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19 20:00:00| 人氣2,4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兩拍:香港漫畫雜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漫兩拍:香港漫畫雜談
太皮

(一)港漫主角,無限復活

  最近,香港漫畫家溫日良(肥良)主編的《武神》進入了全新一輯《海虎地獄》,相隔十年,海虎白軍浪這個傳奇角色再次出現於讀者眼前,海虎亦同時進入港漫角色「死唔斷氣」的「殿堂」。

  《武神》這套漫畫約在十年前開始連載,人物、武學和故事與肥良的前作《海虎》有極大關連,但《武神》並沒出現《海虎》中的角色,只描寫海虎後人的故事,作者福至心靈,創造出白愁(與肥良一部前作《我若為王》的角色名字相同)、白武男、大刀武神等形象鮮明、讓人津津樂道的角色,連載三百期完結。

  第二部《武神鳳凰》由鄭建和(和仔)接手,雖然沒有第一部的氣勢,但另闢溪徑,同樣有不俗的反應,連載一百多期由於和仔離開海洋出版社而結束。

  隨後溫日良重新接手編繪第三部《武神飛天》,卻顯得有點力不從心,駕馭不到人物了,雖然保持了一貫的爆炸力,但故事的舖排明顯沒有過去令人熱血沸騰,連載一段時間,銷路停滯不前,於是便將故事改名為《武神海虎地獄》,作為第四部,讓過去的經典角色海虎、地獄、白武男和剎暗天統統復活,打算來一場終極大戰,用來刺激銷路。

  香港漫畫的作者和讀者對號召力強的經典角色有「舖」不離不棄的癮,結果王小虎打了三十年還未死、華英雄化身無名在《風雲》中翻雲覆雨、聶風和步驚雲幾次死過返生、問天在《神兵玄奇》系列中隨時駕到、陳浩南劈友劈足十幾年,而一些新角色無論怎樣經作者培養,都受不起讀者的考驗,於是乎個個主角都成為畫壇長青樹,勁過鄭少秋。

  港漫給人的感覺是故事薄弱、畫面欠缺個人風格、工廠式流水線製作,加之主角打極唔死,難怪不少自認為有鑑賞能力的人士對港漫表示死心。

  港漫也不是未曾嘗試打破主角壟斷的局面,當《風雲》故事中兩個主角死戰第一次「死亡」時,主筆馬榮成曾讓劍聖後人龍兒來擔正,但最後無法吸引讀者喜愛,風和雲復出,龍兒淪為大配角。在風和雲第二次「死亡」時,以為易風、步天和藍武這些主角後代可以背起大旗,作者也聲稱不會再出風和雲,但結果還是改變不了大局。

  這樣看來,不但港漫本身,連讀者看來也是了無新意的了,那麼港漫的銷量為甚麼仍可以每期幾萬本?而為人津津樂道的日本漫畫,難道就沒有主角打極唔死的現象?下回再跟讀者分解。

(二)港漫為何長壽?

  除了港漫外,美國漫畫和日本漫畫也有不少長篇連載,主角一樣是死唔斷氣,例如美國Marvel Comics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本的《多啦A夢》等,就算原作者死了,連載還會繼續進行,比港漫猶有過之。香港漫畫無論從包裝和行銷手法方面,較與美漫接近,而畫風則有不少畫家受到日本池上遼一等人影響。

   雖說美日也有“走不到終點”的作品,但港漫更為突出,除了個別港漫會在銷量大好的情況下作個了斷,一般漫畫只需還有點營利便會苟延殘喘。

  消費模式是導致港漫長壽的原因之一,雖沒有正式數據支持,但港漫的消費群一般認為是以收入不多的年輕人及草根階級為主,叫他們一次付出高昂的費用去消費未必捨得,但每周花十多元去買一本漫畫,則既可不花太多錢,又可滿足消費及娛樂的欲望,在慣性消費的帶動下,不少港漫便可延年益壽。

