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3 04:25:31| 人氣93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一些資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見」語言 ─手語研究視界 94.11.24.
主持人:人文處 陳處長東升
報告人:中正大學語言研究所 戴浩一教授

平常我們都是「聽見」語言,怎麼會是「看見」語言呢?沒錯,語言是可以被看見的,如果我們用手語交談,而不用口語交談。口語是經由「發聲─聽覺」的管道來進行交談,而手語是經由「動作─視覺」的管道進行交談。所以語言可以分口語與手語。口語如國語、閩南語、英語、日語等;手語如台灣手語、日本手語、美國手語等。國語、閩南語、客語是大多數台灣居民日常使用的語言,而台灣手語便是台灣聾人日常使用的語言。
很多人都以為手語就是用手比劃比劃,沒有規則可循。事實上,手語也是人類的自然語言。人類自然語言的特點,不管是口語還是手語,都是以有限的符號,透過一套規則(即語法),來表達無限的概念。各國的手語就像各國的口語一樣,都有其語法,而且語法結構都相當錯綜複雜。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四年來戴浩一教授帶領著國立中正大學語言所的研究團隊,包括語言所所長蔡素娟教授、麥傑教授、張榮興助理教授及多位碩博士研究生,針對台灣手語的語法,包括音韻、構詞、句法等,進行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析。戴浩一教授是中國語言學界知名的認知語言學家,曾在美國從事研究與教學三十年,於民國八十四年返台設立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以語言與認知為該所研究與教學之主題。他對語言的概念系統及認知原則有很深入的研究。手語語法與概念系統及認知原則有很密切的關係,戴浩一教授是極其適當的主導人選。
這個四年計畫的主要具體目標是對台灣手語做一個最完整的描述及分析,包括編纂一部有學術與實用價值的《台灣手語參考語法》,以及製作一部架設在網際網路上的《台灣手語數位影像辭典》。
本研究之重要性與價值是多面的。首先,語言學理論一向都以口語為分析對象,長期忽略手語,導致理論不夠完備,甚至錯誤。手語研究可以使語言學理論更精確。人類的語言能力,不分聽人與聾人,都是由我們大腦的語言機制控制,故口語與手語的語言結構有其共同處,不容相關領域,如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腦神經語言學之研究者忽視。其次,由於手語語料之收集比口語語料費時費力,一般學者不容易獲得。《台灣手語參考語法》與《台灣手語數位影像辭典》的編纂可以嘉惠學者。尤其參考語法的編纂往往需要一群人多年的努力,語言學家多視為畏途,所以美國手語的研究雖然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至今尚沒有一部美國手語參考語法。《台灣手語參考語法》將是全世界第一部有系統而完整的手語參考語法,將帶動手語的語言學研究。
除了上述學術價值外,本研究還有人文、實用以及應用之價值。在人文方面,手語研究可以反映語言與文化之多元性,保存珍貴的語言資料,並可促使聽人瞭解聾人之社會與文化,進而尊重並欣賞其文化與價值體系。在實用價值方面《台灣手語參考語法》可以提供啟聰學校與特殊教育的相關教育人員教學之參考資料;《台灣手語數位影像辭典》可以提供有興趣學習手語的人一個方便的自學管道。至於應用價值方面,手語的研究有助於人工智能的研發,包括口語手語雙向語言翻譯機,以及影像辨識工程技術的突破。有朝一日,機器人不僅可以做語音辨識,也可以做影像辨識,對人類的生活將有很大的改變。
在這四年執行研究計畫的過程中,我們研究團隊從有聲世界走入無聲世界,每一個成員都因為跟聾人的接觸而拓展了視野,豐富了人生體驗。我們發現,聾人雖然有聽覺障礙,但是他們也因此比一般人更有觀察力,更惜福,更熱情,更珍惜他人的善意。參與並協助我們計畫的聾人都成了我們的好朋友。他們最高興的是發現手語與口語有同等的地位,有其特色,足以引以為傲。
然而,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還是要面對聽人本位主義的種種挑戰。例如,不管聽力受損到什麼程度,幼童入學都被要求學習口語。我們曾經在啟聰學校觀察小學一年級生上課情形。學生往往為了一個詞彙,要反覆學習發音幾十分鐘,最後說出來仍然不夠精確,難以被聽人瞭解,不但無法減低溝通障礙,反而不斷地遇到挫折。反觀下課時學童以自然手語互動,溝通無礙,而且那種活潑生動的表情,與上課中判若兩人。可見這些學童的智力與一般生可能沒有差別,但是上課時的表現可能讓人誤以為有學習障礙。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家庭中,嚴重影響親子關係。有一對聾人夫婦,在生下聾小孩之後,祖父母認為學習手語對小孩不利而不讓孫子學習手語,堅持讓僅有一點點殘餘聽力的孫子學習口語,造成親子之間無法溝通的情形。當我們告訴小孩的父親,讓小孩學手語對小孩有幫助時,父親當場落淚,擁抱身邊七歲的兒子,並表示七年來內心的煎熬與罪惡感終於獲得解放。相對於台灣的偏執態度,歐、美、澳洲的國家都比較鼓勵失聰的兒童學習手語,幫助他們自立發展。北歐有些國家甚至規定,嬰兒出生後如有聽力障礙,政府出資讓父母接受手語訓練,並瞭解聾人的世界。我們曾於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一個聾人學校參觀,發現有些聾人父母將聽力正常的兒女送到聾人學校,接受口手語之雙語訓練,目的就在於使聽力正常的兒女也能瞭解聾父母的無聲世界。
因此,我們社會迫切需要的是擺脫聽人的本位主義,尊重聾人及其母語。我們的社會在這方面已經比以前進步,例如手語新聞的報導,手語翻譯員的培訓等。由於語言發展與認知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剝奪聽障兒童學習其母語(手語)將不利兒童的成長。我們殷切期盼大家一起努力,給予聽障兒童快樂健全的成長環境。

