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1&02-與您有約,跟著大威哥七逃中台灣
雲林布袋戲館 + 雲林故事館 + 虎尾合同廳舍
烏日.1
鐵道迷有福囉!全台唯一以鐵道文創為主題的【新烏日道】商圈,在新烏日站車站大廳驚艷登場!內部結合多家與鐵道有關的商店、餐廳,包括台灣鐵道故事館、紙箱王火車餐廳、蜜蜂故事館、貓行館等等,總讓旅人流連忘返!
烏日.2
【新烏日道】藉由高鐵台中站與台鐵新烏日站共構,是一條以迴廊作連接的鐵道商店街,佔地達1800坪,是全台唯一以鐵道文創為主題,兼具休閒、觀光與商業活動等多項功能,喜歡火車的朋友們,可千萬別錯過!
烏日.3
大廳中央豎立了多組車票站牌,路過的旅客不自覺都會多望一眼,如果稍加留意,可以發現上頭的起點至終點站所代表的特殊意義,像是永康至保安(永保安康)、壽豐至吉安(吉安壽豐)、十分至幸福(十分幸福)等等。
烏日.4
早於2012年六月開幕的【新烏日道】,是高鐵暨台鐵共構之站體內一個充滿鐵道文創主題特色的區域,林立於大廳四周圍的特殊造景及擺設為這裡增添不少熱鬧氛圍,也讓原本匆忙路過此地的旅客倍感溫馨。
烏日.5
此外,廣場上還有一座高約378公分的「時光列車機器人TRC-CK101」,相當醒目。它可是由一百萬張來自台灣各地方車站所發售的車票組合而成,每張車票都各自紀錄著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的旅客搭車時的種種回憶。
烏日.6
高鐵轉乘台鐵去雲林找大威哥 ^o<
雲林.1
『雲林布袋戲館』原為雲林縣虎尾鎮之舊警察分局,日治時代則為台南州「虎尾郡役所(治安及行政機關)」,落成於1931年(昭和六年),為一棟三合院、二層樓的半木造廳舍,昔日是虎尾地區最具氣勢的官方建築。
雲林.2
二次大戰後台灣實施地方自治,「虎尾郡役所」於民國35年(1946年)改作雲林區警察所,民國38年再改為虎尾警察分局,直到民國78年警察分局遷到光復路上的新址,該建築物始因警局搬遷而處於閒置狀況。
雲林.3
二次大戰後台灣實施地方自治,「虎尾郡役所」於民國35年(1946年)改作雲林區警察所,民國38年再改為虎尾警察分局,直到民國78年警察分局遷到光復路上的新址,該建築物始因警局搬遷而處於閒置狀況。
雲林.4
「虎尾郡役所」座落於虎尾鎮林森路上,與正對面的中山路老街形成「T」型路口,虎尾糖廠則位於道路尾端,三者均為虎尾地區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據點,而「虎尾郡役所」更為臺灣少數僅存日治時期所興建的郡役所建築物。
雲林.5
據雲林縣虎尾鎮都市發展計畫所列,舊郡役所附近之街廓,原係一併納入市地區段徵收、重劃,該舊郡役所亦同時面臨拆除的命運。然而民國86年,雲林縣在虎尾鎮舉辦全國文藝季,地方湧現保留「虎尾郡役所」的聲音。
雲林.6
而後雲林縣政府決議將舊郡役所所有基地範圍與建物全數保存,並在民國88年委託雲林科技大學調查研究,提出《雲林縣虎尾鎮布袋戲主題館規劃報告書》,之後依此計畫於民國91年委託李正隆建築師檢修設計。
雲林.7
修復工程由台中任發營造負責,最終於93年12月修繕完工,總修繕經費計2400萬元。縣府於94年1月再向文建會爭取內部展廳工程之經費,並於96年4月完工落成,同年11月該舊郡役所正式轉為『雲林布袋戲館』使用。
雲林.8
98年4月由財團法人雲林縣文化基金會進駐經營,並以《史艷文40傳奇》作為開幕首展,揭開臺灣布袋戲史上傳奇人物「雲州大儒俠-史艷文」之秘密。館內更有常態之戲偶雕刻暨彩繪偶頭與操偶的教學課程。
雲林.9
99年8月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收回經營權,先後舉辦《閣派掌門人-鍾任壁布袋戲特展》、《金光風雲一甲子-黃俊雄布袋戲特展》、《忠勇孝義傳再現江湖特展》等布袋戲主題展覽,更多次作為「雲林國際偶戲節」的活動場所。
雲林.10
關羽字雲長,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為三國時期劉備麾下之重要將領。由於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後人尊稱為關公、關老爺,並曾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關聖帝君等。
