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淺說
車子在寂靜寬廣的高速路上行駛,一望無際的大地在白花花的陽光下馴服地安詳著。這個時候就算正在開車,也沒有什麼好顧慮掛心的,腦子裡就會趁機抖出一些潛意識裡的東西。就這麼的一天,我忽然想起浪漫和理性,這兩個辭語,然後又想到最近正在整理的一個物理學說「渾沌現象」。
把這幾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聯結在一起,帶給我一種很飽滿的,快樂的感覺。把它寫下來和有緣人分享。
「浪漫」這個辭兒,每個人都知道都會使用。想也是因為太熟悉了反而會忽略了一些它的意義。中國的文字,常使我驚艷,比方說:為什麼「女」和「子」放在一起是「好」這個字,而不是「男」和「子」?若倉頡是當時訂下「好」這個字的人,那麼倉頡對男女的看法又是怎樣?而「浪漫」就和「風流」一樣,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然後又是如何演繹成目前的定義?
想想看,就「風流」的字面意義,風在大地呼呼或是悠悠的流過,吹過大自然,或吹過窈窕淑女的頭髮梢,那一種「風流」不是美麗的?再說,無論是晴天雨天,站在海濱,望著一波一波漫漫前來的海浪,誰能不受「浪漫」的撼動。
而,又是怎樣的一個文字的使用者,把這樣美的狀況用到了人的身上?「這個人真風流!」;「哇!她真是浪漫!」。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在什麼心情下,想到這樣的文字,然後用到要讚美的對象身上?寫到這裡,勾起了一個記憶:一次,美國總統傑佛遜站在船頭欄杆前,感嘆著「願首創親吻的人靈魂得進天國!」 對這位首次把浪漫和風流用作對人的形容詞的人,這裡我也想給他一份,我給傑佛遜的:我的羡嘆。
那麼「理性」這個辭呢?就人體五官所能感覺的,很不幸,它完全沒有美感。「理性」單就字面上,它就是冷冷涼涼的。那麼它對人們的魅力在那裡?我敢不敢說,能不能說,它的魅力,是發生在人的大腦裡?
我個人自小就很習慣數學那種清楚明白的因果關係。對因果關係的「感覺」不在五官之內,它是在腦袋裡。高中生物課本多是告訴你「現象」,物理則會說「因為這樣,所以一定會是這個結果」。很明顯的,我讀物理課本時,總是比讀生物,來的輕鬆來的自在。後來我讀了物理系,走進物理世界,在一些「因」與「果」的推敲裡感到清楚明白的快樂。
為什麼要談到物理?談到因果?因為我想要把「浪漫」和「理性」給聯到一起!為什麼兩者幾乎是反義字,也就是說為什麼:浪漫是不理性的,以及:理性就一定不是浪漫的?
如果從因果的關係看:理性是「有因果的思維」,浪漫則「無因也無果」。
在物理上,海浪一波波在沙灘上漫佈開來,我們是沒有一個「簡單的方程式」,可是清楚的把它描繪出來。也就是我們沒有可做為因果推測的依據。
在生活上:浪漫的人,指的是「隨性」,不甚考慮「前因後果」的。
所以,當我們把浪漫和理性當作反義詞時,(1)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套用了「因果」這樣的邏輯觀念。(2)雖然沒論及物理,把浪漫做為理性的反義詞時,已用了物理中的觀念:海浪的漫佈是不依循簡單的因果關係的。
呵呵~身為物理人,把「物理的理論」和「人的生活文化」做個小小的聯想,自己會有種神奇的滿足感!
《中》現實中的小故事
「浪漫和理性怎麼可能並存的嘛!浪漫當然是不理性的,如果理性的話自然就不叫做浪漫!那叫做理性!」某君聲音很大十分自信的對著一個正在辦離婚的某女在說。
「可是我覺得我是很理智的在面對處理這件事情啊!偏你們都說我浪漫,那又是怎回事!」某女的嘴有點嘟,眉頭也有點皺。
大家在一個午餐的聚會之後,有的人離開了飯桌圍到電視前看籃球賽轉播。關心著某女離婚情況的人則移到起居室比較小的餐桌上,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離婚雙方的態度。對於該女在分財產,以及其後的安身立命所持的態度是:只要自己能活得下去,就儘量給對方方便,因為怎麼說,相處十多年的丈夫是她十分珍惜,也值得她尊重的!然後大家就有以下的對話。
「你搞什麼呀?人家都不愛你了,要跟你離婚,自己去逍遙,你還尊重他什麼呀?還要什麼事都為他著想。」
「我還是希望他過得好,就像希望我自己過得好一樣啊!」某女說。
「事到如今,還是愛他,你真夠浪漫!」
「這叫浪漫?這那是浪漫呀?這是很理性很實在的呀!因為我要好好的活下去。」
「你好好活下去,這是理智沒錯,可是你幹嘛管他的死活,這不是浪漫是什麼?」
「對我喜歡的人,我希望他好好的活著也叫浪漫!那我希望你好好的活著叫不叫浪漫?」
「你本來就該希望我好好的活著,因為我們是好朋友,當然不是浪漫,可是你該恨的人你不恨,反而愛他勝過愛自己,這不叫浪漫叫什麼呀!」
「我那有愛他勝過愛自己?」發聲者終於張大嘴巴,瞪起大眼,傻在那裡。
「告訴你,xx離婚時,按照法律,任何財產都平分,五個盤子一人兩個,剩下的一個,打破,一人一半,那叫做理智,知道嗎?法律規定要平分!法律!」
這樣的爭論不可能有結果,某女至終也做不出關心她的朋友的建議,在失去丈夫之後,也失去了幾位熱心的朋友。至於到底那一方對那一方錯,或是那一方比較理智,我想應該是見仁見智吧!這裡就留給讀者自己來做「僅屬於自己的」判斷吧!
