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01 01:10:39| 人氣1,9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再見」公共人雙關語:三月推薦書目(2011)


 

埃爾斯特(Jon Elster)著、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群學,2010, ISBN 978-986-6525-32-2

 

所謂的「審議民主」,旨在於推動公共討論的能量,進而發展出一套公共討論機制,鼓勵更多人以公民身份參與公共事務與公共決策。換言之,民主理念的落實需要空間與形式的模擬,不斷的操作與練習,才能發展出一套熟稔的開放討論模式。誠如此書導讀撰寫者所指出,此書雖為論文結集,但10篇文章涉及了有關審議之定義、程序、效果與正當性等議題,內容甚為豐富。此外,書中文論理論與經驗兩行,不只談理論形式,也關注審議具體程序中是否形成某種偏見、操弄或支配的傾向,並點出審議的背後,是以公平制度為其支撐。全書透露另一個訊息是:所謂的成熟公民,是需歷經一個學習過程;溝通與討論如何貫徹公平與平等原則,需要長期的演練。

 

白樂晴著,陳光興、白永瑞編,李旭淵譯,《分斷體制.民族文學》,台北:行人,2010, ISBN 978-957-08-3694-3

 

知識實踐如何可能?這不是一道理論題,而是如何把自身的思想根植於現實歷史脈絡,尋求知識上的解釋。《分斷體制民族文學》這部書,收錄了韓國重要當代思想家以及韓國重要批判性刊物《創作與批評》創刊人白樂晴的文論及其評析,以及他於2008在清華大學的演講與回應文章。白樂晴的論述旁涉第三世界文學、韓半島的殖民性、現代性與市民性等問題,確立了以「第三世界」為視野的批判與實踐位置。尤其是他所提出的「超克分斷體制論」,誠如編者所說,可成為東亞社會重要的思想資源。

 

單德興著,《蕯依德在台灣》,台北:麥田,2011, ISBN 978-986-08-6274-32-9

 

「薩依德在台灣」所揭示的,不只是一個知識份子典範被台灣知識界的接受過程,抑或其「再現」的姿態。因為吊詭的是,從未到過台灣的薩依德,儼然經由其書的翻譯、出版與推介,成為台灣知識界重要西方當代知識份子臉譜之一,單德興歸功於「理論旅行」。然從書中〈廣播薩依德〉一輯,整理了作者與張大春、周玉蔻、胡忠信等人論及薩依德及其書的內容,可尋一二線索,了解薩依德最被注目的是持續性為伊斯蘭世界發聲的姿態,這實際上為台灣知識界對中東社會與伊斯蘭世界的陌生化知識提供想像基礎。讀了此書後,也許還可思考「薩依德在馬來西亞」、「薩依德在中國」究竟意味著什么的好玩議題。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Said)著,《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台北:麥田,2010978-986-173-621-1

 

此書試圖通過藝術家/音樂家的晚年作品,窺探不同的晚年風格的形成,並且揭示音樂與文學的互涉關係,形成獨特的音樂論述。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曾在《讀書人》一書,曾對薩依德的「晚期風格」作出定義說:「表現為在終身所從事工作的後期,面對不久後將要來臨的死亡,某種類型的藝術家們顯現出迴異於他本人此前的工作以及所處時代習俗的、甚至可稱之為奇妙的作風和生活方式,直至最後也不向社會妥協。嗯,去幹那些通常被認為是奇異老人的危險和奇怪的事情。就是這么回事。」(210-211)這一番話成為此書最強有力的注腳。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t)著、萬毓澤譯,《再會吧!公共人》,台北:群學,2007, ISBN 978-986-84054-1-7

 

此書之有趣,在於探討為何過去羅馬人對於參與公共事務能維持一種熱情的動力、西方在舊制度底下的公共世界以及後來因工業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如何改變了公共空間、公與私領域界定的觀念,甚至是公共人的姿態。公共文化終究走向終結的原因是什么?此書提供一個具啟發性的參照經驗。

 

 

台長: 踐實山人
人氣(1,9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思.讀.書 |
此分類下一篇:【我者與他者】:四月推薦書目(2011)
此分類上一篇:「『以聖之名』:聖王與聖賢之道」:二月學術推薦書(20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