  另外,相信也是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ACG(動漫產業)相對落後。一本漫畫好比一個品牌,好漫畫在漫畫迷心目中有無上地位,美日市場大,ACG產業蓬勃,漫畫有條件在完結後,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滲透到漫畫迷的生活中,漫畫可以改編成動畫、電影、電玩、玩具和精品,這些延伸產品,間接在漫畫迷心目中延逐了神話,滿足了他們對某套漫畫的想念。

  因此,你會見到此刻《龍珠》不斷有新game出、手塚的漫畫再度改編動畫、聖鬥士的公仔出完一隻又一隻,實則上與港漫的“長出長有”異曲同工,只是形式不同。

  香港漫畫既不能擴展外地市場,由於人物程式化而容不下延伸產品,也沒有人才和條件將之動畫化,就算是電影改編,也搞到像電影《龍虎門》般不倫不類!漫畫的產品沒法外延,漫畫家和漫畫公司不能透過源源不絕的版稅收入來賺錢和支持新漫畫!結果只能食老本,靠一本好銷的漫畫來支持公司運作,直到創作出另一本更好賣的為止。

  香港漫畫行業十分奇特,一家公司通常只有一本漫畫銷得,例如玉皇朝的《神兵》系列、天下出版社的《天下畫集》及海洋的《武神》等,一本漫畫停刊也就表示刊物的十多個助理要重新就業,前景未必樂觀。市場、消費模式和公司的運作決定了港漫的長命。

(三)連載的魅力

  無綫的處境電視劇《同事三分親》其實真的很好看。此劇本來預算拍120集,由於受歡迎的關係而添食至328集,集數的加長令到一眾三流角色也有發揮機會,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演員與主角互鬥演技分庭抗禮,有不少讓人驚喜的表現。

  雖然沒完沒了的連載故事會讓人覺得主線不集中及支離破碎,但給予小角色發圍的機會,或者撿起一條被編劇自己所忽略的伏線再作處理,就很能讓我激賞。

  現在的漫畫無論是長篇短篇、港漫日漫,大都離不開連載,只不過大部分日漫都已經有完美的故事藍本,小角色就是小角色,很難有機會出現突破。沒有預算的連載就有獨特魅力,那種給予被忽略的角色和被忽略的情節發揚光大的機會,並不是一般已成定局的故事可以媲美。

  日漫中《龍珠》可算是異數,其故事發展脈絡,例如人物死了可以翻生、冥界的人物可以回陽界呼風喚雨等等,矛盾之處足以與《龍虎門》等港漫相比。

  不過,就是這樣的連載給予我們很多驚喜,看紅巾軍情節時,誰(包括鳥山明自己)想到製造「科學怪人」人造人8號的基洛博士,最後會將自己變成人造人20號,還生產了對故事影響深遠的斯路出來呢?大家也想不到無閑會無厘頭地與人造人18號結婚吧?這些就是連載漫畫給人的驚喜。

  到目前為止,我印象最深刻的由跑龍套上升為主角的人物,非《黑豹列傳》中的人狼無疑。本來的黑豹成員有十人,但故事開始時大多已經死去,只剩下黑豹鐵義、鐵忠、龍三及人狼等四個。

  故事初期人狼絕對是鐵忠身邊一個普通跟班,跟出跟入,對話及出場不多,然而連載了數十期後,當時的作者溫日良突然之間發現了這個人物的可塑性,然後便給予他發圍的機會,回塑到他以前出場的片段,將那些本來沒甚麼特別的場面加以心理描寫,將他多年來視鐵忠鐵義兩兄弟為摯友、隱藏實力的心跡逐漸披露,又安排他為鐵忠單挑神武不死,實在讓人看得十分感動。諸如此類在連載中由小角色進而發揮出色的還有《風雲》的龍兒及劍晨等。

  可是,不知是香港漫畫創作者再沒有這種激情還是漫畫產業的不景氣令到漫畫家不敢再作嘗試,現在的小角色想發圍已經很難了,反而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天下,《武神》系列中重新出現的所有強者、《風雲》中永恆不死的聶風和步驚雲,以及《黑豹》中再度出現的神武不死等。

  漫畫是次文化產物,一定程度反映了社會現狀,香港漫畫再沒有讓小角色發圍的機會,只有強大角色的存在,是不是反映了這個社會的心態轉變了?