雲林.11
濟公又稱濟癲和尚、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法號道濟,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傳說是佛教降龍羅漢轉世,素以不守戒律、飲酒食肉、神通廣大而聞名。
雲林.12
生: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古稱正生、正末,泛指淨、醜之外的男性角色總稱。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的男主角;在清代,小生(正生)與老生正式分家,並又分為冠生、巾生兩個基本家門。
雲林.13
旦: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為女性腳色的總稱,底下可再細分為老旦、正旦(青衣)、作旦(花生)、四旦(刺旦)、五旦(小旦、閨門旦)、六旦(樂旦、風月旦)、貼旦七個家門。
雲林.14
淨: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成臉譜為其突出標誌,多半是在性格及氣質上較為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民間俗稱花面、花臉,共有大面(正淨、大花臉)、白面(副淨、粉面)、邋遢白面等三個家門。
雲林.15
末:俗稱老生,一般指劇中蓄鬚戴髯之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底下可再細分為正末、副未、老外(簡稱外)三個家門。
雲林.16
丑:為喜劇角色,在鼻樑眼窩間勾畫臉譜,劇中負責滑稽、詼諧的人物,包括副丑(副、付、中淨、二面、二花臉)與小丑(小淨、三面、小面、小花臉)兩個家門;也可分成武丑、文丑兩大分支。
雲林.17
縣府於102年11月將『雲林布袋戲館』委託虎尾厝文化創意館經營,並以《向掌中大師致敬》作為開幕首展。館內常設展亦重新規劃,新增諸多互動設計,讓展示更具有趣味性,使布袋戲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展覽品。
雲林.18
布袋戲在台灣發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依所在地域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派系,並各有其引領風騷之人士,包括台北亦宛然的陳錫煌、小西園的許王、西螺新興閣的鍾任壁,以及虎尾五洲園的黃海岱等多位名師。
雲林.19
大師們肩負布袋戲的傳承與改革,在藝術演出呈現不同風格與樣貌,如亦宛然、小西園堅持傳統,新興閣、五洲園引領金光風潮。特展中介紹四大派系的家族發展、懷舊照片與相關文物等,引導民眾體驗布袋戲大師的藝術世界。
雲林.20
這是...車輪黨的專屬戲偶嗎@@
雲林.21
「布袋戲」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掌中戲、指花戲等等,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並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台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目前則以台灣發展最為蓬勃。
雲林.22
戲偶除了頭、頸、手、足之外,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時,操偶師須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正因為早期此類型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雲林.23
「布袋戲」在華人地區頗受歡迎,其在演出上可分為前場與後場,前場即戲台(舞台)部分,觀眾可見到操偶師傅操作人偶於戲台上表演,而後場則包括了操偶師、樂團和口白師傅。
雲林.24
