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nov/28/today-show1.htm 中國入侵金馬 政宣片砸錢洗腦
記者鄒念祖/特稿
戒嚴時代,中國國民黨的愛國電影是金馬獎的常客,電影裡的中國共產黨是我們不共戴天的仇人;20幾年後,中國共產黨的政宣片反而在金馬獎揚眉吐氣,實在非常諷刺。
藝術服務政治 荒謬
稍微有一點年紀的觀眾,應該還記得20幾年前的中國國民黨政宣片「梅花」、「八百壯士」、「黃埔軍魂」或「筧橋英烈傳」,大家主動掏錢進戲院被洗腦,看的時候熱血澎湃,替戰士們的愛國情操與壯烈犧牲流下淚水。這些影片都曾得過金馬獎,如今看來卻顯得不合時宜,以藝術替政治服務。
台灣是所有講華語的地區中,享有最充分言論自由的地方。金馬獎定位為華語片競賽,是全世界唯一讓台、港、中,甚至新加坡、美國、澳洲的華語片一起競賽的電影獎,金馬獎張開雙臂歡迎各種影片報名,也不對評審設限,於是去年中國共產黨的政宣片「集結號」差一點要拿最佳影片,該片男主角張涵予贏得影帝。今年則讓中國建國60週年獻禮片「風聲」與「南京!南京!」分別入圍5項與2項。
政宣片包裝精美 本質不變
時代在演進,但政宣片的洗腦本質不會改變,只是包裝更精美。今年中國推出了至少30部的建國獻禮片,「風聲」與「建國大業」並列「重點建國獻禮片」。以中國評論者的說法:「中國建國60週年獻禮片引進明星與商業片元素,摒棄說教形式,以集體出擊成功轉型,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片樣式承載主流價值觀,達到票房價值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人性光輝當賣點 燒錢洗腦
從去年的「集結號」到今年的「風聲」與「南京!南京!」,它們的共通點就是有賣點又有感動點,以小人物在大時代的人性光輝感動觀眾,進而達到美化政權的效果。「集結號」有花大錢砸出來的戰爭場面,突顯出克盡職守又有情有義的解放軍連長,「風聲」有爾虞我詐的精彩鬥智,無名諜報英雄的犧牲成就了共產黨的政權。「南京!南京!」則具體呈現日軍在南京的殘暴作為,再以眾多不同人物對生命的選擇引發觀眾深思。
極權國家觀點 看了不舒服
金馬評審以「就片論片」的標準讓中國政宣片入圍,卻忘了這些影片先天就與其他影片不平等,在投入資源上,獲得國家機器的大力奧援;其背後所承載的政治訊息,也會讓許多台灣觀眾看了不舒服。當這些影片放在藝術的殿堂被比較,就越突顯出它們先天的矛盾,當這些影片越好看、越不說教,就代表它的政治宣傳力與感染力越強。
金馬獎不僅是一種獎勵,也替電影工作者帶來更多未來拍片的資源,我們是否需要再錦上添花地去鼓勵中國政宣片?金馬獎號稱不以意識形態評論影片,這是向中國強烈傾斜的詭辯之詞,其實中國的政宣片,就是以強烈意識型態主導的政治型電影,那一天我們可能看到宣導1500枚飛彈瞄準台灣有其必要性的電影,其藝術性何在?諸位金馬獎評審還需要討論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