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乾清宮的寶座前擺了一隻獨角獸
乾清宮的寶座前擺放著一隻造型奇特、只有一隻犄角的似羊非羊的木雕怪獸。這是什麼獸?為什麼要擺在這兒?
這個樣子的動物當然世上難找。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羊,名叫獬豸,一角,毛青,四足。據說它非常正直,而且具有超人的智力,本能地分清是非曲直。乾清宮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立儲聖旨的地方。雍正以前,皇位的繼承一般都採取公開建儲的方式,即皇帝在位時,預先公開冊立太子。康熙多子,曾兩次廢立皇太子,這就導致了皇子們為帝位繼承權而爭鬥。雍正繼位後,鑒於以前建儲的教訓,改公開冊立為秘密建儲,即皇帝在位時確定繼承人並秘密寫好繼承人的姓名,藏在乾清宮內「正大光明」匾後的建儲匣內。皇帝死後由貴族大臣們打開建儲匣,宣佈「御書」所指定的人來繼承皇位。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都是被秘密立儲而當上皇帝的。選擇皇位繼承人,對於清王朝的長治久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皇族的利益要求皇帝在這個問題上不得從個人的好惡出發,而要考慮到整個統治集團的實際情況。為了在這個問題上對皇帝不斷敲警鐘,在乾清宮裡特別設置了「性忠直」的獬豸神像。
乾清宮又是皇帝的寢宮和日常活動的場所。內廷典禮、接見官員都在這裡進行。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和萬壽等節日,都要在這裡舉行內廷典禮和皇族家宴。當年,光緒皇帝還在這裡接見英、美、法、日、俄、奧、葡等國的使節,接受各國的國書。皇帝在這裡待人接物,也應該公平公正。把獬豸擺在面前,一方面是皇帝誇耀自己「公平正直」,一方面也有自警的意味。
為什麼故宮的殿堂寢
宮中都擺放著如意
漫步故宮,你可以看到無論是殿堂的寶座旁,還是寢宮的案几上,都擺放著如意。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如意是一種重要的觀賞品和擺設。如意的製作在清代十分講究,選用的材料十分貴重,有金、玉、瑪瑙、翡翠、水晶、珊瑚等。在製作技術上運用了平雕、浮雕、鏤空、單鑲、三鑲、多鑲等多種製作手法,無論是凹下去的陰線,還是凸起的陽線,都能做到精雕細琢不差毫髮。至於上面雕刻和鑲嵌的花紋圖案更是不勝枚舉,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獻壽」、「劉海戲蟾」、「張騫浮槎」等;奇禽異獸有「松鶴」、「雙獅戲珠」、「太平有象」等;花鳥蟲魚有「萬年青」、「佛手」、「鴛鴦荷花」、「魚龍變化」等。
「如意」還是上層社會的一種高級禮品。每逢喜慶佳節,帝后壽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們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嬪妃們敬獻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賞賜臣下。臣下敬獻如意,為的是討得帝王歡心,好邀寵取信,步步高陞;而皇帝作為御下之策的賞賜也可以籠絡臣下,收買忠心。作為禮品的如意可謂神通廣大,使送收雙方皆可如意。
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稱心」的「如意」在語音上相同,聽起來好聽,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別迷信,總想憑借「如意」好聽的名字來象徵吉祥。不僅如此,還要借「如意」二字順題發揮,雕琢的圖案也大都是吉祥圖案。例如,有的如意頭上鑲嵌兩個柿子模型,這是因為「柿」和「事」同音,這樣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靈芝狀的如意頭,這是因為靈芝一向被認為是長生不老的藥,這樣就可以「長壽如意」了;有的如意頭上雕刻成5個蝙蝠圍繞著一個大「壽」字的圖案,這是因為「蝠」和「福」相諧,這樣就可以「五福捧壽」了,指長壽、富貴、康健、德行、善終,真是樣樣如意了。
為什麼紫禁城裡擺設著欹器
故宮博物院裡陳設著1895年「光緒御制」的一對高45.5厘米、長18.7厘米、寬14厘米的銅質鎏金器物。它的樣子像個插屏,底座上有一個框架。在框架上面橫框的正面鏨刻有篆體的「光緒御制」4個字。框架的中央吊掛著一個直徑12厘米、高14.7厘米的杯狀容器,杯狀容器兩邊的乳釘形軸與框架內側的針狀軸銜接,這樣,這個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轉動。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時,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掛;將水倒滿後,容器卻自動翻轉,而把水全部倒出來了,之後,容器就又自動偏向一方而靜止下來。這種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傾斜的意思)。