(四)香港恐怖漫畫的式微

  近日看電影《塚愛》,有不少驚喜。導演彭發為製造懸念,某些鏡頭以女主角妹妹的視角來敘述,這個妹妹因為喜歡看鬼故事和鬼漫畫,終日疑神疑鬼,觀眾不慎因為她而掉進了導演的敘事圈套中。其中有一個場面拍攝到小妹妹手中拿着一本漫畫,那漫畫竟是停刊十多年的《怪異集》,這個鏡頭反映了香港恐怖漫畫的式微。

  曾幾何時,恐怖漫畫或者叫“鬼書”在香港大行其道,最為受歡迎的有《怪異集》(主要編繪者為漢民和李志清)、《迷離境界》和《鬼書皇》等,此外還有一本以文字為主的《鬼世界》。

  那些恐怖漫畫每期以數個短篇單元為主,題材多樣,又注入些色情和暴力元素,一度在市場中佔有大量的讀者,與《玉郎漫畫》一起,培養出不少漫畫界的中流砥柱,例如《街頭霸王》的編劇鬼才李中興及《海虎》、《武神》的編繪者溫日良等,馬榮成在創作《中華英雄》之前,也畫了一些恐怖漫畫。

  記得小時候看了一本鬼書後,一定會害怕上老半天,因為漫畫中的氣氛強烈,視覺效果簡單直接。與日本的恐怖漫畫不同,日本的恐怖漫畫有時伴隨太多哲理,比較著名的有《漂流教室》等,也許讀者會被書中氣氛吸引,但很少會在看完之後還疑神疑鬼。

  當然日本也有些可以用“得人驚”來形容的恐怖漫畫如《怪談新耳袋》等,但由於太富有地方色彩,不夠描繪隨街可見的“龍婆”類的香港鬼書來得恐怖。

  由於恐怖漫畫有大量色情賣點,到九十年代更加泛濫,導致該類漫畫的吸引重心轉移,讀者也只着眼於其色情與暴力元素,到後來同樣色情與暴力兼備的《古惑仔》之類江湖漫畫的誕生,恐怖漫畫也就式微了。

  玉皇朝集團一直想恢復鬼書的輝煌,同時藉此用低成本培訓新秀,出版了不少鬼書,也出版過《S周刊》等刊物,不過讀者的口味已變,那些出版物往往出不到十期便要摺書。這些鬼書雖然壽命短暫,但夏偉義及陳利等人的短篇還是讓人回味。

  以前香港漫畫由於有鬼書的存在,讓人感到港漫還是較多元化的,現在的漫畫只有一種,雖然包裝不同,但所有故事都講述“拳頭=權力”這一命題,漫畫已經成為一種集體回憶,總之睇開就睇。印象中澳門的同人誌及自資出版漫畫好像沒有鬼古,其實鬼古的故事容易處理,又多氣氛位及效果位,很適合澳門的漫畫人用來鍛煉畫功,培養讀者。

(五)港漫狂食老本

  雖然市道不景,但香港漫畫界卻在去年底頻有搞作,推出不少作品,但這些作品大多是“舊酒新瓶”:舊的漫畫架構和經典人物,新的演繹和編繪手法,無一不予人既親切又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些作品包括《神掌龍劍飛》及《黃玉郎醉拳》等。溫日良的海洋出版社更直接將十五年前大受歡迎的《海虎》重新修訂和分色,附加一個連載外傳重新出版,改名字為《海虎無限》,雖然新鮮感不足卻頗有驚喜。但是,不禁令人納悶的是:港漫難道已經走到末路?

