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06 15:08:46| 人氣19,9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睡不足八小時會讓臨床等級的憂鬱症發生率增加一倍。
...
睡不足八小時的肥胖症機率是睡足十小時的300%。
...
你會讓你的女兒坐車不繫安全帶嗎?睡眠也必須這樣想。
...

摘自<<教養大震撼>>第二章 睡眠
 
==
...
要拿掉"我教出的小孩一定說真話"這種想當然爾,是非常痛苦的。
...
孩子學會撒謊的時間點,其實比傳統認定早得多。
...
小孩比大人更受不了謊言與說謊者,他們比大人更容易覺得說謊者是壞蛋,說謊很糟糕。..小孩甚至不認為誤會算是什麼藉口。唯一重要的,就是講出來的資訊不對。
...
"撒謊與聰明有關聯,雖然還是必須糾正。"
...
"撒謊往往是另一個更大問題的徵候。撒謊是孩子用來把日子過下去的一種策略。"..假如說謊變成處理人際關係難題的成功策略,他們就會繼續說謊。...他們養成習慣了
...
先讓孩子保證說實話,可把撒謊減少25%。
...
問五歲小孩:"撒謊是不是永遠都不對?"有92%回答:"沒錯,永遠都不對。"再問:"撒謊為什麼不對?"大多數的回答是:"因為會受到處罰。"依此觀之,五歲小孩在評估撒謊風險時,只考慮到自我保護的層面。必須再大好幾歲,才能從是非道德來看待撒謊。要等到十一歲,大多數的孩子才開始瞭解,撒謊會傷害他人。到那個年齡,48%表示,說謊的問題是它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22%表示它會挑起罪惡感。但即使到十一歲,還是有三分之ㄧ的孩子表示,撒謊的問題是會受罰。
...
孩子最想要的其實是回到你心目中的美好地位。
...有效的方法,是對孩子說"假如你偷看了,我不會生氣,還有,要是你說實話,我會很高興。"這樣,既保證不處罰,又指出回歸美好地位的道路。...塔娃兒博士這麼解釋:"小孩撒謊是為了讓大人開心,想討好大人。"所以跟孩子講,說實話爸媽才會快樂,這樣才能動搖孩子之所以會想撒謊的基礎:"爸媽想聽的是好消息,而不是實話。"
...
爸媽總是沒意識到白色謊言也是謊言。
...
解決紛爭需要一些人際技巧,假如爸媽總是介入,小孩就發展不出這些技巧。
...
轉眼間舉止變成一個青少年,不把晚餐吃完,也不把作業寫完。他拼命講"我才不在乎!"講那麼多次,我終於再也受不了,問他:"說!這句不禮貌的話是不是學校裡有誰教你講的?"
他呆住了。我突然可以憑直覺感受到他正進行一場天人交戰:該向老爸撒謊呢,還是招出他朋友?我從塔娃兒博士的研究得知,輸家會是我,於是我跟他說算了,假如是在學校學的,他不必跟我講是誰。跟我說實話,是不會害他朋友有麻煩的。
...
說謊這個行為有一點諷刺,就是它既正常,又很不正常。既應被視為理所當然,你又不能不管它。
...
對小朋友來說,自己嘴巴講的謊言會動搖他們"我是乖小孩,我有守規矩"的自我概念。

很多人說,童年那個謊言建立了一種模式,大大影響到他們後來的人生。
...
童年撒的謊意義相當重大。父母怎麼反應真的會影響到孩子的日後。
...
塔娃兒博士說,爸媽經常設計小孩,故意陷其於一個讓他想撒謊的處境,來考驗他誠不誠實,這是沒必要的。
...

摘自<<教養大震撼>>第四章 說謊
 
==
 
讓小孩看到夫妻之間的建設性衝突,對小孩是有益的。前提是衝突不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口出惡言,最後又言歸於好。...康明斯博士指出:"言歸於好是必須出自真心,不能只是為了有益小孩身心而做作,小孩是會看穿的。"小孩從中學到解決衝突之道,學到如何妥協與和解。夫妻吵架若不讓小孩看到,小孩就學不到這些。

...
愛攻擊的小孩絕非"不懂得別人感受"。西列森教授說,正相反,採取關係型攻擊的孩子必須超懂別人感受,出手時才能有手腕、講策略。...
...
重點,是爸媽在打小孩時的態度,還有挨打給小孩貼上什麼標籤。
...
小孩其實最在意的是父母反應,遠甚於他對你倆吵架或他自己挨打本身的關心程度。
...
爸媽天生就有保護小孩的本能,但是保護太過,小孩就學不會怎麼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
...
反社會行為過人的小孩在利社會行為上也一樣過人。
....

