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芋頭生產面積近 90 公頃的農村,生活步調早已依季節時令進行。習慣純樸的農村生活後,生活上的農務活動早就習以為常,認為是件普通、平常的事情…
等上傳這張照片後,有位格友留下這句話:
「好美的畫面,後面太陽灑下的光,好似彩紅!」
「原來,芋頭也是像稻一樣用插的!鄉村任何時刻看,都是一片祥和、寧靜。」
才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曉得芋頭的種植方法?還是有人,為這張照片感到好奇!想追求農村寧靜、簡單、原味的生活…
林內大街,補丁的老闆娘
我記得,有一天,看到姐姐學校的運動褲,膝蓋、臀部的車縫線脫落而破了好幾個小洞,心想補一補,還可以穿到學期結束,再換新。帶著運動褲上街,找補丁的老闆娘,請她幫忙。老闆娘仔細檢視褲子後一邊車工,一邊說:
「現在的成衣車工差,只有一道縫線,小學生運動量大,褲子容易磨損…」
「沒關係!沒關係!等褲子穿不下,再拿來改成短褲…」
老闆娘講話實在可愛。與老闆娘的對話讓我想起,每次走進服飾店,選了衣服,售貨員極力推銷,其他單品配件的畫面呈現兩極的畫面…
沒想到,老闆娘以不是「生意人」的想法角度;站在「婆婆媽媽」的立場看待工作,讓我感受生活在農村的幸福。也趕緊跟老闆娘解釋,讓她專心工作。
烈日下,騎車賣菜的阿婆。
農村生活就是多了份人情味。在街上賣菜的阿婆,她知道婆婆不會騎車,很少上街買生活用品,常常收攤後,騎著她改造後的機車來家裡問婆婆需要什麼青菜,替婆婆省下上街的時間。幾年下來,彼此建立深厚的情誼。除了「買賣」外,又多了份情感的寄託。
米掛收驚
氣溫落差大,也是最容易感冒的季節。姐妹花常常看了醫生後,高燒不退,半夜哭鬧不停讓我心慌,婆婆總是提醒我不如拿孩子的衣服讓人收驚,換個方法試試看。
一開始也會認為這樣的方法相當沒根據,而不願去做…,試了幾次後,真的很難去解釋其中的奧妙?一直很感謝婆婆,我倆夫妻在外忙於工作,幫忙打理家務,默默的支持。
我知道,現在很多年輕夫妻結婚後,不跟公婆一起生活,覺得老人家管教過多,以及,不為向外人道的婆婦問題。還好,到目前為止,我與婆婆的感情融洽。
「休耕」與「期待收成」
林內鄉烏塗村原稱「烏塗子」,因濁水溪河床土質呈黑色,荷據時期,即有黑土之稱。當時一片荒野,人煙稀少,每屆雨季,山洪爆發,氾濫成災,黑土一帶乃盡沒其中。至光緒廿一年護岸築成,水患始告解決。
後又興建「黑土發電廠」,除可解決鄉民用電問題外,復可利用水利灌溉農田,遷居此地者日漸增多,並形成部落。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民國三十五年五月將「黑土」改 成「烏塗子」。
「油菜花」與「芋頭葉」
濁水發電廠民國三十九年台灣行政區域調整,雲林復縣,將「烏塗子」改為「烏塗村」。烏塗村位於濁水溪附近,由於烏土特殊肥沃土質,適合種植各種經濟價值的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為社區居民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社區家長大多務農,為典型的鄉村社區。
芋仔是屬於低勞動力,高經濟的作物,它是家喻戶曉人人熟悉的食物,為近年來林內鄉新起的農特產。
喔...!小蘋果,平常還滿認真上課,芋頭葉畫得像極了!
村內小學,也結合社區的地理環璄及產物資源,發展特色課程,發展烏塗藍金傳奇的芋頭課程,並融入語文、數學、社會、自然、藝術與人文、資訊等相關領域中,讓學生從中學習體驗種植芋頭的辛苦與樂趣。
看到這張舊照片才明白,原來,很久很久以前開始,我就生活在這塊寧靜的幸福農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