  其實,這種將原創故事重新演繹的“食老本”方式,美國漫畫早已有之,例如《蜘蛛俠》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誕生以來,每隔十多年就會將經典人物重新演繹一次,綠魔及八爪博士等歹角就被重新編繪三次以上。

  主角蜘蛛俠還好,無論造型和角色性格都維持一貫的基調和風格,只是在美學及人性上更上層樓,但其他一些漫畫例如《蝙蝠俠》等,角色性格和基調就曾經出現過極大的變化,主角蝙蝠俠甚至曾被賦予過詼諧的性格特質。

  美漫的“超級英雄”漫畫角色的邊際利益被極大地發掘,除了經典新繪外,還有大量的外傳,例如《X-Men》就有“人狼外傳”等故事。這種概念後來被香港漫畫人引入,發揚光大者為黃玉郎,除了替其《神兵玄奇》出版多套外傳、前傳及後傳外,他亦將故事尾大不掉和糜爛不堪的《龍虎門》重新演繹,出版《新著龍虎門》,將漫畫人物的經歷和故事重新講起,注入時代氣息和新的筆風,獲得成功。

  黃玉郎乘着這氣勢,最近向文化傳信取得了《如來神掌》及《醉拳》的版權,重新繪製推出市場。其中,《神掌龍劍飛》賣點是與牛佬合作,之前牛佬曾與梁偉傑合作《新著如來神掌》,成績不過不失,但就給予了黃玉郎搞噱頭的機會;《黃玉郎醉拳》署名邱福龍編繪,主要製作人員都是老班底,包括人物美術袁家寶等。《新著龍虎門》、《神掌龍劍飛》及《黃玉郎醉拳》等,重新構建了黃玉郎三十年前的輝煌時代。

  美漫重新演繹獲得成功,那是因為他們市場大,包括電影等周邊產品極多,不斷培養的愛好者得以支撐漫畫重新演繹。然而,香港漫畫來來去去都在原來的漫畫迷中取生意,而內地盜版嚴重,市場拓展不了,一味重新演繹可能暫時會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到頭來發掘不出新題材,培養不到新讀者,最後受損害的還是整個產業本身。

(六)正在沒落的港漫

  記得去年,筆者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香港漫畫家許景琛的死忠fans,還說如果他編繪《街霸4》的話,我一定會捧場,結果他真的與編劇李中興合作製作《街霸4》了,但我卻沒有留意到,後來才用其他方式“欣賞”了的。

  對於這套漫畫,我只能用“不忍卒睹”四個字來形容,漫畫人物面相“走樣”,駁身技巧差劣等不在話下,全電腦彩稿上色,令到畫面顯得過分陰沉,故事更是無厘頭,結果這漫畫在一片鬧聲中,短短十五期便結束了它的生命,一些角色甚至還未有機會出場!

  香港漫畫──或者說香港主流技擊漫畫,近年的生存已經越來越受到打擊和擠壓了,一來是當地物質生活太優越了,很多人都不再需要靠簡簡單單的打鬥漫畫來做“精神食糧”,轉而玩玩Wii,打打PSP;二來是互聯網的發達,不少人非法上傳漫畫到網上分享,由於很多網站都在內地,又沒有涉及到商業運作,因此很難禁止,畢竟一本看過就算的薄裝漫畫就要十多元一本;三來,也就是漫畫家本身的不思長進,畫功日差,食老本問題嚴重,令讀者唾棄。

  就以《街霸4》為例,許景琛在出版前接受訪問就說明要靠此“食老本”,希望吸引那些舊捧場客繼續支持,於是乎,故事開始是主角赤龍和Ken又再一次做地盤佬,又再次受到師父的處罰,Ken與鐵面又再次是情敵,然而,事過境遷,當年《街頭霸王》時期玩Cross Over,玩抄襲還可以,因為食正街機興起的勢頭,但年輕的新讀者不會那麼純情,老讀者又已厭倦,要成功,除非有奇跡。

  還有一個狂食老本的漫畫家是溫日良,據網站資料,他將身邊所有得力助手和拍檔都罵走後,有實力的助理少之又少,結果在助理均為大部分新人的情況下,竟然創出了神奇的“影印道”(這是網友惡搞的名詞),將過去已經用過的由拍檔鄧志輝繪畫的面相和資深助理製作的軀體或背景,用Photoshop簡單改動(甚或不改)重新用到新畫面中,結果巨鯊武神和海虎的面相用完又用,甚至達到十次之多,一些身體部位,例如新助理沒辦法處理好的手部,更是東拼西湊,試過在一個單格中用PS鏡面複製,令人咋舌。

