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3 21:04:33|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言伯的嘆息〈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說言伯愛吃芋頭,福叔特別去買了一堆回來,形狀
彎彎的、像一個煙斗形狀的金門芋頭,整個蒸熟了擺在盤
中,看起來就令人垂涎,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飯後杏芳帶著孩子散步到古崗湖時,在路邊看見一尊
「石鼓菩薩」,瓜筒型的石塊淺鑿出分線,中間部份雕出
一尊跌坐的菩薩,法相莊嚴又慈祥,石頂中間有一個可加
放塔蓋的接孔,它的價值就像村落裡到處可看見的「風制
石」和「石敢當」一樣,扮演地方守衛的角色,人們供俸
他的心態一樣是帶著趨吉避凶的心理。
  言伯沿路拍了幾張照片,一邊直嘆息古崗湖景色都變
荒涼了,湖邊的垂柳與白鵝也不見了,過去優美的湖光山
色眼前卻一片昏暗蕭條,乏人照料管理的古崗樓也不復當
年的丰姿。
  真是讓人納悶啊,開放觀光後古崗湖理應整治得更優
美吸引人,怎麼反淪落為一副殘敗相呢﹖杏芳滿腹遺憾,
心想或許島民急著開發更具商業利益的新觀光景點,這舊
式步調的風景區已失去商機,所以便被忽略而凋蔽了,然
而這種觀光走向能撐持多久風華呢﹖島上逐漸式微的觀光
潮,是否已驗證了短視帶來的疲憊枯萎呢﹖
  湖邊幾株不知名的樹,夜晚看來黑黝黝的,悶熱而無
風的湖畔,杏芳無端緬懷起過去的垂柳,那儼如少女長髮
拂動的美好記憶遠了,黑沉沉的湖水照不見柳絲與白鵝的
蹤影,甚至連月光也都黯淡了。
  杏芳把未來島上的木麻黃要被其他樹種取代的聽聞對
言伯說了,言伯也是感慨良深,他仔細對白木描述起在金
門服役期間辛苦栽種木麻黃的過程。
  言伯說首先得先挖出一個一公尺見方、深度也一公尺
的土坑,然後將木麻黃樹苗種下,因當時島上風力強勁,
樹苗得讓它先躲在土坑內生長,直至根著穩固,經得起風
吹雨打,樹苗才有機會存活下來,為了增加樹苗的存活率
,阿兵哥努力的把土坑挖得極深,讓土質養分豐饒一點,
這些努力「綠化金門」的過程,憑著人定勝天的意念努力
改變土質、栽種唯一能挺住風沙的木麻黃的辛苦,若非當
事者是難以明白的。
  「唉,現在的木麻黃可說是『功成身退』,就像老兵
一樣。」言伯感慨說道。
  杏芳雖沒辛苦的親手種過木麻黃,但她聽得心有戚戚
焉,另有另一番感受;她對木麻黃的感情是從小累積的,
她童年的耙草經驗也是繞著木麻黃樹林形成的,只是啊這
些往事已沒有人在意了,金門開放觀光以後,人們的眼裡
心裡看見及在乎的盡是急功好利之事。
  隔日他們來到另一個村莊─陳坑,為的是看一棟洋樓
,杏芳對那裡的濤聲與綠蔭一直保留著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陳景蘭洋樓」興建時曾動員了整個村莊的男丁,他
們受雇參與興建、支領薪資,心裡也把它當成一份共有共
享的榮耀,樓房興建完成,呈現了特有的建築特色;這棟
樓房在軍管時代被國軍借作「官兵休假中心」使用,曾在
金門服役多年的言伯對它十分熟悉,津津樂道它的歷史意
義淵源,比杏芳這個土生土長的金門人還更加熟悉。
  言伯描述起過往到這兒休假的往事,杏芳記憶的則是
另一種風情,她記得學生時代每次郊遊踏青,常常選擇在
樓前的涼亭吃午餐,猶記得當時耳裡聽聞得見濤聲,滿眼
盡是綠蔭,他們快樂的拍下一張張青春歡笑的照片。
  只是來到了洋樓前,他們又失望了,這一路行來,言
伯常常是口沫橫飛、不斷描述過去記憶中美麗的自然景色