轉引自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http://www.nsc.gov.tw/_newfiles/head_print.asp?add_year=2005&tid=33
用手語搭一座希望之橋

2006/06/26 21:03今天閱讀自由時報一篇報導「母愛真偉大」,敘述一名聽障生就讀嘉義農專時她母親成為陪讀的全勤同學的感人故事,或許大家看了都會鼓掌,感佩這位母女艱難困苦中奮發向上的精神,很遺憾的,身為也是聾人的我,也是一樣的求學過程,只感到深深的悲傷,其實可以不必那麼辛苦的!


在臺灣所謂回歸主流(與正常同學一起就讀)之下廣大的聽障學子辛苦了!偉大的聽障學子父母辛苦了!在現今歐美各國已然重新檢視所謂的聽人沙文主義不應強制加諸聾人身上,重新學習尊重與了解其實屬於另一個不同的語言文化,紛紛立法保障手語地位,給于聾人該有的生存空間。


嘉義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正積極研討並大力倡導臺灣手語的重要性,從事幾十年特教工作可說是聽障教育領導人,曾經提倡口語主義的林寶貴教授如今改弦易轍,成為教育部手語研究小組主持人,退休之際猶鞠躬盡瘁為推廣手語貢獻餘生,而從今年度行政院勞委會首次將手語翻譯類納入技能檢定之一,鼓勵有心服務聾人的會手語聽人考取證照,在不久將來,手語翻譯員成為正式職業專業人員,將能嘉惠所有聾者。

現況說明:
一、 台灣自民65年創立普通學校啟聰班、鼓勵聾生就讀普通班以來至今二十餘年,其利弊評論尚無人深入調查研究,社會認知普遍著重回歸主流下聽障生之學業表現,而忽略其心理發展,十年來眾多關於他們控制信念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報告則多屬負面結果,如林寶貴(民82)、何慧玥(民82)、高敏惠(民84)、張蓓莉(民86)、吳秋燕(民87)、邢敏華(民93)等,在近年來愈來愈多回歸主流下聽障生升學或是轉學啟聰學校,其心理問題須經過一段時間,在老師重新輔導下,才能順利融入聾人文化中得到抒解。


二、 現今普通學校設置之啟聰班、啟聰類資源班,以及聾生就讀普通班,皆執行單一口語教育溝通模式,教師亦無手語能力,絕大多數禁止或排斥使用手語,主要輔導在學業及口語方面,多數學生因個別之障礙出現口語程度普遍不佳,筆談基礎弱,也不會手語,產生學習消極甚或放棄之現象,即使表現優異者也僅以良好語文能力自讀力爭上游所致,他們認為這種啟聰班其實是扮演陪讀角色的*呆坐班*,自己在聾人與聽人之間兩方都邊緣化了,回首之際感到痛苦不堪(蘇芳柳民91)。


三、 台灣現有四所啟聰學校,歷史悠久素來作為台灣聾人之精神城堡,傳承保存手語生命最重要中心,近年來在所謂回歸主流以及限制輕中度聽障不能就讀啟聰學校之荒謬政策下,益以口語主義排斥手語,聾生嚴重流失,特殊學校林立更造成啟聰學校邊緣化,許多政策未能細加考量啟聰學校與特殊學校的基本結構與教學目標並不相同而混為一談,重智輕聾,損害現有聾生尊嚴,同時亦使得啟聰學校的歷來貢獻與存在價值逐漸消失中。台灣聾人文化的發源地一旦消失,僅是聾生聾成人心理衛生問題將是所有聽人社會的永遠夢魘。


