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灣最近疫情嚴重,也有一些親友確診,想來分享一下我們家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兩年前疫情剛開始時,確診人數就迅速攀升。一開始幾個月紐約情況危急,全國緊急宣布停課,我們3月放完春假從拉斯維加斯回來就待在家,直到學期結束、接著放暑假。紐約穩定後的接下來幾個月,人口最多的三個州—加州、德州、和佛羅里達州的確診案例急速上升,總案例很快超越了紐約州。那時Chang雖然每天戴著口罩上班,還是無法倖免地在6月底開始身體不適。先是咳嗽、發燒,然後過兩天我在煮冬瓜茶的時候他居然完全聞不到味道,我們就知道他肯定是得了COVID-19。症狀剛開始、還沒全身無力時,Chang有試著要去排隊檢測,但那時檢測站還不多,也根本沒有什麼快篩試劑,他開車跑了兩三個地方都要排隊,預約又要等好幾天,後來乾脆作罷,也不想再出門去傳染給別人。畢竟他也不需要拿確診書去請假,所有症狀又很清楚,所以根本不需要檢測就知道一定是。
之後的7-10天他都躺在客房床上,咳嗽發燒持續,全身痠痛無力,每天定時吃退燒藥、退了又燒、不斷循環。我們盡量跟他少接觸,只有吃飯時間他會出房間,在餐桌的另一端很快吃完又回房間。就這樣過了兩個禮拜,其間只有Megan在Chang一開始發燒時也發燒了一天,之後就又活蹦亂跳,我們也沒太放在心上。我還記得7月4日國慶日,社區裡家家戶戶都在烤肉,我們在家吃完晚餐後,我帶著三個孩子在社區走一圈看鄰居放的煙火,遠遠看到人還要繞到另一邊避免接觸,回家後再看電視欣常世界各大城市的煙火,真是再低調不過的慶祝。
2020年8月開學,佛羅里達規定學校一定要有實體上課的選項,不能完全線上上課,但是在校園必須戴口罩。身為紅州,學校規定要戴口罩是一件大事,很多家長不滿,但對我們而言卻是令我們比較放心讓孩子去學校的防範措施。雖然送小孩去打籃球、練體操時都有點緊張,但我們覺得持續這些活動對小孩而言仍是利大於弊的。在勤洗手和戴口罩之間,也算是平安地過了一年。
佛州是美國第一個完全開放的州,到了2021年暑假,因為不再有學校規定要戴口罩,整個州已經像沒事一樣,只有一些商店還規定要戴。那個暑假感覺很像現在的台灣,在臉書上紛紛看到這個朋友確診、那個鄰居痊癒,認識的人幾乎一半以上都得到了。8月再開學時,我們跟孩子說至少要在校車上戴口罩,教室裡如果大家有保持距離不一定要戴、但小組討論時還是戴一下。我每隔幾天就去學校的網站查確診人數,由於他們的學校規模都算大,確診人數也是整個郡裡面偏高的,我心裡擔心著,也知道他們是極少數在校車還有戴口罩的學生,但也沒辦法。
開學兩個禮拜後的那個星期四,Joe早上起來說不太舒服,我就讓他在家不去上學,並幫他預約診所去檢測,想說不管是不是COVID都拿個醫生證明請假也好。兩個小的還是去學校。結果Joe的檢測結果是陽性,晚上吃完飯後Natalie也說她不舒服,隔天又跑了一趟小兒科帶Natalie去檢測,兩天拿了兩張確診書。星期五大家都沒去上學,星期六輪到我開始有點頭痛。整個週末我們三個都在低燒、咳嗽、頭痛中度過,隔週適逢Labor Day放假兩天,繼續在家多喝水、吃退燒藥、休息睡覺。到了星期三要上學時,其實大家都好得差不多了,但我們乖乖遵守在家待10天的不成文規定,要他們到下星期一才上學。Megan等不及,她明明很健康,一點病痛也沒有,又很想念她的朋友,於是星期三晚上買了快篩回家檢測(這是我們全家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在家做的檢測),結果陰性,才讓她星期四就回去上學。
寫了一大堆,我想說的是:
- 首先,家裡有人得到不一定代表全家都會得到。Chang痊癒後,我們都為我可以全身而退感到非常神奇,還去測了抗體(結果他有、我沒有)。
- 其次,我們推測Megan發燒那次應該就是有得了,只是症狀非常輕微。她應該在那之後就有抗體,所以後來我們家的第二波她也沒事。而那時我已經打完兩劑疫苗,可見自然產生的抗體確實比疫苗產生的抗體要強。
- 確診人數一定是低估的,確診人數一定是低估的,確診人數一定是低估的。在美國,我認為真正的確診人數最少是報出來的兩倍。我家五個人都得過,只有兩個人去診所有記錄。這情況一定也發生在很多其他家庭,尤其是一開始政府都說輕症待在家自然痊癒就好,而後來COVID流感化,也通常是幾天就沒事,很有可能得到了都不知道。除非上班上學有拿確診書的必要,否則感冒發燒本來就沒有規定要去看醫生,更不用去急診室做PCR。
- 如果平常身體健康(沒有重症因子),加上從去年底以來,大多數案例都是輕症,得到了如果只是像感冒一般的症狀,甚至真的不需要著急慌張,在家好好休息,多喝水、補充營養、確定血氧正常,就可以了。
- 我自己是得過痊癒後反而心情輕鬆很多,出門不戴口罩也不用太擔心,畢竟有疫苗又有自然產生的抗體雙重保護。希望台灣在經過這一波之後也能像佛羅里達一樣,雨過天晴、趕快開放,這樣我們才能回去XD。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