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24 03:46:38|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待人著想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待人著想

  究竟待人著想有什麼好處?我為什麼要去學待人著想?為什麼廣論課一直在強調待人著想?

  人幾乎都是為自己好的。包括想要了生脫死,也是希望能夠離苦得樂,得到究竟的解脫。然而,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裡頭說了「一佛乘」,就嚇壞了一堆修到羅漢果位的眾人,法華法會還未真正開始,就讓眾人害怕到發抖了。這真是前所未聞啊!以為釋迦牟尼佛騙了他們?然而,如果世尊不用一些方便法,如何引渡眾生到佛國呢?眾生的習氣,真的是非比尋常的頑強啊!佛陀為眾生著想的心,有多少佛弟子能體會呢?

  要成佛,自利是不夠的,還要做到利他。而利他,在世俗裡最能夠做到的,就是「待人著想」。看似簡單的四個字,要力行時,其實還是要有些基本認知的。在事情化為行動之前的心念,是非常重要的啊!

  心念,就是我們做事的「意樂」。而待人著想,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時時去觀看他人,多替對方思考一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只有看表面,那麼,要做到理解他人及同理心的體諒,可能真的有困難。

  我想到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就是:我們常常用著怒罵的語言去表達關心其實,我們的初發心有時是因為擔憂,然而,往往出口的就是責罵。我們的孩子晚回時,我們就心急如焚。因此,看到孩子平安歸來時,就開始把關心化為怒氣的責備。其實,父母看見孩子平安歸來前的心情,是非常的擔心焦慮的,結果,反而在看到孩子平安時,就用著不好的口氣與語言來發洩自己擔憂的情緒。這時可能還會破口大罵!被罵的孩子就覺得:「有這麼嚴重嗎?真是莫名其妙!」孩子,總是不能體會父母擔驚受怕的心。如果,孩子懂得「待人著想」,懂得父母的擔憂,那麼,就不會做出讓父母憂慮的事情。如果,因為不小心的疏忽而做了令人擔憂的事情,那麼,也要去體會父母的心情及承認自己的疏失。其實,在怒罵的背後,父母只是想要跟你說:「孩子啊,你晚回,爸媽真的很擔心!」

  待人著想,是互相的。如果彼此在生活中都懂得多為人想一分,那麼,紛爭就不只少一分。人與人的相處,紛爭少了,心自然平和了,這對彼此都有莫大的好處。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善念,自然得善因善果。你待人多著想一分,那麼,這一分在日後必有機會回到你身上。有時一分善念,所加成的結果不只是一分善而已。待人著想,不只利益了他人,同時也利益了自己。這是,雙贏。

  我常覺得,短暫的委曲不是真正的委曲。有時,它只是一種磨練你的一個機會,是修煉自己的好時機。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有時以為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其實,你幫了他人,日後,他人也可能在某些事情上回幫你。當然,在幫人時,意樂很重要。你絕不是為了日後要得到他人的幫助才去幫人。不是為了得到利益才去幫人。動機的不純良,在起步上就是錯的。種的並非是真正的善因,怎能期待一定得到善果呢?

  待人著想的首要基本元素就是「無私」。如果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感覺,利益放在最前面,那麼爭端自然不會少。第二個基本元素是「寬宏」,多一分體諒,自然多一分祥和。待人著想的第三個元素是要「懂得放下」。

  我心在天地間,是自由自在的,是寬宏不計較的,是感恩知足的。如果懂得這樣做,那麼,還有什麼好吵的?還有什麼好計較的?下次再為自己的立場辯解生氣時,不妨先深吸幾口氣。靜靜心,想想對方的處境,如你們立場對調你會如何?多一分思慮,或許就能少一分紛爭呢!

  黃湘於2014.07.24

台長: 夢想家 黃湘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