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4 07:55:22| 人氣41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我成長是愛情的良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日看社會中層出不窮的情感事件,讓我聯想到家庭治療師兼性治療師大衛‧史納屈(David Schnarch)所說的一句名言:“Marriage holds the partner’s happiness as hostage and the ransom price is always your personal growth.”當伴侶的幸福成了婚姻或是關係中的人質,贖金的代價總是個人的自我成長,更甚者就是自己的生命。某種程度就是讓自己成為愛的奴隸,以致於不再擁有真實的自己,有的只是為愛付出一切,值得嗎?

曾經在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讀到有讀者建議要「加強情感教育、學習分手藝術」,立論是很好,但是在台灣的升學主義掛帥之下,學校是否真的願意將情感教育置於教育體系之內,實在是令人值得懷疑!我個人曾至國中、小演講有關「兩性教育」專題,在私底下輔導主任或老師也表示舉辦這類的專題演講是為配合衛生署十一月的「人口教育月」而有的,因此平日校方對於相關主題的關切恐怕是少之又少,若是要讓學校的學生能夠透過學校體系認識愛情的真諦,恐怕是難如登青天!所以當學生碰到愛情的難題時,依舊無法找尋到出路。

若說父母也該扮演一部分的角色,我也不否認,只是父母所提供的情感教育會不會成為子女的重擔?常聽身旁一些未婚的人士笑談其父母的一些想法:「若是妳未來的先生沒有一棟房子不要嫁」或是「你未來的妻子不會煮飯不要娶」。上述的一些想法不過是弱水三千的其中一瓢,許多聽起來似是而非的想法困惑著現代的青年男女,同時也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實施了「蠻橫咒」,讓我們對愛情永遠沒輒。

我常在想什麼原因讓許多人深受愛情的苦,但卻又前仆後繼投入愛情之海?可能的原因是我們都想在愛情海中找到一個可靠岸的港口,但絲毫沒有想到的是我們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一個可以對愛情負起責任,同時也願意在愛情中不斷地成長,而不是三不五時就想拿愛情當成武器來要脅對方,迫使對方因為愛情而就範。如果一個人的慾望是來自於「空虛」或「缺乏」,這樣的愛情注定受苦;反之,當慾望來自於「統整」(fullness)或是對「自我」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愛情就有機會紮根、茁壯,並且結實纍纍。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記取教訓,因此芭芭拉‧安吉麗絲(Barbara De Angelis)曾經於「愛是一切的答案」一書中說到,當我們對人生的功課一直無法學會之時,宇宙的力量會不斷地介入,直到我們能真正體會這件事背後更高的意義,這樣我們才能往前進,等待下一個功課的來臨。

因此愛情或婚姻要幸福,重要的是不再讓自己成為愛情或婚姻的奴隸,許多男男女女為了愛情犧牲了自己,結果所愛之人卻又移情他戀,自己卻是獨黯然而淚下,絲毫不知過去的付出到底算什麼?想著過去的山盟海誓,如今一一成空,不知道是否下一個男人或女人會更好,因為自己已經受不起愛情再一次的痛。失去愛情等於就是失去了自己,不知自己的價值何在。

在從事心理輔導工作中看過這樣的男男女女,有時覺得前來尋求協助的案主有些作繭自縛,明明知道對方可能不是個好東西,但是就不願意捨下對方,或者是一直讓對方不斷地糟褟自己。

有位女孩前來尋求幫助,為了男友不體貼自己而無法釋懷,每當女孩因為一些事情哭泣時,總會遭其男友痛罵,罵她怎麼那麼脆弱,一點小事都不能處理,將來結了婚那還得了。這一罵讓女孩非常的難過,她心中真正想要的是男友能給予一個擁抱、聽聽她的抱怨,而不是男孩的建議,當然也不是他的責罵,因為他的責罵只是帶給女孩更多的羞辱,更讓彼此之間的感情愈加疏離。當他們兩位接受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雙方都期盼對方有所改變,可是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除非自己先改變,否則想要別人改變簡直是狗改不了吃屎,難哦!

