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五年級」一詞的創始人,在明日報的鬥陣網集合一群出生於西元1961至1970年的網路寫作伙伴,共同成立「五年級訓導處」,為當年新一代素人寫作開枝散葉的重要推手,此書則是集結作者文章部落格化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綠豆椪的偏見》讀後記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讀米果的書,像是自己在回頭看,看見自己所經歷的滄海桑田,看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生命中的有情與無常,只不過米果更像一個時空旅者,她的記憶深處如此讓我倍覺深刻與動容。
生長於台南府城,就學於首都台北,留學於日本東京都,就在這種城市旅途中,她好像成為一隻緩慢爬行的蝸牛,任何經歷的人事物在眼睛中已然凝結,它身後的爬痕,亮著金黃色的液體,像蜂蜜一般沾粘在抹不去的溫柔撫觸上,成為一道道味蕾上的甜蜜記憶。
我喜歡她筆下的生命情懷,就好像她把自己化身成在林海音《城南舊事》的英子,走進英子的京城與童年,彷彿那英子邂逅的是台南府城;記得當時年紀小,我好像也循著她的模式,在琦君的《桂花雨》中找尋我的童仙伯伯。
那溫柔的筆觸也許就是一種對懷舊的想望,企圖在不可逆的時空中,建立屬於自己過去人生的所有美好。看著她所敘述的淡水、關渡、北投,還有更多台北、台南與澎湖的故事,每一個地方都串聯成一個風光明媚的異想世界,一則則讓你無法忘卻的青春記事。
佛家說過,人用眼耳鼻舌身意來分辨世界,用色聲香味觸法來記錄人生,我們記憶感官的標準,決定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所依戀的身口意,我們所牽掛的人事物,就如同米果所下的注解:「人世間諸多因緣際遇,原都是深刻的修行。」
米果也像一個任性的小孩,執著於自己的糖果玩具。字裡行間透露出些許喧嘩的寂寞,如同她收集日本的牛奶瓶子,標準復古的玻璃瓶身,盛的是牛奶,裝的是不被遺忘的人生,那小學的生活似乎就被封印在瓶瓶罐罐裡。牛奶瓶經她一描繪,突然也變成一個充滿情感值得收藏的美麗事物。
旅行是鄉愁音符的主旋律,米果在台北生活想著台南府城的人生,在日本東京想念南國台北的林林總總,久了異鄉也成為故鄉,然而在台北想著台南與東京,夢裡的故鄉就像她想表達的是「我真的覺得旅行途中難忘的,往往不是風景,而是那些被嵌入風景的人生。」原來人才是一切存在價值的意義,故鄉也因人的思念而存續著。
閉上眼,回味著米果所傾訴的民國人生,對我而言似乎也曾如此不經意的活過,如同招魂般的叨叨絮絮如此不思議的人生,我曾經經歷過的,由她的文字喚醒我已遺忘的故事,她說:「人多,就容易寂寞;人少,反而感覺安心。」
藉由她的文字來閱讀,忽然之間感覺那是我與米果的異次元派對,心與心的交融原來那麼熱烈,那一種可以期待的安心,我想這也是一種偏見吧?但,我卻很喜歡!而我想告訴米果的是,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妳並不寂寞,因為有太多的人與妳曾經擁有共同的快樂天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