這種玩 意兒早在周朝時就有了。據說,有一次孔子去周廟參觀,見廟中有個欹器。孔子問道:「這是什麼器物?」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佑座器。」孔子說:「我聽說這種東西灌滿了水就翻過去,沒有水就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這樣的嗎?」守廟的人回答說:「是的。」孔子讓子路取來水試了試,果然這樣,於是長歎一聲說:「唉,哪有滿了而不翻倒的呢?」
清朝皇帝讓人在紫禁城裡擺設欹器,是借欹器「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的特點喻示「滿招損,謙受益,戒盈持滿」的道理,並以此警戒自己,以利於自己的統治。
為什麼交泰殿的寶璽是25方
皇家寶璽象徵皇帝的權威,是發號施令的憑證。故宮的交泰殿陳列著25方皇家寶璽,稱為「25寶」。這些寶璽有金製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紐有交龍、蹲龍、盤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大的寶璽的底面為19.2厘米見方,小的底面每邊為6.8厘米。這些寶璽雕鏤精湛,質地名貴,形體碩大,是其他傳世古印不能相比的。
在「25寶」中,有一方滿文的「皇帝之寶」,而「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之寶」是漢、滿兩種文字,漢字用篆書,滿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書漢字。25方寶璽,除兩方「皇帝之寶」重文外,其餘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寶璽的應用範圍也都有明確的規定,內容涉及皇位的繼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賞賜等各個方面。例如,有關赦免方面的,用滿文「皇帝之寶」;有關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寶」;有關國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訓之寶」;有關獎勵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寶」;有關賞賜饋贈方面的,用「皇帝行寶」;有關文化教育方面的,用「欽文之寶」;有關征伐方面的,用「討罪安民之寶」……總之,皇帝發佈的每一個詔書、敕諭,都要根據其內容的不同使用相應的寶璽。從現存的清代檔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質地的「皇帝之寶」和青玉質地的「敕命之寶」,前者鈐用於皇帝頒布的詔書,後者鈐用於皇帝簽署的敕諭。
那麼,為什麼寶璽正好是25方呢?
現在交泰殿存放的「25寶」是清代乾隆皇帝選定的。乾隆選25這一個數目,一般認為是用《周易》「天數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為陽,地為陰,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周易》以1、3、5、7、9相加為天數25。用25來確定寶璽的數目,以象徵自己的王朝綿延無限。但是實際上乾隆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此。
乾隆在晚年所寫的《匣衍記》中指出:「定寶數之時,密用姬周故事,默禱上蒼,祈我國家若得仰蒙慈佑,歷二十五代以長」,「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數」。所謂「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遷都洛邑,開東周25代王業。我國歷史上歷時最長、世數最多的王朝是東周。乾隆把順治作為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東周那樣,延續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結尾寫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賜世賜年則在天。」這就不但足以說明他對自己心願的實現根本沒有信心,而且對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誠惶誠恐的。
中國的封建帝王們,開始是標榜他們「受命於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萬世不衰。後來,人民的革命,改朝換代江山易姓的歷史打破了這種幻想,於是,他們中的開明派認識到自己的統治也是不能萬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間達到了鼎盛時期,社會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養,對歷史有較系統的研究。強大的國勢,嚴峻的歷史,所有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認一切王朝都要滅亡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
Author :周志 Provenance :追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