開演之後,戲台上的操偶動作成為演出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傳統「布袋戲」而言,其戲偶多為30公分左右的木偶,而軀幹與四肢則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因此操偶師傅會將單手手掌放入中空戲偶裡再進行表演。
雲林.25
因為可單手操偶之故,因此傳統「布袋戲」的操偶師傅,多半可一人操縱兩偶,而戲劇進行當中,通常以兩偶之間的對話與肢體互動為最多。就此,跟一般中國傳統戲劇相同,若對話較多者稱為文戲,武打較多者則稱為武戲。
雲林.26
自1750年代起,大量閩南移民進入台灣,「布袋戲」也隨之傳入,其演出劇本多數來自稗官野史、演義小說,故而又被稱作「古冊戲」,口白方面常以詩詞表現,伴奏音樂則以南北管為主,並講求操偶動作的細緻性。
雲林.27
1920年代,以武俠故事為主的「劍俠布袋戲」逐漸在台灣民間發展,劇本多採用清末民初新著的武俠小說,例如《七俠五義》、《大唐演義》等,而其表現手法重視各類奇特劍招與武功的展現,代表人物為五州園的黃海岱。
雲林.28
二戰後的1950年代,「金光布袋戲」開始在中南部各地的野台戲中發展,劇情上除仍延續劍俠戲時期的武俠內容外,也開始新創劇情及角色,而戲偶跟戲台也較早年華麗許多,並首創以燈光或其他特效來增加武打的精采度。
雲林.29
1962年11月15日~1962年12月27日,台灣電視公司(台視)播出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演出之三國志紀錄影片,開創電視布袋戲先河。但是一般認為,真正讓布袋戲能進軍小螢幕的關鍵人物是將「金光戲」搬上電視的黃俊雄。
雲林.30
黃俊雄率領的真五洲劇團,於1970年3月2日,首度將本來在戲院上映的內台戲《雲洲大儒俠》改到無線電視台演出。因音樂新穎、口白典雅,加上劇情緊湊與聲光效果驚人,在爾後四年內連演583集,還曾締造97%的超高收視率。
雲林.31
波娜娜是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劇中韃靼國的三公主,化名作「苦海女神龍」前來中原,與主角史豔文有過一段戀情。可惜之後在錄影帶版的《霹靂震九霄》第一集,被血手令殺手「無敵忍者」斬斷首級而死。
雲林.32
自民國59年黃俊雄布袋戲登上電視螢幕以來,「苦海女神龍」可以算是知名度最高的女性角色,她的個人主題曲【為何命如此】從台灣頭流行到台灣尾,更先後被女歌手邱蘭芬、西卿、李翊君、黃鳳儀(西卿之女)等人翻唱。
雲林.33
已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的『雲林布袋戲館(舊虎尾郡役所)』,佔地七百餘坪,是一棟三合院格局、二層樓高的磚木造官方廳舍;其磚造部分利用自澳門進口的清水紅磚,迄今仍保留了原始磚色。
雲林.34
『雲林布袋戲館(舊虎尾郡役所)』於日本大正11年落成,又於昭和6年擴建,受到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紅磚建築風格影響,混用了多種西方建築元素,建材以紅磚與洗石子交相使用,屋架則為和洋混用,為當時試驗性的設計。
雲林.35
本歷史建築物主要由三個部份所構成,臨街的主體建築、內部庭院兩側的附屬建築,這兩部份共同形成一個ㄇ字形的三合院格局,而第三部份則為內院中央獨棟的二層樓建築(原為郡守辦公室),以廊道與主體建築相連。
雲林.36
「虎尾郡役所」宏偉壯麗的醒目外觀,在當時全台眾多的郡役所中有「小總督府」之稱。目前該建物規畫為『雲林布袋戲館』,一樓展示雲林各家布袋戲偶,二樓則展示黃海岱等名師提供之珍貴布袋戲相關文物。
雲林.37
黃海岱(1901年1月2日-2007年2月11日)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嘉義廳西螺堡(今雲林縣西螺鎮),為知名布袋戲操偶藝師及著名布袋戲劇團「五洲園」的創始人,在台灣布袋戲界中被尊稱為「通天教主」。
雲林.38
1998年黃海岱榮獲教育部舉薦之民族藝術藝師,成為全國最高齡之布袋戲宗師。2007年雲林縣議會更決議將黃海岱的生日1月2日定為「雲林布袋戲日」,以表彰其對臺灣布袋戲發展的卓越貢獻。
雲林.39
Melo你臉抽筋嗎XD
雲林.40
金古錐ㄋㄟ
雲林.41
