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是”情緒反應”,課程一開始,leader要我們用一個詞描述自己最近的情緒,
我表達的是『感覺自己這兩天不太落地』,語畢,我只看到夥伴們瞪大雙眼用疑惑的神情看著我,leader要我再說的更具體一些,要我從狀態的層面回到情緒的用語,
我們試著從『不安』、『焦慮』、『慌亂』,一直對焦到『慌張』,於是,我重新再描述一次,『我感覺我的情緒是慌張』。
接下來的過程中,除了我之外,也還有很多夥伴都是卡在情緒詞彙的使用上,我發現大家好像都習慣用”狀態”的方式來說情緒,而不是用情緒的字眼來說情緒,加上平日慣用的情緒字彙就那麼少少的幾種,翻過來轉過去,實在變不出新東西,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說出來被leader打槍,說出來被退回,說出來被糾正,說到後來,自己一開口就笑了,因為已經知道自己其實又使用了狀態的詞彙了。
當然,重複的練習和leader的說明,會讓我更快進入課程預期目標,但心裡也感覺到有另一個不服氣的感受沒有退位,正在蔓延,纏繞糾結住我學習的步伐,
為此下課後我還特地跟lesder聊了一會兒,說說心裡那種卡卡的感覺呢!
離開了教室後,這樣的感受仍不斷的發酵,
為什麼這些詞彙,我在工作坊裡都能通行無阻,都能即刻被懂、被接住,為何今天卻不斷被leader退貨,
當會的招數都全拿出用了,卻還連續被打槍時,其實是有一種江郎才盡的挫敗感,有那種掏光口袋卻發現已無彈藥可用了的慌張感,
難道用狀態、用隱喻的形容方式,就不能讓個案感受到我跟他的同在嗎?一定要用很精準的情緒詞彙嗎?
心裡就是疑惑,就是不解,甚至是不服氣。
下班前我跟進駐在辦公室的心理師聊起了這堂課所帶來心裡的難受和學習的障礙,還有該階段學習所給我的巨大壓力,
那種焦慮,很像是一腳踩在門內,一腳還在外面,一不小心瞧見了門內的學問既艱深又浩瀚,而引發出是否要抽腳逃亡的疑惑。
我們聊著聊著,
她首先接納了我已經會的那些描述方法,先解除了雖然我會的不是leader要的那種技巧,但也沒有糟到連用都不能用的那種焦慮,再讓我體悟各個學派有各種方法,沒有非得一定哪種才是最好;她說她雖已是心理師,但也還在努力學習如何正確的覺察情緒這門功課。
我們還談及,情緒的字彙是可以幫助那些慣於在認知狀態裡,無法清楚知道自己情緒或是不敢面對真實情緒的人,更有機會靠近自己的情緒進而去處理內在情緒,
有一些專拿”狀態描述法”來當作保護色的愛好者,慣用此技以免除要直接承認自己也有情緒的煩惱,但若諮商員能精準使用情緒詞彙,也可使晤談過程更容易聚焦,切入問題核心。
她也安慰我說,就把情緒詞彙的使用當做是一種工具就好,諮商員擁有的工具越多,面對個案就用能更快上手,就不會錦囊羞澀,驚慌失措了。
倏忽間,我突然開竅了,
我回應她說,我覺得自己此刻像極了日本卡通裡的「神奇寶貝收藏家」,
將展開把一個寶貝又一個寶貝,收集馴服到自己百寶袋中的旅程,幻想有一日任務登場時,就看打怪適合使用哪一種神奇寶貝,就能立即召喚它上場應戰。
「神奇寶貝收藏家」馴服各式寶貝的過程,原本就是充滿辛苦和挑戰性的,越是無法輕易收服的寶貝,想必其戰鬥值和防禦值越是驚人,
當下,我臣服了,我心甘情願了,就把每一個技巧都當做是神奇寶貝來征服吧!
一想到我的百寶袋會有各種力量強大的寶貝,好像壓力和焦慮感都瞬間退位,變成了躍躍欲試和刺激挑戰了,那個跨不進的腳步,也變得輕盈充滿能量了,心開了,原本擔憂過不去的關卡就這樣跨越了。
這場對話,情緒因為被接納、被看見,而無需再搖旗吶喊,模糊掉了內心根本的問題,
因為適時的提供資料和自我表露,讓我願意放下恐懼和排斥,走近一步去理解問題,
因為被同理和勸導,讓我離開被強迫接受的內在狀態,更知其所以然,了解學習的目的與目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