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對愛情伴侶的選擇,不僅需要正確的思想動機和道德品質,還需要必要的科學方法。科學的方法不僅是思想成熟健康和道德高尚美好的產物,同時也是確立持久良好的思想標準和道德標準的基礎。
愛情使人產生了複雜的心理狀態。如果不能清楚認識它,正確地把握它,你就會被它迷惑,對它盲從,很難選擇到理想的伴侶。因此,掌握科學的心理方法是選擇的必要。
一、選擇的心理偶像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們對要選擇的對方提出一系列的條件,但當這些條件基本上符合的人到來時,他們卻往往相不中。可見,人的思想概念的選擇僅僅是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方面——心理意念選擇是難以用概念表述的。
據心理測試,絕大多數適齡青年心中都存在一個要選擇的異性形象,也就是偶像。這是一方面通過欣賞電影、戲劇、小說等文藝形象,另一方面通過聽到和直觀前人和同輩人的婚戀等現實形象這兩個途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再創造。儘管在各人頭腦中,有的對偶像是明確的,有的人是模糊、零散的,甚至是下意識的,但偶像是客觀存在的。稍加心理引導,就能讓青年意識到。
青年心中的偶像有的是以一個外來形象為主,有的則是多種形象的綜合。這些偶像的形成還帶有年齡特點。例如一位男青年,在青少年時期就喜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少年時期的冬妮亞;20歲左右走上社會又喜歡蘇聯英雄卓婭式的青年戰士;當二十七、八歲後,又喜歡《牛虻》一書中瓊瑪式的革命者。青年心裡的偶像往往是本人思想、理想、性格、情感的一面鏡子。例如一位男青年,一心想做自然科學家,他心中的偶像可能是居里夫人式的;一個被動型、保守型性格的男青年,他心中的偶像又可能是《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式的。偶像有青年自身經歷的痕跡。有位男青年的母親在動盪年代因病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而去逝,他立志要找一位女醫生為家庭成員。一位復員女戰士,在部隊養成了一種勇敢的性格,她只對具有電影《佐羅》中佐羅那種勇敢的人,才能產生愛慕。當然,形成偶像的因素和偶像的類型千差萬別,但由於青年的特點,他們心中的偶像往往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二、選擇的心理要求
有些男女青年,開始接觸時覺得對方很好,但接觸幾次就發現對方不合自己的心思,達不到自己的心理要求。從青年互相選擇對方的心理要求形式上,可劃分成伴侶型、助手型、主僕型,或界於兩者之間,或一種為主三者兼有。例如伴侶型,一方是國家幹部。也想找一個幹部類型的人。助手型,一方是青年作家,想找一個稍懂文學、對文學感興趣、能抄抄寫寫的人。主僕型,大多表現在思想、性格、享受等方面對對方的要求上,一方是精神完全獨立,另一方則要百依百順。一般地說,主僕型只是一種生活要求,助手型在生活基礎上增加了事業要求,伴侶型在生活與事業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思想要求。
這三種類型,也是相對而言。一個人與一個人相配,也許是伴侶型,而與另一個更強的人相配時,又可能是助手型。再如,一位男青年由於照顧父母和自己的事業,放棄選擇一個伴侶式的人而去選擇一個助手型的人。人無完人,一方絕不能對另一方心理要求過高過全面,或者過於苛刻過於浪漫。選擇的心理要求要與自己的實際追求相一致,要與自己的實際條件相符合。
三、選擇的心理審美活動
審美意識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僅拿女性美為例,唐朝的美女圖多是豐滿健康,明清的美女圖弱不經風帶有病態。50年代、60年代,不少青年認為《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銀環式的一些角色美,有的女青年甚至模仿銀環去打扮,去留影。而前一段時間,又有些男青年認為美的是日本電影中真由美、夏子的一類形象,即亞洲人的模樣、歐洲的裝飾,優越的物質條件與豐富的情感。人們的審美觀點是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緊密相關的,是在不斷變化的。