坐落於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和公安路交接路口的『雲林故事館(舊虎尾郡守官邸)』,係為日本大正12年(1923年)興建之日式木造宅第建築,昔日為日據時代虎尾郡階層最高的「屋敷」(意即高級別墅)。
雲林.42
『雲林故事館(舊虎尾郡守官邸)』最初作為台南州虎尾郡郡守居住之用,光復後轉作虎尾區、雲林縣等行政長官宿舍,民國四十餘年之後分別撥借給嘉義法院雲林庭、雲林地方法院使用,直至民國85年起開始閒置。
雲林.43
感謝Melo夫婦邀約同遊
雲林.44
民國89年4月27日,「虎尾巴文史工作室(現為雲林縣虎尾巴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彥騏先生受到宜蘭郡守官邸古蹟活化為宜蘭設治紀念館一事啟發,回到故鄉後開啟保存暨活化「虎尾郡守官邸」之連署活動。
雲林.45
在縣議員蔡秋敏小姐及理事長楊彥騏先生的大力奔走下,串聯了學術界、文史界、藝文界爭相連署呼籲保存,媒體也連續一週刊載相關訊息,時任雲林縣縣長的張榮味先生在勘查「虎尾郡守官邸」過後,決定傾向保存此棟建物。
雲林.46
民國90年七月,「虎尾郡守官邸」與「虎尾郡役所」、「虎尾合同廳舍」同時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民國94年著手整修,隔年年八月修復完工;美麗的文史故事終而獲得延續,在虎尾鎮最熱鬧的角落繼續發酵傳承。
雲林.47
民國96年十二月起,縣府將之規劃作為『雲林故事館』,並委託社團法人雲林縣雲林故事人協會負責營運,開啟雲林縣內第一座歷史建築再利用的首例,除為民眾講述地方故事,並典藏本土文學作家之作品。
雲林.48
『雲林故事館(舊虎尾郡守官邸)』之建物整體為木構造與磚造基礎、雨淋板外牆、寄棟型屋頂、編竹夾泥內牆,其建築工法與設計完全是按當時日本典型的官舍建築興建而成,乃全國同等級官方建築類型中最完整的個案。
雲林.49
基地面積274坪、室內面積45.3坪的『雲林故事館(舊虎尾郡守官邸)』,其室內空間包含入口、玄關、應接室、居間、座敷、茶之間、女中間、書齋、台所、湯殿、便所、緣側等,非常完整,為典型之日式高級官員宿舍案例。
雲林.50
『雲林故事館(舊虎尾郡守官邸)』是故事ㄟ厝,是集合在地生活、藝術、教育、文化的空間,也是與社區對話的一個窗口,除了提供收藏、展覽、演出及創作在地故事的平台外,也是地方上永續故事文化的一帖安心劑。
雲林.51
含情脈脈XD
雲林.52
『虎尾合同廳舍』佔地193.06坪,室內總面積則有230.44坪,與台南市消防大樓共同列為全台灣僅存之塔樓式廳舍建築。2014年縣府引進誠品書局與星巴克咖啡兩大品牌,展現古蹟活化新風貌,希望創造咖啡文化新局面。
雲林.53
『虎尾合同廳舍』佔地193.06坪,室內總面積則有230.44坪,與台南市消防大樓共同列為全台灣僅存之塔樓式廳舍建築。2014年縣府引進誠品書局與星巴克咖啡兩大品牌,展現古蹟活化新風貌,希望創造咖啡文化新局面。
雲林.54
炭火現烤「鴨」蛋糕
雲林.55
口感與風味比起雞蛋糕有過之而無不及
雲林布袋戲館(舊虎尾郡役所)
地址:632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498號(虎尾郵局斜對面)
電話:05-6313080
票價:全票50 / 優惠票30 / 團體票45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AM10:00-PM06:00(週一&週二休館)
雲林故事館(舊虎尾郡守官邸)
地址:632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528號
電話:05-6311436
票價:全票20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AM10:00-PM06:00(週一&週二休館)
虎尾合同廳舍
地址:632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491號
電話:誠品05-7003566 / 星巴克05 -6338035
票價:NA
開放時間:誠品AM10:30-PM09:30 / 星巴克AM07:30-PM09:30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