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科技eCEO張明正
談網路時代的e企業與eMBA
文/盧智芳
電子商務(E-Commerce)簡單來講,就是兩家公司用網際網路做生意。網際網路改變了過去經濟的運作方式嗎?答案是Yes。
先看看當經營者的任務是什麼?就是創造股東最大的價值,槓桿運用資產(leverage your asset)。所謂好的槓桿,就是用資訊科技使資產發揮最高效率。用這句話來檢驗這四十年,一九六○年代定義的資產是設備、土地,所以對第一個發明生產線的人來說,規模經濟是最重要的,那時候福特汽車能成功,就是用生產線創造出量,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進入二十年前,競爭力就從工廠到資本上。像銀行業出現跨國銀行,分公司愈多,用資訊的能力愈高,就愈賺錢。因此摩根史坦利這種銀行出現,7-11也是同樣的例子。
到了兩千年,什麼是重要的呢?資產的定義又變了。這次變成知識,結合網際網路與知識,就能創造出最大財富。
在這個大前提下,網路經濟與老的經濟有何不同?實體的已不重要了。任何實體的東西都會折舊(depreciation),但知識卻會增值(appreciation)。我們以前做一個程式要十八個月,現在只要六個月。以前經濟說邊際效用會遞減,但在網路經濟,上網人數愈多,或產品愈多人用,需求愈高,價格愈低。這些都與過去不同。
有段時間,隨便一個.com的公司股價都能往上飆,但現在沒有那麼簡單。現在大家已經慢慢了解怎麼去看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很重要。現在至少有四種商業模式成熟:
第一,像雅虎能有這麼高的市值,因為它的收入很純粹來自廣告,所以它是個媒體。
第二,像美國線上(AOL)是線上服務供應商,以收用戶月租費為主。
第三是在交易之間,我從中抽一點錢。
第四,像思科或趨勢這樣,是一種網路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提供者,你在做電子商務的時候,就會用到我的軟體或授權。
商業模式在網路上很重要。防毒軟體公司本來有四百多家,這十一年來,只剩下三家。為什麼﹖簡單說,就是他們沒有從產品的公司變成網路基礎建設的公司,也就是說,沒有讓所有網路活動都要用到他們的服務。趨勢在這部份怎麼做,稍後再跟大家分享。
我把電子商務的結構分成四層,最底層是網路基礎建設,有了以後,再建立付款機制(payment system),接著有工具,最後才決定是什麼樣的電子商務的公司。所以上面是商業模式,下面是基礎建設。
在電子商務這邊,又分BtoB(企業對企業)、BtoC(企業對消費者)、CtoC(消費者對消費者)及CtoB(消費者對企業)。BtoB,就像是戴爾電腦利用網路賣電腦給公司;BtoC,像亞馬遜書店賣書給你;CtoC,像是網路拍賣(auction);CtoB,就是集體議價,像美國很有名的Priceline.com。我坐飛機到紐約,通常要一千兩百塊錢才能買到票,我兒子可以用九十四美元在網路上買到。這個例子說明網際網路可以帶來這麼戲劇性的改變。未來幾十年,怎麼用網際網路真正增加公司的價值,變成重點。趨勢如何成為Internet公司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你的公司核心優勢在哪裡,怎麼集中焦點(focus),這很重要。像趨勢的兩家競爭對手,市場佔有率相加還不到趨勢的一半,就是焦點錯了,他們只聚焦在個人電腦上的病毒。我們把焦點放在伺服器,繼續往上推到網路服務公司(ISP)上,這個動作就改變了商業模式。他們賣產品給消費者,我們的對象是企業、MIS主管。
趨勢講的是change(改變)。這十一年來,平台從DOS到視窗,從視窗九五到視窗九八,平台不斷改變,病毒也在改變。我們的技術一直往上加,簡單來說,技術就是我們的核心優勢。趨勢能面對平台做這些變動,因為我們以技術為中心。
十一年來,我們做的事情都是抓病毒。一樣的目的,怎麼從一千萬做到兩億?就是我們把產品變成知識。就像以前賣藥,現在變成醫生。透過網路,你在南非中了病毒,台灣的工程師也可以做出解藥。