,再穿插旁述軍旅生活中精采絕倫的故事,但說到最後卻
越來越像放羊的孩子無法自圓其說,言伯按相機快門的手
也越來越無力,最後乾脆把相機收進背囊中,再也懶得拍
了。
  眼前的一切變化甚鉅,只見洋樓的前簷樓板已經倒塌
,側間牆壁也半倒,露出了底磚,過去的宏偉景觀已不復
存在,相機曾經記錄的美景已難追回;這棟洋樓在國軍借
為官兵休假中心時,尚保存著樓房的丰姿,待軍方交還民
眾管理後,樓板反而開始倒塌,這其中原因頗讓人尋味又
欷吁。
  自戰地政務終止,開放觀光以後,金門的面貌急遽蛻
,整體建設普遍缺乏長遠規劃,新舊之間連基本的和諧都
無法達到。
  新的鋼筋水泥樓房一棟一棟建起來,突兀的聳立在村
中,而老厝則一間一間擱置、荒廢;新的樓房缺乏美感及
地方特色,老厝因沒人居住,加速傾圯頹敗,村莊的景致
呈現了奇異的新舊衝突,這些都讓人疑惑且又嗔怨。
  杏芳久未返鄉,當她回去探望童年就讀的學校,發現
學校消失不見了,校區改建成一座山莊,但經營不善旅館
很快就結束營業了,變成了一座荒涼傾圯泰半的山莊,到
處野草叢生,門窗破落不堪,杏芳很想告訴小杰小薇兄妹
倆,這裡是她童年讀書嬉戲的地方,但面對滿眼凋蔽景象
,她話哽在喉頭、不知語從何起﹖
  她最後還是淡淡說了一句:「這是媽媽以前讀書的地
方。」兄妹倆半信半疑的東張西望,卻看不出什麼學校的
模樣來,午後的太陽熱辣辣的,大家都流了一身熱汗,兄
妹倆吵著要喝冷飲,杏芳尋著從前的記憶想起附近有一家
冰果店,那裡的刨冰讓他們一群孩童趨之若鶩,夏天裡微
薄的零用錢全都花到那間冰果店去了,然而杏芳找來找去
結果什麼也沒找著,整個村莊靜悄悄的,看不見半個人影
,就像是一座空城。
  「都變了,很多地方都變得不一樣了。」言伯說。
  雖然金門不是言伯的家鄉,但他曾在金門服役待了七
年,許多當地的事蹟及景致他比杏芳都還要熟悉。
  杏芳也跟著唉聲嘆氣的,感慨許多美麗的回憶都變調
走樣了。
  幾個曾經熟悉的村莊走逛下來,杏芳和言伯相互交換
經驗,心中感慨良多,他們不斷質疑時間與環境的變化;
過去長期的軍事管制,凍結了地區的營建,反而完整保存
了聚落的型態,但觀光事業的引入,使原本的空間角色迅
速發生變化,也因此滋生不少新問題。
  言伯回溯過去在金門的軍旅歲月,他說軍管造成了人
心封閉、吸收力薄弱的缺點,一旦解嚴,原本格局狹窄的
視野依然看不見自己的殘缺,一昧追求呈現富裕表象,大
家拼命蓋新樓房,除舊佈新的結果是優良傳統也迅速流失
,地方特色也漸漸泯滅,原本是最好的觀光資源,包括閩
南式民居建築、自然景觀資源、綠化景觀古蹟、獨特的戰
地設施、戰地神祕色彩等等,也在無知的錯誤裡一寸一寸
的喪失了;最讓人遺憾的是當政者為求在任內有較好的功
效,急功好利的大興改革,結果破壞大於建設,外地投資
者短視的投機商業行為,更加速一座島嶼的自然景觀淪喪。
  離金前夕,言伯說他想去探訪舊日的一個老戰友,對
方已備妥一桌豐盛的佳餚及珍藏的陳年高粱要宴請他們,
杏芳開著租來車子,回溯過去曾走過的路徑,期盼可以順
利這找到地點,這幾天一路行來他們好幾次走岔了路,走
回正途時不免感嘆時光之險,記憶或許是對的,變化的是
環境,而環境化人之深令人感慨,他們在搜尋往日蹤跡時
常感到失望與落寞,但旅行的腳步是激進不退縮的,返鄉
探親的意念也不會因為這一些變化及挫折而停頓,她踩下
油門,加速往前馳去,聽見輪子帶動滾滾沙塵,親切的土
地發出堅定的回聲,那聲音底下隱隱有嘆息聲傳出來,像
歌聲像淚痕也像遊子的吟嘯,杏芳把車窗整個搖下來,她
想把這奇特的聲音聽得更清楚更真確,卻聽見更大的一種
聲音灌進車內,那是木麻黃在風中沙沙沙的唱著自己的歌!

台長: 歐陽柏燕
人氣(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