這創造出讓攻擊病毒得以滋生的完美環境,一種不以同儕排擠斥為養分,而是以同儕地位、群體位階的渴望為養分的攻擊病毒。同儕相處時間越久,這種渴望就越強烈,造成爭強爭勝的敵意。有關分享、體貼的各種叮嚀跟這種渴望根本沒得比。大人想不通,為什麼要花個二十年,才有辦法把孩子教成言行知禮,卻忽視了"大人基本上是任由小孩自己去社會化"這個事實。
...
少兒攻擊行為還有個值得一提的因素。
莎拉.蕭普蘇利文博士研究父母的親職風格與孩子在校的攻擊傾向、行動式發洩(actingout:用暴力、吼叫、暴飲暴食、酗酒嗑藥、撒謊、偷搶等行動來發洩負面情緒)之間的關係。她將爸爸分為三大類:進步型(貼心奶爸)、傳統型、疏遠型。...在蕭普蘇利文博士研究的初步階段,進步型爸爸的表現的確比其他兩種更要出色。...然而,蕭蘇利文博士卻很驚訝地發現,進步型爸爸的婚姻品質較差,給家庭功能打的平等也比傳統型爸爸低。因為爸爸參與較多,夫妻就可能為教養問題而起更多衝突,連帶也影響到小孩。
進步型的爸爸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管教小孩的方式經常前後不一致。他沒辦法制訂嚴格的規矩,也沒辦法嚴格執行。稍早曾有另一個研究,顯示做爸爸的經常懷疑自己管好孩子的能力,蕭蘇利文就從這裡推論,進步型爸爸也許只曉得怎樣管教是不對(打或吼),去撙樣管教才對。...
這種不一致與縱容造成蕭蘇利文研究的一大驚奇:貼心奶爸(進步型爸爸)的孩子,在校的攻擊行為與行動式發洩都跟疏遠型爸爸的孩子一樣多。
...

摘自<<教養大震撼>>第九章 人際關係

==
 
...
「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亦曾被譯為「心靈幫手」...最奇特的一大要素就是手寫「扮演計畫」,還有為時甚久的遊戲時間(編按:這裡「遊戲」與「扮演」的英文都是play,也就是在英語中,遊戲即演戲,演戲即遊戲)。...「心智工具」教學法有一個核心建構區塊,就是要小孩有辦法維持自己的興趣。爸媽總是要小孩專心上課,聽老師的話。爸媽的認知,是小孩專心不下來,就沒辦法學習。「心智工具」卻是倒過來想,只要小孩沉浸在自己所選擇的活動,他就不會分心。...
波卓娃解釋:「幼兒有一個優點,就是還不知道自己不會什麼。要小孩把老師寫在白板上的東西抄下來,小孩可能會想:『我沒辦法寫得像老師那樣好。』所以就不太想抄。但是遞一張寫字夾給小孩,要他假裝自己是披薩店服務生。你向他點雞肉披薩,另一人向他點義式香腸披薩。小孩根本不知道自己寫不寫得下來,反正只知道自己必須寫點什麼,讓自己知道誰點了哪一種披薩。到頭來,他會比你要他寫故事寫出更多東西。」....小孩在遊戲時間裡學到的東西,對將來的學科表現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學到的事一些基本的「發展建構區塊」(developmental building blocks),而且,透過遊戲來發展這些建構區塊,會比傳統教學法更事半功倍。
...
「心智工具」為了鼓勵孩子在腦袋裡默默跟自己講話,方式是先教他們出聲自言自語。...
...
「友伴閱讀」時,小朋友都想做那位先朗讀的,拿到耳朵必須耐心傾聽的小朋友就必須壓抑衝動,等對方唸完。
...
第二章曾提過孩子前額葉皮層的開發程度,這部位是執行功能中樞。他所掌管的計畫、預測、控制衝動、恆心毅力、協調思緒已完成目標,這些能力雖然都是成年人的特質,其發展卻是幼兒階段就已經開始。...

家長常常只注意到光譜壞的一端,只注意到小孩因為太容易分心而無法學習,而忽視了光譜好的一端,也就是專注力,也許就跟數學能力、語文能力甚至IQ本身一樣珍貴。
...

邦姬博士用「認知控制」一詞用來泛指注意力調節的大腦功能。...
邦姬博士表示,認知控制並不是一種隨時都在運作的大腦功能。大腦會看情形調節,讓認知控制有時多,有時少。調節的方式,是有個回饋迴路在大腦兩個次區域之間。你在做某一件事情時,有個子系統會負責測量你當下的表現好壞,感覺你的表現不夠好,變釋出信號給另一個子系統,由那個子系統去撥出更多認知控制,改善你的專注力。小孩在欠缺控制力的時候,問題不僅是大腦沒辦法專注而已,大腦可能連這時需要專注都不知道。回饋迴路的前半根本沒在運作。大腦根本沒在注意當下的表現好壞。
....
波卓娃與梁教授都十分強調一點,一定要幫小朋友發展出「我的作業是在什麼時候精準完成的」與「我的表現有多好」這種自我意識。小朋友必須具備這種意識,增加專注力的大腦回饋系統才有辦法運作。
...
懂得自律比頭腦聰明更重要。..
...
原本,大家都以為自制力是天生而且固定的,有人就是有,有人就是沒有。現在,科學家卻改而認定自制力可以後天鍛鍊。...

摘自 <<教養大震撼>>第八章 自制力
 
==
 
兒童發展學的專家已不再視好特質與壞特質為單一光譜的兩端。這些特質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光譜,彼此獨立,根本不在同一個平面上。
...
孩子可以想法與行為彼此抵觸得很離譜。
...
儘管有這麼多矛盾,再深入一點瞭解小孩卻不會徒勞無功。事實上,必須仔細研究這些表面的矛盾,才可能對孩子有更深入的瞭解。
孩子最讓大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大人正可以學到最多東西。

摘自 <<教養大震撼>> 結語-超完美特質的迷思
 
 

台長: MorNiNgGrAcE
人氣(19,9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育兒寶藏箱 |
此分類下一篇:【2Y7m】/【8m】睡甜甜
此分類上一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