  這一切,都令到港漫進一步沒落,除了《天下畫集》和《新著龍虎門》等漫畫還有死忠讀者苦苦支撐外,不少人已經寧願在網上看漫畫了,哪怕要受到被海關檢控的危險。可以想像,這些漫畫家再不轉形或者認真一點對待自己的專業的話,相信下一代人再不會對他們感興趣。

  其實,除了大家平時在報攤見到的薄裝漫畫,香港還有很多優秀的漫畫家和漫畫作品,例如利志達、劉雲傑、黎達達榮和歐陽應霽等,他們的漫畫雖然不是主流,商品味道不濃厚,但就一直都受到讀者的喜愛,還有既是主流但又有所堅持的漫畫家如鄭健和等,他們才是香港漫畫藝術的未來。

(七)旁白不除 港漫無救

  剛勇奪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的《星光夢裡人》(The Artist),雖然是21世紀的電影,但全片以默片形式呈現,在當今令人眼花繚亂口水多過茶的商業電影中殺出重圍,彷彿說明一件事:電影最基本的是影像和分鏡表達,任何觸動人心的旁白都只是在影像的基礎上附加上去的。

  其實漫畫也一樣,最本源的單格漫畫或諷刺畫,除標題等極有限的文字外,一切文字都應該是多餘的,你在畫面中寫字越多,你漫畫的藝術水平就越低,如果你畫的漫畫脫離文字解說就不能生存,那頂多表明你的作品只是一幅插圖。

  同理,作為融合電影與漫畫藝術的連環圖,除人物對白外,也不應有多餘文字。看過港日兩地連環圖的人都知道,日漫幾乎沒任何旁白,《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人物對案情前因後果的解說,已經是日漫畫面所能承載的極限了,尚幸我們理解能力不差,就算日漫沒多少旁白,都知道漫畫家想表達甚麼。

  不同的是,港漫太照顧讀者的智力了,也許受到內地小人書影響,早早就出現「旁白」的傳統,且有越演越烈之勢。「小人書」一頁一格,所表現訊息容量豐富,也並非單靠畫面來推進故事,是一種圖案與文字配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形式,然而,港漫從其分格、構圖及內容來看,都比較接近美日漫畫以畫面推進故事類型,不同的是有很多無釐頭的「旁白」而已。

  好比看《天與地》,黑仔等人正要吃家明的時候,忽然有一段旁白插入:「望着奄奄一息的家明,三人摸着轆轆的饑腸,正下着一個可怕的決定。」這樣不但是累贅,更是低能與白痴,也侮辱了觀眾智慧。優秀的漫畫實不應該加旁白,悟空出元氣彈,我透過畫面就知道它有多大多勁了,你不用再加一句:「悟空使出了一個接近一公里直徑長的元氣彈,給敵人帶來強大壓逼力!」

  我認為,港漫旁白的誕生與當地漫畫家水平有限、出版周期短和偷工減料等因素有關。水平有限,畫面表現不出人物面相美醜,便唯有加一句旁白說「這女子美若天仙」;出版周期短,助理處理不及大場面,畫了小貓三四隻,便加一句「姬發領來了千軍萬馬」作旁白;偷工減料,一個畫面只有綠色曲線,卻說成了茂密森林。可以說,旁白大行其道與港漫的流水作業分不開,消極影響下,令到漫畫內容過於淺顯,流於低俗。

  港漫旁白的高峰期應在2000年前後,那時的《天下畫集》、《武神》、《天子傳奇》、《小魔神》,甚至《古惑仔》都有大量對話和旁白,即行內叫的「起字」。有些作品畫面平平無奇,卻又在旁白中賣弄文筆,特別是邱福龍和牛佬,看得人頭昏腦脹,到最後故事講甚麼我都記不了,只記得那些九唔搭八的旁白令我痛不欲生。

  當然,也曾有異數,例如中文書沒多看幾本的溫日良,其早期的旁白由於十分率性又火爆,加上行文大異常人,曾頗受歡迎,只是到後來也是慘不忍睹。

  香港漫畫家不是沒有改變的想法,當年馬榮成在完結《風雲》第一部後,起用龍兒擔任第二部主角,就曾消去大量旁白,但最後不知是龍兒不夠威還是讀者作賤自己,旁白最後又成為該漫畫的王道,龍兒也變成二打六。如果大家不同意我說的話,不妨找一本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看看,對比市面任一本港漫,相信都可作出公允的評判。