現在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四年前,我的收入完全來自產品,怎麼把產品轉成在網際網路上直接提供服務?這是漸進的。在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就是現有的經銷網與營業來源,因為公司要走向網路不得不砍掉,互相殘食。這是很大的抉擇跟挑戰。
剛開始我們也跟別人一樣,在網路上做個首頁,放上資訊,客戶下載要花十分鐘。但是後來有工程師發現,只要把防毒程式放在網上,我們不必再寄磁碟片給客戶,他們可以自己下載。我這裡成本是零,價格降低,客戶又可以隨時更新,這是我們很大的轉變。
接下來,我們又遇到MIS主管反應,每個人都去網站下載太亂,他們需要趨勢把資料放在一個集中管理的地方,就是Internet Gateway,再由gateway自動調整。我們照做了,還順便提供病毒檢查報告。像這樣,過程中客戶一直不斷回饋,網際網路讓你有機會直接接觸到消費者,生意做起來就很刺激。
在網路的時代裡,中間人會慢慢消失,直接接觸使用者的感覺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企業必須會用網路節省成本。我們還沒用網路之前,更新病毒碼需要好多步驟,現在透過網路直接下載,成本節省八○%以上。因此企業運用網路,一定要從降低成本的觀點看。
第三,配合網際網路,企業一定要快速反應,很快回應客戶的要求。以前病毒需要三個月才拿到更新版,現在隨時隨地都能更新。所以我們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做生意,我們的創造力發揮在管理流程上,在設計流程的時候,就把網路的概念放進去,縮短流程,把不必要的拿掉。
有了網路之後,還要提供更多資訊服務(information service)。我們以前只寄給客戶磁碟片,現在可以知道客戶什麼時候已經下載,是不是要寄電子郵件通知他有新的病毒。我可以提供病毒以外更多新的資訊。
我們做這些的目標,是要建立真正的網路商業模式。我可以槓桿運用(leverage)我的知識,就算生意做多,也不必等比例加人,所以費用保持一五到二○%的成長,收入卻能夠每年六○%成長。
趨勢的FAME策略
我們的策略是「FAME」。F是focus,A是Alliance,M是management Team,E是Empathy。
F是集中焦點。我們在電子商務上的定位非常清楚,策略確定之後,就到全世界找大的電信公司與ISP公司合作。我們跟一百二十家公司簽約,整合他們的交易系統,把我們的服務放在上面。這個動作完成以後,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附加更多新服務在這個網際網路的基礎建設上。這是我們未來五年的策略。
Alliance是聯盟。在變動這麼快的世紀,不可能全部都自己做。我們跟軟體、電信公司合作,就不必全靠自己的業務員,這些公司在賣他們的防火牆時,順便賣我們的防毒軟體,就是所謂的「摸蜆兼洗褲」。
M是management Team。怎麼讓公司持續成長,持續有好的想法,還是終歸到人跟管理。我們能找到很好的工程師,他們可以穿牛仔褲、拖鞋上班,學到很多新東西。很多人上班是讓老闆高興,看老闆的眼色,這裡要看的是客戶的眼色。我們的員工都有股票選擇權,只要一起讓公司策略成功,股價高,個人財產就會增加。因此每個人都是老闆。
Empathy就是同理心,要對你的客戶心細如絲,甚至要知道遇到Y2K,他是在辦公室過新年還是在家裡過。
張明正談eMBA
趨勢現在在這個策略上已經領先,領先後第二個步驟是什麼?就是趕快動,趕快跑。像亞馬遜書店,今天不只是賣書,還賣CD、賣票。就算現在贏了,你還是要不斷進步(Keep on moving)。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根到「人」。我們要的,是創造性強、願意接受改變、能夠自由溝通的人。我們希望訓練員工成為eMBA。
eMBA的基本特性是速度要快,而且要在大亂之下還能表現(perform)。因為快就會亂,亂之下要繼續達成目標,這是我們的要求。最重要的,還要敢失敗。我們需要能接受失敗,敢承擔風險的經理人。當然,對科技的熱愛,不在話下。
張明正定義e-MBA |
· 速度(Speed) · 績效(Perform) · 敢面對錯誤(Dare to fail) · 熱愛科技(Technology)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