男女雙方的審美觀點也有所側重,男方選擇女方時側重於優美感,多於觀察和要求女子的相貌、情感、姿態等,感情的色彩濃厚。女方選擇男方時,側重於崇高感,較多觀察和要求男方的身材、氣派、才華等,理性的色彩濃重。在初戀的一部分青年男女中進行測試,男方閉上眼睛時,腦中印出的是女方的最佳面部表情、動作及裝飾;女方閉上眼睛,腦中卻印出一個有活力有特點的氣體般的形象。這種男女雙方的側重點,是有雙方不同的生理條件、年齡差異,以及男女在社會中的不同分工等原因的。
四、選擇中的心理錯覺與控制
幻覺與實際。
前面說到,青年在婚戀前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這個偶像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青年在戀愛初期選擇對方時,往往用這個偶像去套現實中的對方,產生一種幻覺。例如,男方看到女方在市場上買了一件衣服,很會挑選,他就認為女方精明強幹,長於社交等。甚至對方說一句話、辦一件事,本來沒有那麼深的思想和情感內容,他也要按幻想中的偶像加以發揮與塑造。在用偶像套現實的基礎上,再會去套未來,設想出不少不可能達到的境地。而一旦對方不適於自己的偶像時,又會出現許多偏見與片面的幻覺,反過來去不正確地看待與要求對方。所以,在婚戀前一定要對偶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或接近現實。
選擇的感情衝動與理智思維。
選擇是男女雙方的初期接觸,雙方情感的衝動和一次次的上升是自然的。關鍵是有些青年缺乏理智思維的基礎,任憑情感衝動的一次次盲目上升,以致輕率地做出選擇決定,成為感情衝動或感情放縱的犧牲品。這就為婚後的悲劇種下了禍根。
選擇意識與選擇思維。
選擇意識是長期思維形成的主觀意識,這種主觀意識的正確程度在每個青年思想中是有差異的,但同時又都缺乏自我的實踐性。一見鍾情,並不是沒有思維基礎的,但正確的選擇還需要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不斷飛躍才能完成。所以,一見鍾情並不代表成功,時間的長短並不代表認識的深度,認識的深度應該有相應的時間與實踐的保證,有賴於充分全面的理智思維。
情感交往與分寸。
一般地說,青年互相選擇時經歷同志、同志式的朋友、選擇後進入愛情中的朋友這三種感情發展的階段。有不少青年因選擇了幾次對像失敗後,產生了冷淡悲觀感;還有一些青年在追求對方遭到回絕時,產生了失望悲觀感。這一方面是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選擇方法,另一方面,有許多人過早地把感情依附於對方,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苦惱。在感情交往的這三個階段中,要注意界限與分寸。過分的情感依附與表示,不僅對自己選擇不利,也影響對方的正常選擇,給對方造成外界與思想上的壓力。所以在交往時,雙方應注意不要超過情感、道德、法律的界限,尊重對方正當的選擇權力。
自我感覺與外來意識。
青年與成年人相比,仍有相當的思想依賴性。青年人容易懷疑自己的直觀感覺,又易受到外來意識的影響,而影響自己正確的選擇。例如雙方接觸後,一方不太滿意,尚在猶豫,而此時對方若提出不同意,他就可能會產生惋惜和同意的心理。如對方很痛快地答應了,他又會產生種種疑慮和不同意的心理。再如,一位高傲的姑娘,周圍有幾個人在追求她,但她卻往往會看上並追求一個「敢於」看不上她的人,甚至對方因為其他理由一再拒絕時,她追求得竟更熱烈。在許多時候,旁觀者會看到,她追求的對象並不如其他追求她的人。另外,青年在選擇時,往往求助於家庭成員、領導、同事、親屬朋友等平時較親近與信得過的人,往往別人說了幾句話,他就下定了自己同意與否的決心。值得注意的是,別人的意見往往是從自己的一個側面觀察的,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與片面性,而常常還帶有投其所好、看當事人的心情等感情的色彩。
因此,選擇確是一種十分慎重的事。
Author :王裕華 Provenance :《潛科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