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11-16 13:21:16| 人氣6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孔子的誕生,為中華民族文化創造一個道統,讓所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到後來的匈奴、鮮卑、氐、羌、羯,還是最後的漢滿蒙回藏苗瑤,只要接受孔子的思想,幾乎都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成為文化血緣的融合。

不管是元朝還是清朝,就算是異族入侵中原,最後都成了孔子門生,毛澤東發起批孔揚秦的文化大革命,最後整個國家也成了孔子門生,到處興建孔子學院,現在台灣也要去中國化,但最後還是會成為孔子門生,因為孔子講得是做人的道理,除非不想當人,不然是無法離開孔子的影響,就像西方無法割捨天主,西藏無法割捨活佛,中東無法拒絕阿拉,這個文化的DNA已經牢牢印記在血脈裡。

所有外族融合最徹底的,應該是清朝的歷代皇帝,不僅自己熟讀四書五經,對於孔子也非常的崇敬,封王封聖各式儀節都非常周到,曾經有一個故事就說明康熙皇帝跪拜孔子的事蹟。

清朝康熙帝有次跟文武百官去到了孔子墓前,看著孔子墓碑前的字,臉色卻顯得有點為難,久站不願下跪祭拜。此時一個心腹大臣非常機靈,讓侍從扶康熙到旁休息,然後他又去找了一塊布遮擋住了孔子墓碑上的一個字才化解尷尬。

康熙皇帝在位時,曾與群臣進入孔廟祭孔。要知道康熙貴為天子平日裡受盡群臣百姓跪拜,此時卻向孔子像跪拜,足以彰顯他對孔子的尊敬。不過,有一次康熙拜完孔子廟之後,跟文武百官去到了孔子墓前,按照常理,康熙都會下跪祭拜,但康煕看著孔子墓碑前的字,臉色卻顯得有點為難,久站不願下跪祭拜。

原來,是孔子墓碑上刻「大成至聖文宣王」中的「王」字,讓康熙感到不滿。畢竟康熙身份尊貴,是一國之主,他可以向父母,老師行跪拜之禮,卻唯獨不可能向另一個「王」下跪。就在群臣手足無措的時候,一位大臣找來一塊黃布,立即遮住「王」字。康熙帝見此場景,立即三拜九叩,畢恭畢敬的行禮。

天人合一,或稱天人合德、「天人相應」,是中華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儒、道、釋三家均有闡述。其基本思想是人類的生理、倫理、政治等社會現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漢朝董仲舒引申為天人感應之說,程朱理學引申為天理之說。

 「天人合一」比較接近老莊思想,儒家的天命觀是「天人合德」,追求德行,中心思想是「仁」,德就是規矩,如果社會從為政者開始不守規矩,人民就會失去秩序,禮崩樂壞逆天而行的結果,就是降禍於社稷,人沒有神性的追求,就無法走向天人合一。

而天命是儒家與陰陽家哲學概念的一種,主張朝代興衰、君主更替,不完全是人類所能控制的。天這一概念,孔子認為是一切存在的使然者。由西漢儒學者董仲舒闡釋為「道」的來源。而北宋理學家程頤則說「天無法背離道」,對他來說,天是道的一種體現,此處指事物的原理,兩者等同。

如果為政者不守德而失道,就會失去上天的支持,上天支持的對象自然能夠稱帝稱王,上天不支持的對象則會衰弱滅亡。在中國歷史上常用來解釋新政權取代舊政權的合法性。

天命本身是客觀的,依人的個體的主觀來說天命可以帶有吉凶禍福的屬性。天命有三個緯度,本質上指上天賦予人的本性,這種本性結合後天教養形成了個體性格,造就出使命和宿命。

中國歷史中的「天命」指上天的意志,其中的「天」是政治權力的神聖來源,「命」是皇帝追求人民支持其治理中國的能力與資格。中國歷史書籍以歷代中國皇帝天命移轉為主體編寫而成。

為什麼歷代皇帝都推崇孔子,因為尊孔就是等於說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正當性,「予有天命,朕即天下」,用天命所歸來說服天下人為什麼應該擁護他為皇帝。

孔子也說:「五十知天命。」人到了五十歲以後,就該知道自己要什麼,該做到什麼,孔子要人「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不做離經叛道的事情,才能在多變的世道中,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這就是為什麼孔子如同燈塔一樣,在茫茫大海中,在諱莫如深的世局裡,指引出我們光明可依循的未來。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11/16)

台長: 柳藏經
人氣(62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鴉片煙館 |
此分類下一篇:忍無可忍,毋需再忍
此分類上一篇:不只是黑神話悟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