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01 03:52:13|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IPO市場急凍 美國2015年企業併購總金額成長46%2015/11/3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PO市場急凍 美國2015年企業併購總金額成長46%
2015/11/30 22:00 鉅亨網 編譯蔡騰輝 綜合外電 
鉅亨網編譯蔡騰輝 綜合外電
媒體《MarketWatch》報導,美國企業公開上市的熱潮逐漸冷卻,比起上市,過去 3 年來,許多企業更希望被其它企業收購。在在都顯示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以及企業併購方興未艾。
企業合併與收購的數量與金額不斷增加,足以顯示,面臨市場經濟環境動盪,各企業只能夠暫時透過合併這條路,提升市占率、市場規模、競爭力。這樣的情況其實對於新創企業發展來說,必不是很好,但卻因為美國聯準會 (FED) 很有可能在 2015 年 12 月升息,加上市場普遍認為股市可能已達高點,另外,恐怖攻擊等地緣政治因素,也都深深牽引著經濟的穩定與否。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先預計要公開上市的新創公司,不斷面臨競爭對手與風險投資公司合併或收購的提案。美國企業 2015 年公開上市總金額,已比 2014 年萎縮 63% 至 360 億美元。在此同時,美國境內合併與收購總金額,已達 2.3 兆美元, 2015 年併購總金額比 2014 年成長 46% 。
高盛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 (US-GS) ) 美國投資銀行部主任 Pete Lyon 說,當企業老闆決定要公開上市的時候,必須要承擔許多市場風險。然而,如果是以出售公司的方式,則可免去所有潛在風險。這樣的現況,也使得越來越多新創公司選擇不公開上市。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 Dealogic figures 數據顯示,美國 2015 年有 18 家原本要公開上市的新創公司,決定不上市了,原因就是被收購了。這數字佔了所有申請公開上市公司的 10% 。分析數據顯示,這樣的併購狀況是 2012 年以來新高,更是 2014 年的 2 倍。
2012 年美國通過《快速啟動創投事業法案》 (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讓新創公司更從容易募得資金,讓營業額不到 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也可以用機密的方式,申請公開上市。
2015 年初以 40 億美元左右市值申請公開上市的 Petco Holdings Inc. ,後來決定不申請公開上市,並在 2015 年 11 月同意以 46 億美元,出售給私人資產公司 CVC Capital Partners Ltd. 與加拿大退休基金。
金融數據公司 Interactive Data Corp 與 Ballast Point Brewing & Spirits Inc. 等公司,原先也預計公開上市,但後來決定不上市,而要出售公司。另外,雜貨連鎖企業 Albertsons Cos. 與租賃公司 lender LoanDepot Inc. 以資本市場動盪為由,決定暫緩申請公開上市。
過去 20 年間,只有 7 次企業收購總金額大於公開上市的總金額。由於近期公開上市市場表現差強人意,使得企業公開上市興趣缺缺。截至 2015 年 11 月 20 日, 2015 年公開上市的企業股票,股價平均都還比上市價格下跌 2% 。 2014 年公開上市的企業股價,平均都比上市價格上漲 19% 。
尤其是 2015 年夏季全球股市短期震盪劇烈,也讓市場越來越難預測公開上市企業短期的股價會怎麼走。
也就是因為這樣,許多新創公司在上市關卡躊躇不前。相關數據顯示,有超過 20 家公開上市企業股票的漲幅,都比預期區間還要低。另外,一般來說漲幅最可期待的生技類股與科技類股,公開上市的漲幅都比去年同期還要少 43% 。
Thrivent 資產管理公司資深資產分析師 David Rudow 表示,公開上市市場現在非常冷清。
由於基金經理人通常都在操作首次公開上市的股票,冷清的公開上市市場也嚴重影響活躍的基金經理人。一般來說,公開上市股票,剛上市的幾天都有慶祝行情,然而近期公開上市股票都下跌,也使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績效大打折扣。根據投資公司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 10 月,美國民眾已經從基金贖回 1250 億美元,比 2014 年同期的 330 億美元,多出 3 倍。
投資公司 Neuberger Berman 總裁暨首席投資長 Joseph Amato 說,這樣的情況對活躍的基金經理人來說,十分痛苦。
此外,過去 20 年來,宣布以 10 億美元以上金額,併購他家企業的公司股票,平均都會下跌 1% 。然而, 2015 年只要是宣布併購他家企業,這些買方企業的股票股價平均都上漲 2% 。
不過,併購他人,而自己公司股票上漲的漲勢也沒有以前那麼洶湧。平均漲幅: 2013 年還有 4% , 2014 年 3% , 2015 年只剩 2% 。
另外,也有數據顯示,投資人購買公司債的總金額也已逐步減少。大型企業併購者也開始調降公司債的價格。不過,當有價值的公司短期經營不順時,大型企業併購者仍然很願意出價收購。