史考特‧派克(Scott Peck)曾經在「心靈地圖」一書中說到:「面對問題是個痛苦的過程。」既然是個痛苦的過程,也就沒有人願意去面對問題,問題總是留給別人去面對,自己卻安穩坐在「舒適區」(comfort zone)內坐享其成,那知道對方也是這樣坐享其成,以致於最後愛情中的男主角與女主角都是悲劇收場。

也有的男孩在面對愛情的困境時,想到的只是自殺,企圖藉由自殺來挽回女孩的心,這個男孩從來都沒有想過該如何去討女孩的芳心,只是覺得自己喜歡這個女孩,女孩就該同樣地喜歡自己,當男孩一遇見女孩的時候,男孩總是噘著嘴,一副別人欠他八百萬的樣子,女孩看到男孩這樣子,直覺認為他是個不開朗的人,為何要喜歡他呢?可是男孩不懂女孩怎麼不瞭解他的心?

我自己也不懂為何世上的男男女女總是將自己的「決定權」交給別人,而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將決定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代表著風險,不如換個想法,將之視為踏出改變的第一步,這意謂著我們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區」,面對人生的挑戰,同時我們也將面對自己的收穫:「個人的成長」。

想想我在七、八年前的初戀,差一點就傷害了自己所深愛的人,雖然我認為對方惡意離棄了我,因為她無預警地離開了我,沒有留下任何的隻字片語,同時也沒有說明原因,我因此悲哀哭泣半年,更甚者,我原本計畫寫黑函去污衊對方,但是在我的心中始終有個聲音告訴我,這樣做對我會有任何好處嗎?反覆思考的結果是壞處將多於好處,因此打消此一念頭,即使後來我們不在一起,相見時至少還是朋友,而非仇人。

這樣的一段經歷讓我深信,唯有自己不斷地成長,我才有可能從愛情的傷痛中脫離,若是我那時真的採取極端的手段,我恐怕如今還會承受愛情的苦果,因此決定自己是否要承受愛情的苦並不在於我們失戀了,更不是愛情,而是我們對於愛情或失戀賦予何種意義。

一位著名的斯多亞學派哲學家艾庇顧拉斯(Epictetus)曾說:「人之所以有困擾並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如果我賦予愛情或失戀是個人生功課的學習,那我就會全力以赴,面臨挫折時我會先檢討自己可能的缺點,看看對方是如何回應我的進步,而不再沿用我舊有的模式,相信對方也會同樣地成長。反之,若我仍是賦予愛情或失戀是環境因素,那我仍然可能歸咎對方沒有好好經營愛情,我就因此哭鬧不休,那這樣的愛情就有如風中殘燭,隨時可滅。

面對愛情或失戀,我們可以自我評估一下,如果改變我自己現有與伴侶的互動模式是好處多於壞處?還是壞處多於好處?讀者不妨拿隻筆和一張紙,在紙上劃一條直線及橫線,將一張紙分成四大區塊,第一個區塊寫上「不改變的好處」,第二個區塊寫上「不改變的壞處」,第三個區塊寫上「改變的好處」,第四個區塊寫上「改變的壞處」,寫完之後,比較一下這四個區塊的內容,或許就可以一目了然。

如同我前面所引述的,面對問題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若我們能夠持之以恆地去面對我們的問題,我們將知道,不管環境如何改變,只要我們個人願意不斷地自我成長,即使社會、父母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戀愛,我們會因著本身的生命長大、成熟,使我們能夠面對愛情中的陰暗面,而不致跌倒。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踏上「九又四分之三的月台」,邁向愛情的學校,使我們在愛情中充滿勇氣。所以自我成長是愛情的良藥,會讓我們在面對愛情的陰暗面,都不會使我們怯步,反到給我們更多的學習機會,使我們更能知道上天所賦予的使命,如此我們更有機會讓世上的男男女女不再重滔覆轍,不再為了愛而犧牲了自己。

台長: ok99
人氣(41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心靈 |
此分類下一篇:感謝曾經讓你流淚的人
此分類上一篇:接納差異是真愛

ok99
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2008-02-24 08:30:47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