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把這個節目的內容大致打成書面稿,但不是忠實的逐字稿,各位若有疑慮時請收看原節目:
http://www.ch5.tv/VOD/content.php?media_id=16683&sublevel_id=598&lk_ch=T&theMode=0&
版權當然屬於公視,若有任何不妥請告知,我會把文章取下.當然我是希望大家能夠對手語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觀念,我更希望下次我在街上跟一二比手語時,不要招來太多奇怪的眼光.
以下為節目內容
主持人曉書:許多聾人家庭擔心孩子教育的問題,尤其是孩子聽力正常時,聾人父母常有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問題,對於這一點,專家有何建議呢?
吳荔雲老師 :嬰兒其實在零到兩歲間,已經可以用手語來溝通了。在口語慢慢發展的這段時期,若無手語,則幼兒只能以哇哇大叫來表達需要,故親子間都會相當緊張,反觀若能先發展手語,則家庭氣氛也會較融洽。
主持人濂僑:但就我所知,甚至有些有聽障的家庭,都不願意孩子學手語,其主要理由就是學了手語會影響口語的發展,這一點想請教老師。
邢敏華老師:這的確是很多聽障家庭的問題,尤其是父母親是聽力正常時,更會有這樣的疑慮。但根據我自己的研究和許多國外專家學者的報告,其實學習手語並不會影響口語的發展,反而會對各方面有正面積極的影響,我就追蹤了許多案例,無論是聽覺障礙或是發展遲緩的幼兒習得手語後,口語能力也相對提升了。
吳荔雲老師:我很贊成從嬰兒時期開始便學習手語,因為根據身體知覺發展的理論,幼兒能夠學習手語的能力是先於學習口語能力,也就是說,幼兒在學習到口語之前,已有能力先學習手語。
在研究論據方面,有研究已指出,視覺和聽覺刺激到腦部的同一塊區域,使用口語和手語所運用的腦部區域亦相同,故口手語並用時,是一種雙重刺激,雙重刺激對學習是有益處的。
主持人:那麼手語對口語的發展不是阻礙,反而是一種助力,邢老師是不是這樣呢?
邢敏華老師:根據我在國科會的研究,聽障孩子習得手語後,口語方面是進步的。例如有一對一歲九個月大的聽障雙胞胎孩子,在學了手語兩年後,無論是口語、動作、認知、溝通甚至社會情緒方面都有相當大的進展。故我認為手語應該不會防礙,反而是給予更多的腦部刺激。
主持人:所以會手語的嬰幼兒在人格發展和情緒方面,都會比較穩定。那麼除了聽障人士之外,還有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學習手語呢?
吳荔雲老師:在我從事特殊教育的經驗,手語的確帶給了我教學上相當大的助益。如我的教學對象多是中重度障礙及智能障礙的孩子,他們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口語表達是不清楚的,表達能力的不足會帶來溝通上的障礙,故也容易為孩子們帶來挫折,造成自信心的減低。在這時若可以有手語的輔助使他人容易了解孩子表達的內容,溝通無阻的話,學習能力和信心就會持續增加。
(整理案例大意:無論是智能障礙或是自閉症,大概可分成無口語表達意願及無口語表達能力兩種。對前者而言,使用手語(動作)比起使用口語的門檻要低些,都可利用先刺激手語產生的方式來帶動口語的出現;對後無口語能力者,則他要流暢的表達就可以依靠手語來示意。這也就是手語在教育上的大功用。)
邢敏華老師:雖然不能確切知道人類語言發展歷史上是否手語先於口語,但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手語的確佔了一席之地。比較重要的年代是1880年,在米蘭由聽力正常的學者聚集召開的聾教育國際會議,決定了以口語為主流的教育傾向,一直到1970年代後期,綜合溝通法的出現,才讓手語的功能起死回生。
至於手語如何介入特殊教育的其他方面呢?就要請吳老師補充。
吳荔雲老師:在1970年初,便有自閉症的研究學者以手語教學介入,成功降低了自閉症患者的自傷行為。(補充:據我所知,自閉症孩子大多具有視覺優先的傾向,也就是說,他們在接收外來訊息時,是以視覺為優先的管道,彩虹媽媽和郁宜老師在網站上有提到)當時我們推行手語介入特殊教育領域時,的確是受到一些阻礙,但在實行之後發現,在教與學方法,能使用手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我在美國的教學經驗,只要是經過語言治療專家評估為口語能力有困難者,便可以接受手語的訓練,自閉症亦在其中。在幼兒融合教育班級中,不僅對特殊幼兒,對一般幼兒亦有極大的功用,因為一到兩歲的幼兒,口語尚未發展時,雖不能以口語回應老師,但已可以用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對幼兒的教學就不再是單向的老師說學生聽,而能提早達到雙向溝通的教學群體。
邢敏華老師:剛開始我是根據美國和義大利學者研究聽力正常小朋友習得手語後,對視覺注意力、認知、詞彙理解的提升都有助益的結論。因此我亦申請了專案做了兩年的研究,雖然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在統計學上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我們發現實驗組的孩子對手語都很有熱情,甚至還回家教爸爸媽媽手語,平日也很喜歡使用。幼稚園的孩子亦是如此,如手語童謠、手語歌等,大家的接受度都很高。此外,在教特殊班幼兒手語過程中,在非正式研究中的案例,有唐氏症幼兒因手語而刺激口語發展的例子。
吳荔雲老師:唐氏症的幼兒在手語班中,其實在我的經驗中是接受手語程度最高,所產生的教學正面效應也最好。此外,在教學和推廣的過程中,更是讓大家看見且接受手語的最好機會。
邢敏華老師:手語除了可以幫助上述障礙者外,對學習障礙者亦有一定的功用,因學習障礙者需要多感官的刺激。此外,對於因病而導致的聽力或口語失能者,例如有一癌症病患亦跑來向我學手語,這都使他們不會喪失溝通能力。
吳荔雲老師:此外還有一個情況,一個家長因孩子而學手語,因他在工廠工作,噪音十分大,平時完全無法談話,於是他把手語帶到工廠中,此後他們工作時便十分方便。
主持人:所以啊,不必擔心手語會影響孩子口語的發展。今天謝謝兩位老師,也謝謝大家!
圖片來源
http://www.pts.org.tw/~seehear/prog/p1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