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4 10:41:18| 人氣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走回頭路!政府強取行庫為哪樁?2011/04/2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林文義

 
在國際上一片金融業民營化的潮流中,財政部卻扛著「矯正」二次金改流弊的大旗,想逐步恢復並鞏固公股行庫的固有疆域,甚至形容公股行庫為「中流砥柱」。莫非將公股行庫作為政治工具?

稍微注意金融消息的人都會發現,最近財政部旗下的公股行庫動作頻頻,除了傳聞有公股行庫從市場介入國票金股權外,財政部次長曾銘宗也透露,年底彰銀董監改選,將運用一切方式,維護公股在彰銀席次,並等相關「時機」與「方式」成熟後,重新拿回公股對彰銀的主導權。台灣金融市場似乎又要回到政府主導的時代。

矯正二次金改 收復失土  
政治介入金融 後果難料


曾銘宗表示,財政部對於公股目前握有經營主導權的金融機構股權,不會再放手,至於取回彰銀主導權,因為股市是動態的,金融手段也很多元,財政部等待的「時機」可能會來。但他強調即使財政部未來取回彰銀主導權,彰銀仍算是一家民營銀行,頂多只是泛公股成員,因此,這沒有「公併公」或「公併民」,或違反民營化潮流的問題。不過,金融業者則指出,財政部的講法與市場的理解有非常大的不同。

資深金融業人士認為,政府意圖擴大可控制的金融機構版圖,是一項非常危險且不負責任的作為,這將使往後取得政權者,都可因為個別好惡而透過政治力介入金融市場。當初扁政府發動「二次金改」,目的是要擴大金融業規模,提高競爭力,方向上沒有錯,但扁政府執行二次金改的手段,部分確實有些爭議,但不能說二次金改有令人詬病之處,就要走回頭路,並以此作為政治力可介入金融市場的理由。

尤其是公股行庫想要再從台新金手上取回在彰銀的主導權,更令人覺得政府已違反當時標售彰銀股權的承諾,並不厚道。金融業者指出,當時彰銀的狀況相當不好,如果沒有台新金以高額溢價──每股二六.一二元的價格標下股權,輸血三六五億元資本給彰銀,彰銀能有今天嗎?

況且當初如果彰銀股權不是由台新金標到,而是由出價第二高的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馬錫標到,財政部現在敢說要再拿回彰銀的主導權嗎?既然標售股權時,已講明得標者可以取得彰銀的經營權,且標售案並未證明有不法舞弊,若一旦政黨輪替,新政府就不用理會前政府的承諾與契約,台灣還算是法治國家嗎?

若以同樣的標準,當初馬英九在台北市政府時代,以標售方法把台北銀行賣給富邦銀行,換了新市長如果不高興,認為同樣是以小併大(國民黨政府對台新金併彰銀認為不合理的說法之一),是否也能理直氣壯地恢復原狀呢?

此外,對市場傳聞眾多公股行庫「奉令」大買國票金股票,資深金融業人士也認為,這是莫名奇妙的作法。因為公股行庫之前已將國票金的持股完全出售,現在手上沒有國票金股權,為何又要介入,把自己從做好金融監理的市場裁判變回球員?如果取得政權者,可透過公股行庫的公眾資源,介入民營金融業的股權爭奪戰,那不僅是走回公股主導市場的回頭路,也會有相當大的後遺症。

台灣金融業長期以來,公股行庫的市占率均超過一半(目前公股行庫放款市占為五七%,存款市占為五三%),但金融業的績效並不理想,整體金融業的獲利能力,不僅不如中國(如四大行)及香港的大型銀行(匯豐),甚至連中國的地方性銀行也不如。例如,在中國銀行業尚未赴香港上市前,中國的招商銀行與台灣的中國信託銀行是規模差不多的銀行,但中國招商從台灣大量挖角承作消金的人才,在中國拓展消金業務,規模不斷擴張,去年中國招商的獲利達一四七八億元,已是中國信託去年獲利一五八.九億元的九倍了。(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70期《財訊雙週刊》)

台長: 台股投資陳小姐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