(八)追看動漫的那些年

  就接觸動漫產品而言,現在的孩子真要比我們過去幸福。我四歲的侄兒,已懂得拿着iPad,用Apps來看各個動畫卡通視頻,《多啦a夢》和《喜羊羊》等看了一集又一集。(當然,年紀這麼小機不離手也不是好事。)反觀我們兒時,除了“捕”在電視機前,等卡通播出,再目不轉睛地生怕錯過一個鏡頭,幾乎就別無他法了。

  八十年代社會經濟環境差,有錄影機的家庭不多,就算有也不是高智能品種,而且租錄影帶的店子也不會製作電視卡通影帶,一旦錯過某集,就唯有等待重播機會了。

  很記得當年追看《龍珠》和《聖鬥士星矢》等動畫的情景。無綫電視最初安排《龍珠》在下午放學時段播放,一周播足五集,那時每天只待放學鈴響,就迫不及待奔回家觀看,隨後因趕上日本進度,動畫停播一段時間,再安排在周末早上播,後來電視實施分級指引,又改在深夜播放了;《星矢》因內容暴力,一開始就放在周六深夜播出,那時無論多睏,我們都要看完才心息,配合相關的漫畫、玩具和貼紙,構成了我們童年的生活場景之一。

  除了動畫卡通,現在內地有大量漫畫網站,任睇唔嬲,當然你瀏覽一次就是參與了一次盜版行為(內地仍有法律空白),好吧,就算透過正常途徑,以港漫為例,你也可以上官方網站,花一兩元就可看一期,有些期數更免費可看。在我讀中學時,要看一本新鮮出爐的港漫,幾乎只有乖乖犧牲兩日早餐錢買書,又或到租書檔,丟下一兩元,坐着將最新一期看完。

  那時,我所知的租書檔主要有北區兩個,一個在筷子基,一個在祐漢露天街市,租書檔只提供幾本最熱門的新期港漫,不容許將書帶走,漫迷只能坐着看完。後來,可將漫畫借回家的租賃店興起,初時只租日本漫畫,後也有商家將幾期港漫組釘借出。

  較舊的港漫不能在租書檔看到,當時也沒互聯網,要看舊漫畫,還有一個最重要途徑,就是去舊書攤淘寶。我說的舊書攤是指蓮溪廟地攤或舊貨鋪,當時還未鸚鵡學舌叫“天光墟”。那時,我對漫畫的熱愛程度現在回想也覺不可思議,除定期購入大量漫畫,還隔三差五跑到那裡去逐間店和地攤訪尋,生怕有人剛放棄的珍貴舊漫畫立即被捷足先登。

  我在那裡找到大量簇新的早期《中華英雄》、劉雲傑《段段情濃》共二十期及永安巧的《流氓俠醫》等,還有一些有收藏價值的漫畫,並尋回一些漫畫欠缺的期數。雖家貧,但由自己擁有一套漫畫的願望卻又十分強烈,為儲一套池上遼一的《英雄本色》,我就曾經在蓮溪廟找到三種不同版本,包括台版及盜版的期數,剩下一些找不到,剛好玉皇朝出版香港正版讓我可以補齊,七拼八湊,終儲齊一套12卷,像集郵票一樣有滿足感。

  過去收集到的漫畫,雖因家居空間有限而丟棄了部分,但當年那份尋找舊漫畫的記憶和執着卻是無法忘懷。不要說透過互聯網看漫畫,現在經濟條件改善,也用不着為儲一套漫畫而東翻西找了,而且我也甚少逛舊書店或破爛店,當然,如湊巧遇到珍貴漫畫禾稈冚珍珠,我相信我還是會買下來的。

  (約寫於2010年左右,刊於《澳門日報‧動漫玩家》,署名麻油王子。)

台長: 太皮

愛你寶貝
2020-11-30 15:12: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