四、 環顧現今歐美先進國家包括開發中之中國,在聾教育政策上,摒棄所謂的回歸主流或是融合教育,早已實施雙語雙文化教育模式,且獲得相當實質成功,陸續為國內學者專家肯定,台灣修訂腳步相對緩慢,則傷害聾生愈加增多,一個弊多於利的教育政策於聾生一生的負面影響甚大,應予高度重視,所謂雙語雙文化意即回頭尊重聾人文化的意義價值,讓每名聾生在完善的自然手語系統下學習身心健全成長,再來學習第二主流語言(口語或書面語),配合政府立法保障手語地位建立支薪手譯員制度(不論專兼任),聾聽融合,使之就讀就業生活溝通無障礙。

壹、研究結果問題分析:
一、「越來越多適應障礙症的聾者,皆來自所謂回歸主流下的啟聰教育安置,聽人文化的偏見與認同混淆,造成孤立、孤寂,嚴重者多疑、暴躁、易怒、對人不信任等適應障礙症。」


「語言的使用影響個案的角色認同、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社會適應,因回歸主流教育安置,在聽人文化與聾人文化的認同上,產生困惑,而人際的疏離,形成根本的壓力源,使得聽障者常感到孤立與孤寂。」
「由於逐年聾者適應障礙症增多,必須重新思考回歸主流模式聽障生的適切性,單一溝通模式相當不利,『手語-口語雙語模式』應該是適合每個聽障生學習發展最好的教育模式。」


-郭令育等精神科醫師(民91):聽障者適應障礙症個案報告。聽障者心理衛生與教育溝通學術研討會發表。

二、「聾生發展成功的預測因素之一,在語言學上,手語系統幫助比口語早,效果亦比口語佳。最重要的是手語可以幫助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在三年級結束前,如果還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未來在學習其他各種學科時也會碰到困難。」


「對於聾生學習而言,溝通的變動形式,使用口語系統只2%成功。」
「有效教學執行在聾生,教師必須具備與學生溝通順暢的能力,亦即手語-口語雙語能力。」
「啟聰學校是聾人文化的發展地,有很好的手語學習環境,早期聾生於此培養其信心,語文能力良好者可轉到普通班,建立雙語學習環境,相反的發展恐較遲緩。」


-Marc Marschark 博士(民91):聽障教育之早期介入。聽障者心理衛生與教育溝通學術研討會發表。



三、「聾生的心理衛生問題,是一般聽常兒童的1.5~2倍,主要來自缺乏溝通管道,手語系統可建立其自尊及信心。」
「95%受教於回歸主流的場所,與同儕關係的認同與建立上被融合,但只有身體的層次,當口語互動增加時,隔離/孤立也增加,因口語學習受到個別障礙差異有其發展極限。」
「語言使用是聾生發展的危險性因素,但也是最可預防的,雙語教育可預防其間重要的溝通問題」
「醫學模式的聽障強調障礙與缺陷,文化模式的聾,強調共享使用手語經驗、分享世界的視覺經驗以及一個少數民族的經驗,目前唯有啟聰學校可提供聾生獲得以聾為榮耀之學習。」
-Hindley 博士(民91):聽障者的心理衛生。聽障者心理衛生與教育溝通學術研討會發表。



貳、改進辦法:
一、 啟聰教育往兩方向走:啟聰學校與普通學校。連繫醫療社工體系:早期發現、早期介入O~3歲雙語教育、家長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就讀於啟聰學校,語文基礎良好到一定標準,採彈性制度轉介至普通學校,若干課程仍可到啟聰學校上課;啟聰學校扮演終身學習支持服務角色,提供早期介入、雙語教育、家長教育、手語翻譯、筆記抄寫、心理輔導、資訊諮詢等需求。


二、 有關師範院校特教課程修法:明訂手語列入必修學分,包括手語語言學、聾人文化、翻譯原則等課程至少五學分,始能成為一名合格之啟聰教師;現任啟聰教師則採責任進修制,保障聾生完善學習權利。


