跟任一老師請益、忝不知恥地跟老師去吃免費餐,都是一種方式,臉皮厚一點、膽子大一點、填鴨多一點,就根本沒有"怕"這件事,因為你更大的追求是學問,學問會讓你好高興,好有收穫,換來的成長和從內在發光,會讓你覺得用青春去換它很值得!
研究生大猴子跟教授金鋼大聖的溝通,經常出問題,因為金鋼大聖已經長成,習慣用"書寫體文字"表達,也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答題時所用的文體,而我們這群猴子還習於用口語化作文字,老師們看不懂,時間和生命有限,他們也真的不能一字一段陪你磨到你終於黑帶,那怎麼辦?
你看到史料,因約感覺到你想寫什麼,就寫下來,用你最熟的白話或文字,鉅細靡遺地寫下來,不要管前後、不要管分主題、不要管邏輯,因為你既然關心,較表示你陸續將找的,就是你朦朦朧朧知道要幹麼的資料,你不會無聊去找不相干的,我們是大猴子,基本能力都有的。
把你陸續找到的、讀過的,就通通打出來,不要管通不通順,先求有和多,再求分類和修剪。倘若一個字都沒有,空去談修整、主軸,沒有用的。先有了一兩萬字,要再發展出碩班三四萬、或博班十萬等級,足以畢業,才是有可能的。有了一兩萬,再去談邏輯,再去談有限時間內找到最有用資料,可以趕得及畢業和讓腦不再都是糨糊,才有可能,才有意義;這一兩萬字,通常是研究回顧和問題意識整理,研究回顧容易讓人僵化在小框框中忘記初衷,但問題意識方面就是我剛剛前面寫過的,"讀引發你興趣的資料,然後無腦地、鉅細靡遺地寫下你從中知道的所有感興趣細節",這樣,研究回顧對你才有意義,研究回顧才會發功。沒有興趣,一切枉然。
金鋼大聖們講的、叫我們看的論文和資料,判斷自己懂不懂先,覺得懂了才批評,因為這可能就是你的興趣所在,或要與之"對話"的點(我不喜歡這個詞,但暫時想不到代替的)。批評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為批評而批評,為駁倒老師覺得得意而批評,這樣很無聊,大多老師也不以壓倒學生為樂,因為金鋼大聖壓倒基層猴子,並無樂趣可言,也會覺得無聊、沒有成就感。既然基點都是光明和沒有心機的,那就去學他們到底怎麼變成金鋼大聖的訣竅,比較重要,這就是很多老師一直在講的"方法"、"方法"。我建議老師們換個詞,"學術長大的秘訣",比方法這詞好,我們畢竟還是來求學問的,而他們教的也遠不只有"方法"這麼小而已。
對金鋼大聖們來說,方法很重要,這讓他們可以從事任何領域和主題的研究;對大猴子們來說,方法一半重要,基礎的該領域的基本知識佔另一半重要,不能全被"方法"掩蓋過,因為他們還只是長到一半的大猴子。
目前暫時想到這麼多,歡迎轉貼給其他非本社群的本所老少成員,我想,很多研究生成長較慢的原因,是師生間彼此不了解疑難所在,彼此語言又因世代和詞彙而有落差,溝通又因時間所限,沒辦法像同學間日常胡扯這麼多次和容易懂,所以長得比較慢,但若能自我幫助,那就很有希望了。溝通是門學問,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就自己摸著學吧? 老師們都很好的,找他們比較沒有俗事煩的時間,簡短扼要、清楚表達,效果都很好的,重點是: 你平常胡扯時,有沒有順便好好練怎麼清楚地說自己的想法? 哪怕閒扯淡,要讓人家笑或怒,也是要有技巧的,你不練,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怪別人聽不懂你的意思了。
~~~~~~~~~~~~~~~~~~~~~~~~~~~~~~~~~~~~~
愛歷史所N項建設,振興方案第一議: 研究生修課客源分散
以博士班全體與碩班老手為組頭,分隊帶開修課,競賽蒐集修課老師數字,
(列入畢業審查?) 並於寒暑假期間舉辦修課畢讀書會,以單一老師某課程為主分隊報告,學期間,消耗學校讀書會預算,寒暑假,消耗所上讀書會預算。⋯⋯
寒暑假期間之讀書會,次數少,而純為單一老師課程之精髓介紹,與打廣告。
同學群報告心得情況,列入該課程期末成績加分,但不得參入拍馬、灌水成分,也不得過沉重、超出學期報告之程度。打廣告要有技巧,順便練習文創產業所需技能,開拓文史哲同學畢業就業出路訓練。
本議案背景:充分運用李卓穎老師身兼學校教學發展中心與所務二職之天時地利人和。但由同學自主,以防老師提早變老與其他,所長及各老師之容顏姣好、心態年輕,是一所生氣蓬勃之所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