《下》渾沌現象和生活
物理中的「渾沌現象」很有趣,其中的一些效應常會被物理之外的學科引用。最常被引用的是「蝴蝶效應」。物理上,被定義為「渾沌」現象,得有幾個特徵。其中之一是「極度敏感」。蝴蝶效應是對這敏感特徵的通俗舉例:若台北有一隻蝴蝶,它的一個小小的舞動,是如何對遠方的一場像是無厘頭的混亂風暴,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聽起來有點矛盾:既然是「決定性的因-蝴蠂的小舞動」,那麼,那麼就不應該說風暴是「混亂無厘頭」!
渾沌現象的英語原名為Chaos。將這個字鍵入網路的搜尋,最多出現的會是政治上的chaos. 意指一種無厘頭的混亂。Chaos一字在生活上是常常出現的字眼。在物理學上,採用這種一般大眾都熟悉的名詞來定名一種物理現象倒是不多。因此我也就有點好奇它的中文譯名。海岸另一邊的國際知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郝柏林的「渾沌」,是我目前所看到最早的中文譯名。「渾沌」和Chaos 一樣,也是很生活化的用詞,手邊的辭海對渾沌的解釋是:
(1) 天地剛開闢時清濁未分的自然現象。
(2) 比喻無知。
將渾沌的兩種意念抄寫在這裡,也是為了它們正好符合這篇文字的一個潛在的主題:「大自然和生命生活切割不掉的關聯」。當我看到,用來描述自然界的清濁不明、困果不清的文字,轉換到生活中時,就變成了無知,禁不住的要會心一笑。
但是,到底這宇宙世界是上帝的一份浪漫,無因無果的隨性玩耍的結果?還是很多科學家們誓死想維護的「因之果」?
縱觀這樣的一個大千世界的種種,我們真得不能理直氣壯的給「萬有」套上因果關係。可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科學家們硬是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到賴皮的地步。
舉兩個例子:物理名人費曼先生,當父親問說要怎樣把物理研究關聯到生活上時,他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把牛先假設成一個『理想的圓』,然後就可以細細的來做分析研究。」;另有一位讓物理人永遠仰愛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奬的得奬人Paul Dirac也說過:「物理只研究一個電子的原子!」那麼兩個電子的事情怎麼辦?可愛的Dirac 說:「兩個電子就留給化學吧。」意指兩個電子的原子,已經是太複雜,超出「嚴謹的因果所能處理的範疇。就像上面的離婚故事,說來說去,都沒根沒據,都是自個兒說自個兒的。
可是,科學家就是不放棄!當電腦在二十世紀被製造出來,計算的能力超出人腦多倍的多倍時,立即就有人跳進複雜的現象裡,藉助於電腦的計算能力,想在看似混亂無厘頭的現象裡找尋渴望的「單純的因果」。而這就是二十世紀後期相當澎湃「渾沌現象」的研究。先前提到的蝴蝶效應,就是一份得意的成就,它說:別看那是一片渾沌,它還是有清楚的「因」,而且,整個的混亂表象,看起來好像隨性,事實上是因為敏感,是因為極度的敏感啊!即所謂的sensitive dependence on initial conditons!
那麼,在生活裡被認定為「浪漫──無因無果的隨性」的人,會不會如同物理世界,只是些比較「敏感──sensitive dependence on initial conditons」的人?在他們的身心裡,會不會有一些,是「理性──因果」的人,所不知道不明白的種子或是理由呢?會不會有一天,科技進步到:往哪麼個地方一站,就測知:你的情緒系統如是如是!你的浪漫指數顥示,你就要在下一瞬問的清風裡,受感動到淚流滿面(或起雞皮疙瘩),不能自己!
**對渾沌垷象有興趣的人可以讀:
郝柏林(Hao Bai-Lin)的《Chaos》一書,或筆者為作者之一的
《Chaos in Laser-Matter Interactions》。兩者均由World Scientific出版。
初稿2003.08.31
修校2006.05.2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