三、 釐訂雙語教育政策,明訂義務教育就讀啟聰學校,維持公費制度。


四、 加強啟聰學校優質化:鼓勵教職員工參加行政院勞委會舉辦之丙級以上手譯員證照考試,考取者可晉敘一級;建立校內資深教師中甄選校長制度,避免經驗斷層、政策脫節現象;併同現有資源中心設置一終身學習支持服務中心,納入退休教職員工培養種子服務人員,採鐘點制度巡迴手譯筆錄服務。


五、 具體措施:
【近程措施】
劏由啟聰學校資深聾教師為主教,開設聽障教育教師、行政人員手語研習班,並要求達到一定溝通程度之標準,取得證照或證明。


噏將現場教學人員、輔導人員、行政人員之手語能力做為啟聰班校評鑑指標之一,每兩年列入特教評鑑重要項目。


瞓建立啟聰教育專業團隊,從早期介入加強家長教育,做好雙語雙文化觀念溝通工程。


【中程措施】
螆嚴格評鑑啟聰班、啟聰類資源班之設班、增班條件,聚焦整合或併班經營,不論輕中重度皆開放就讀啟聰學校,修訂每班人數規定依障礙程度、教育階段以十二人到六人為原則,建立優質啟聰教育安置方式。


踭專業之啟聰學校設置跨縣市之教育資源中心,遴請兼具口手語能力之師資,建立區域輔導網,督導維持啟聰班、啟聰類資源班,精進教學品質。
【遠程措施】


膶具完善專業團隊之啟聰學校發展為啟聰社區學院,置臺灣手語研究室,正式編制終身學習支持服務中心,每名聾生於此都可追求高級知識技術之培養,提昇生命意義。

轉引自全國特殊教育網討論區http://venus.cc.ntnu.edu.tw/phpbb2/viewtopic.php?t=1706&sid=c2f559736d3f1f54da3d15d4689f5776

台長: 一二,說話!
人氣(934)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資訊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轉貼:釐清幾個實施融合於聽障教育的迷思
此分類上一篇:新聞:手語新紀元2

奇妙飛天使
一二媽媽
高雄市有一個機構專門教導6歲以下兒童學習手語及口語的早療
其中每一個無語吵鬧,無法受控制的小孩到最後可以增強認知能力
幾乎到同年紀的程度
他們的時間沒有被浪費
他們的自信心反而被建立
他們的人生不因手語失敗,反而因此被建造

一開始,因為6歲孩子不適應手語指令,所以配合口語及其他方法
漸漸在手口語並用的環境下,孩子能夠獲取一種可以學習的溝通法
他的人生,因此充滿無窮希望
不要放棄
不要只用單純的書面語
要建立他的主要語言能力
他才能吸取世界的知識

資源不夠,大家會幫你想辦法!!!!
台南師範特教系邢敏華老師是手語及聽障教育的重要資源
你一定要諮詢他的意見,一定要!
老天爺福會放棄你及一二的!!!!
一定不放棄@!!
2007-09-17 03:48:25
版主回應
邢敏華老師有許多相關著作,我會去找來看..感謝妳!我的手語幾乎都是看書學來的,有疑問是否可以跟妳請教呢?再次感謝!
2007-09-17 10:21:07
奇妙飛天使
邢敏華老師在一年前的文章多以論文方式呈現
目前市面上有他翻譯的幾本書
我首推&quot聾生教育....&quot這個書名的這本翻譯書
就是因為這本書,確立了我們當年在高雄堅持手語使用於早療的目標
也是從社工員,牧師,志工跟聽障朋友接觸中的發現,形成手語用於早療的想法,做法
變成有教授背書,有理論基礎,有國外實際案例...等,都讓我現在可以大聲告訴你,要趕快建立一二的溝通能力,手語不要放棄的原因。
2007-09-17 12:59:32
鮮得
媽媽你好,我現在是研究生,正在研究聾人文化及心理健康。
生命的失落如此無常,我知道你的感受一定很深。
我非常同意奇妙飛天使的意見,語言是人建立心理與社會能力的重要關鍵。手語也是語言,同樣也會刺激腦部的語言發展。雖然不需要放棄重拾口語能力的機會,但是如果能在發展的黃金時期,習得一種語言,一二弟弟仍然有良好發展的天空。加油!

有空可以來我的網站看看,其實聽不見並不一定會阻斷一個人追求幸福的人生,很多聾人朋友很快樂、很幸福,也很有才華。

也記得好好照顧自己。
2007-10-13 01:38:28
版主回應
謝謝,真高興認識你,你的網站有豐富的資料,感謝你為聽不見族群的用心,是否可以將你加入連結呢,因為我忘了google的密碼,所以無法在你網站上留言,以後還要多向你請益,謝謝!
2007-10-17 11:42: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