富達投資 (Fidelity Investments) 全球證券研究主任 Chris Bartel 說,現在市場上大部分企業的營收都處於低成長狀態,合併與收購似乎變成企業提高營收最好的方式,尤其是提高營收的同時,又可以創造市場價值、提高市占率、縮減支出。
鉅亨網編譯蔡騰輝 綜合外電
媒體《MarketWatch》報導,美國企業公開上市的熱潮逐漸冷卻,比起上市,過去 3 年來,許多企業更希望被其它企業收購。在在都顯示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以及企業併購方興未艾。
企業合併與收購的數量與金額不斷增加,足以顯示,面臨市場經濟環境動盪,各企業只能夠暫時透過合併這條路,提升市占率、市場規模、競爭力。這樣的情況其實對於新創企業發展來說,必不是很好,但卻因為美國聯準會 (FED) 很有可能在 2015 年 12 月升息,加上市場普遍認為股市可能已達高點,另外,恐怖攻擊等地緣政治因素,也都深深牽引著經濟的穩定與否。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先預計要公開上市的新創公司,不斷面臨競爭對手與風險投資公司合併或收購的提案。美國企業 2015 年公開上市總金額,已比 2014 年萎縮 63% 至 360 億美元。在此同時,美國境內合併與收購總金額,已達 2.3 兆美元, 2015 年併購總金額比 2014 年成長 46% 。
高盛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 (US-GS) ) 美國投資銀行部主任 Pete Lyon 說,當企業老闆決定要公開上市的時候,必須要承擔許多市場風險。然而,如果是以出售公司的方式,則可免去所有潛在風險。這樣的現況,也使得越來越多新創公司選擇不公開上市。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 Dealogic figures 數據顯示,美國 2015 年有 18 家原本要公開上市的新創公司,決定不上市了,原因就是被收購了。這數字佔了所有申請公開上市公司的 10% 。分析數據顯示,這樣的併購狀況是 2012 年以來新高,更是 2014 年的 2 倍。
2012 年美國通過《快速啟動創投事業法案》 (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讓新創公司更從容易募得資金,讓營業額不到 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也可以用機密的方式,申請公開上市。
2015 年初以 40 億美元左右市值申請公開上市的 Petco Holdings Inc. ,後來決定不申請公開上市,並在 2015 年 11 月同意以 46 億美元,出售給私人資產公司 CVC Capital Partners Ltd. 與加拿大退休基金。
金融數據公司 Interactive Data Corp 與 Ballast Point Brewing & Spirits Inc. 等公司,原先也預計公開上市,但後來決定不上市,而要出售公司。另外,雜貨連鎖企業 Albertsons Cos. 與租賃公司 lender LoanDepot Inc. 以資本市場動盪為由,決定暫緩申請公開上市。
過去 20 年間,只有 7 次企業收購總金額大於公開上市的總金額。由於近期公開上市市場表現差強人意,使得企業公開上市興趣缺缺。截至 2015 年 11 月 20 日, 2015 年公開上市的企業股票,股價平均都還比上市價格下跌 2% 。 2014 年公開上市的企業股價,平均都比上市價格上漲 19% 。
尤其是 2015 年夏季全球股市短期震盪劇烈,也讓市場越來越難預測公開上市企業短期的股價會怎麼走。
也就是因為這樣,許多新創公司在上市關卡躊躇不前。相關數據顯示,有超過 20 家公開上市企業股票的漲幅,都比預期區間還要低。另外,一般來說漲幅最可期待的生技類股與科技類股,公開上市的漲幅都比去年同期還要少 43% 。
Thrivent 資產管理公司資深資產分析師 David Rudow 表示,公開上市市場現在非常冷清。
由於基金經理人通常都在操作首次公開上市的股票,冷清的公開上市市場也嚴重影響活躍的基金經理人。一般來說,公開上市股票,剛上市的幾天都有慶祝行情,然而近期公開上市股票都下跌,也使基金經理人的投資績效大打折扣。根據投資公司數據顯示,截至 2015 年 10 月,美國民眾已經從基金贖回 1250 億美元,比 2014 年同期的 330 億美元,多出 3 倍。
投資公司 Neuberger Berman 總裁暨首席投資長 Joseph Amato 說,這樣的情況對活躍的基金經理人來說,十分痛苦。
此外,過去 20 年來,宣布以 10 億美元以上金額,併購他家企業的公司股票,平均都會下跌 1% 。然而, 2015 年只要是宣布併購他家企業,這些買方企業的股票股價平均都上漲 2% 。
不過,併購他人,而自己公司股票上漲的漲勢也沒有以前那麼洶湧。平均漲幅: 2013 年還有 4% , 2014 年 3% , 2015 年只剩 2% 。
另外,也有數據顯示,投資人購買公司債的總金額也已逐步減少。大型企業併購者也開始調降公司債的價格。不過,當有價值的公司短期經營不順時,大型企業併購者仍然很願意出價收購。
富達投資 (Fidelity Investments) 全球證券研究主任 Chris Bartel 說,現在市場上大部分企業的營收都處於低成長狀態,合併與收購似乎變成企業提高營收最好的方式,尤其是提高營收的同時,又可以創造市場價值、提高市占率、縮減支出。

台長: 台股投資陳小姐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放眼看世界 |
此分類下一篇:中共打貪擴至金融業 農行行長也下台2015/12/05
此分類上一篇:大陸加速太陽能內需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